正文

(ZT)一項改變生命的工程 --- 扶貧助教反思 (by:張泉)

(2007-02-01 13:04:16) 下一個
一項改變生命的工程

--- 扶貧助教反思

自2005年十月中旬以來,借著聖靈的感召,我們開始對中國貧富分化的現狀和貧困對幾千萬兒童的生存和教育所帶來的負麵衝擊作了大量調查和研究。驚心動魄的事實讓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孩子們在貧困中所發出的特殊呼喚,讓我們不得不麵對這麽一個挑戰 – 耶穌基督關愛貧困怎麽樣能在中國這群特殊的孩子們身上得到體現?

對應這個感召我們相繼組成事工團挈,也試著從自己做起挑選幾家助教扶貧機構合作了幾個項目。我們隨後在國內約拿的家網站上展開了以“貧困、教育和愛” 為題目的討論。短短幾個月,從受感召,到調查研究、探索實踐、討論交通的過程中,神借著我們所看到和經曆到的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功課也給與我們啟示、教導。

我願意借著這篇反思和大家分享以下幾點以供參考,不妥之處請指正。

一,為什麽要開拓探索出一條國內外華人基督徒切實可行的參與助教扶貧之路?

在調查和研究中,我們也發現,自1990年代中期以來,針對這個需要,數以百計的國內以及十多個海外華人民間非營利助教扶貧機構相繼成立。2000年以來,一些國際性基督教扶貧組織也開始在中國工作。近年來,海外華人基督教少數團體也開始在貴州、甘肅和河南等地開展事工。這些為數不多的海外華人基督教團體都是由來自港台華人基督徒發起成立的。

這數以百計的助教扶貧機構無疑為中國扶貧做出了巨大的付出和貢獻。幾乎所有這些助教扶貧機構皆稱是非宗教、非政治、非牟利的慈善組織其宗旨是籌集資金援助國內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活。

我們曾號召大家 “各自參與現成的助學扶貧機構,” 並試著從自己做起挑選兩家機構合作了兩個項目,結果卻非常令人失望。究其原因,部分民間助教扶貧機構規定和受助人通信接觸時不能談信仰,“不可與學生談論一切涉及政治或宗教的話題”(參看 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OCEF)http://www.ocef.org/newocef 有關規定)。國際性基督教扶貧組織因種種原因和顧慮也以非宗教慈善組織參加扶貧工作,其結果是事倍功半。 據我所知一家參與國內扶貧工作十多年的來自香港的華人基督教扶貧基金會,“有數以百計的基督徒醫護人員參予工作,數以千計的病者得到治療, ” 但十多年來在他們投入大量人力,技術,時間和數以千萬元資金的事工中,在他們與受助人接觸時,請原諒我引用 這個基金會的一位董事的一段話:

在短短數十分鐘的相聚,我們也介紹了基金會是香港的慈善團體,藉賑災、扶貧、醫療和教育等服務援助和關懷有困難的人,特別是國內的同胞,與及所有捐款來自愛心的奉獻,希望他們能夠珍惜學習的機會,努力向上,並且感受人間有愛有情有溫暖,同樣地去愛自己的家人和身邊的人,幫助有需要的人們。然而當時我最想說的五個字「主耶穌愛你」卻是有口不能言,我渴望他們知道我們是基督徒,因為神先愛我們,所以我們很想和他們分享這份愛;最後惟有默默陡媯?籩鯒z憫,揮手道別時,就在心中大聲喊叫主耶穌愛你、主耶穌愛你……願主的愛盈溢每個孩子的一生!



如果我們還是照著原來的想法即“各自參與現成的助學扶貧機構”,而又不能直接和受助人分享耶穌的愛,我們怎麽能讓對方深深體會到基督的愛,從而接受它的生命?這就是為什麽我們要自己開拓探索出一條國內外華人基督徒切實可行的參與扶貧助教之路的原因所在。

二,神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這項事工的目的是什麽?

短短幾個月,從受感召,到調查研究、探索實踐、討論交通的過程中,神借著我們所看到和經曆到的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這項事工的目的是什麽?

幾個月前我曾在流星板文摘網站題為“為中國貧困地區的孩童教育出一點力吧” 討論中發現 海外中國教育基金會(OCEF)這個機構。http://www.vansky.com/bbs/extcontent.asp?tno=0016350401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position

在網站討論中大家一致認為OCEF在實際操作上信譽很好。我們就試著參與 OCEF “一對一”助學項目,資助兩名無力支付學費的小學生繼續學業。後來才知道OCEF限製資助人“不可與學生談論一切涉及政治或宗教的話題,” 合作的結果可想而知。事後想起流星板文摘網站討論中一位和大家唱反調的我當時不愛聽的一段話:

211工程會在貧困山區選擇學校嗎?杯水車薪!這是對貧困山區孩子的殘忍,就好比,把一個從小到大都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帶到陽光下,讓他看到了藍天白雲,山川河流,然後再把他送回去,這是多麽的殘忍!讓那些孩子識字受教,卻不能對他們以後更好的發展有所指導不是很可笑嗎?也可以說我們正在花錢打水漂。所以奉勸摟主,要麽就自己做,有一個新的思想新的角度,來真正意義上的幫助我們可憐的無知國民,真正讓他們知道天是如何的藍,海是如何的廣。ocef也不過還是走著政府思想下的老路!

不久在籌備這項事工團挈會議中,我發現熱情支持與對此事工持懷疑態度的弟兄姊妹對這項事工的目的一樣的模糊不清。持懷疑態度的問道:有那麽多的機構在扶貧,我們參與進去有多大用處?十一奉獻都很難拿出,將來怎麽籌資?言下之義:這項事工是勞民傷財,多此一舉。在會上熱情支持此事工的,會下卻問:教會裏有那麽多的事工,為什麽偏要搞這個?

我們隨後在國內約拿家網站上展開以“貧困、教育和愛” 為題目的討論。http://www.jonahome.org/bbs/dispbbs.asp?boardid=12&id=29528 神借著這個論壇使我們更進一步地認識到這項事工的目的是什麽。Dora 姊妹在討論一開始就提道:

我更關注那些在中國的大中城市裏飽受應試教育之苦、完全無神論的孩子們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教出的孩子重分數(技能)、輕品格,相當冷漠、自私,有非常多的問題,導致中國社會一代接一代地陷入惡性循環中。求神在打開中國福音大門的同時也打開中國基督教教育的大門,讓更多的孩子受惠。 不僅要在物質上幫助別人,更要關心他靈魂的得救,隻有靈魂才是永存。在扶貧事工中長期的跟進和引導很重要,引導受助者向天地萬物的主尋求真正的幫助,即使哪天我們離去了,他也不會缺乏,有真正的安全感。

我同時在OECF 虹橋論壇網站上讀到題為“一個德國人,在做中國教育最需要但沒有人做的事”,http://www.ocef.org/bbs/cgi-bin/topic.cgi?forum=2&topic=196 . 在廣西貧困山區壯族村落當過幾年老師的德國人盧安克,對中國教育的印象是:教育,隻是為了滿足一種被社會承認的標準,不是為了小孩。小孩在滿足這個標準的過程中,脫離了他的天性,脫離了他的生活。他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教育難道是隻為了獲勝?我不想繼續跟學生一起奔跑著參加這場競賽——這場一直匆忙地奔跑著,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跑的路是不是屬於自己的競賽。我的學生,覺得自己不能成為學校和父母所期望的 ‘標準人’,他們不隻是無法達到標準,也交不起學校要求的費用。所以他們在離開我們班的時候,什麽都不敢說。繼續留在學校的學生也常常對我說:‘回家放牛吧!’ 是他們不適合學校,還是學校根本不是為了他們辦的?我再也不想參加這場‘淘汰賽’,我不想看到我的學生越來越少。反正他們隻能被淘汰,隻有我到他們家裏去,我才能再找到他們。教育跟老師的生活是分不開的,教育跟生活本身也是分不開的。

回想這幾個月來調查研究、探索實踐、討論交通,我感謝神借著我們所看到和經曆到的清楚地告訴我們:今天國內外華人基督徒所參與的扶貧助教事工不是簡單地幫助國內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活而是一場通過在貧困地區開展生命教育幫助貧困地區同胞改變生命的工程。用我們當中一位弟兄的話講:

我們希望能從“改變一個人的生命”開始,去“影響一家人的生活”,到 “更新一個社會的狀況”,自己的生命(靈命)也在實際的事俸中得到成長。

神借著我們在探索實踐失敗以及盧安克在廣西貧困農村教育實踐讓我們看見,如果我們還是照著原來的想法“各自參與現成的助學扶貧機構” 不僅達不到傳福音的目的,反會因著我們盲目的熱心幫了倒忙。如果我們也像其他民間助學扶貧機構那樣集資援助國內貧困地區的應試教育(完全無神論的教育)這樣的教育一方麵使得大部分貧困兒童被無情地淘汰,‘淘汰賽’的幸存者也不過是些“重分數(技能)、輕品格,相當冷漠、自私,有非常多的問題,導致中國社會一代接一代地陷入惡性循環中。“

三,開拓探索出一條適合貧困地區改變生命教育之路

從盧安克在廣西貧困農村教育實踐中,我似乎看到了改變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和一條適合貧困地區改變生命教育之路的雛形。我們所擁有的(正是其他民間扶貧機構所沒有的)就是遍及全國各地的教會和主內肢體以及散布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團契,如果我們能通過向在約拿家網站討論中所提到的 ”招募、差遣願意的弟兄姊妹或家庭,到捐助的學校去做老師,這樣果效更大。這樣長期建立起關係,用生命影響/改變生命才成為可能。” 我們將大力支持宣道,傳道,誌願支教到貧困地區做鹽做光的主內弟兄姊妹或家庭。盧安克是不是主內弟兄我不知道,但我們卻能從他所實踐的模式中學到很多東西。盧安克講得好:


如果僅僅靠教育手段,是改變不了。我改變他們的方式可能是跟他們一起生活,我要給他們看到,在一樣的環境中,我能做到跟環境不同的東西。他們可能從沒想到,一個人還可以做跟環境不同的事情。他們看到了,就會想為什麽他能做到,而我做不到?


我相信到貧困地區做鹽做光的主內弟兄姊妹或家庭也會通過跟當地人一起生活來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並通過改變生命的教育,使生活在貧困惡性循環中掙紮的孩子們以及他們的家人有機會認識主,得到新的生命。

四,什麽是貧困地區改變生命的教育?

貧困地區改變生命的教育是“一個新的思想新的角度,” 一個對貧困地區有“真正意義上的幫助。” 貧困地區改變生命教育是一種既要扶助貧困孩童生活,又能明明白白與對方分享上帝的愛的教育。是一種學習以基督的心去愛那些在貧困的惡性循環中掙紮的孩子們, 使他門因早年失去父母或因貧困,殘疾而受了傷痛的心能被基督的愛所安撫的教育。是一種讓人看到基督對人的價值,讓對方深深體會到基督的愛,從而改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教育。

貧困地區改變生命的教育雖有和其他現行的教育雷同的地方,但卻有它獨特的地方。它既不是主日學,查經班,也不是教會學校,神學院,更不是現行的無神論應試教育。它應是適合在國內貧困地區發展的能夠開啟孩子心靈,看到基督對人的價值和尊嚴、以及神所賜給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生活技能,進而幫助改善生活水平(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育。通過改變生命的教育使他們的生活不再一樣。軟弱時,知道誰是他的力量,孤獨時,誰是他的伴侶,苦難時,誰是他的磐石。人生有了喜樂與平安,也充滿了神的愛!“即使哪天我們離去了,他也不會缺乏,有真正的安全感。”

貧困地區改變生命的教育應是和諧的多元化教育,它包括支教、助教、助學、建校、圖書室等等;它與當地教會,長、短宣教連接 (捐贈學費,生活費,衣物、書本、聖經等物品,做探訪工作,宣講福音的信息,證道等,在當地與他們同吃同住。)

五,如何開拓探索出一條貧困地區改變生命教育之路?

在這項改變生命的工程裏,主托付給每個人的工作也許都不一樣,正像主賜給我們每一位不同的恩賜一樣:“有的是做後勤工作的,有的是衝在前方的;有的長於組織策劃,有的長於實施,” 在基督裏的肢體互相搭配。

在這項改變生命的工程裏,我們所需要的就是在基督裏的肢體互相搭配、彼此信任、相互負責。短期內我們還隻能幫助一些我們力所能及同胞。但從長遠來講,我們應從現在著手做以下幾個部分的工作:

通過不同渠道傳播這個異像;
探討、收集、編寫適合在國內貧困地區發展改變生命(K-9)教育培訓資料、教材,圖書讀物;
探討 如何在全國各地發動,鼓勵,支持,招募、差遣願意的弟兄姊妹或家庭到貧困地區誌願支教;
探討如何建立改變生命工程的基金會,使得國內外主內肢體能情同手足地互相搭配、彼此信任、相互負責地開展這項事工。
弟兄姊妹們,任重道遠,雖然這些想法還有待繼續完善,我們堅信在探討實踐中,神會為我們開拓出一條切實可行的參與之路。也基於這個信心,我們開展在網上和國內外弟兄姊妹討論這個事工,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為此我們非常感謝大家對這項事工的關心和投入,我們希望能有更多國內和海外華人基督徒參加這項事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