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家裏,你是“母老虎”還是“凶獅子”?

(2007-02-01 13:04:14) 下一個
八歲大的小佳坐在沙發上自在地閑聊講他的故事。他的爸爸走進客廳,眉頭一皺提高嗓門喊叫:“小佳!我不是早就告訴你去換睡衣了嗎!!” 小佳一聽爸爸在吼叫,馬上溜回他的房間,然後他的爸爸就朝著我責問地說:“為什麽老是要等我發脾氣提高嗓門?如果他們聽話不就很好沒事了!”

這樣的情形熟悉嗎?我們自己有多少次不也是一樣經常問這個同樣的問題?當然,我們都知道答案,那是因為大聲吼叫容易很快地達到效果。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其實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當父母說話的音調提高到某一個程度,那就是表示「現在就去做!」當我們要小孩子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都很清楚知道如果他們不去做的後果,那就是父母就會有責任去強製他們去做。但是,我們也都知道,在這種情形下要小孩子去做任何事都不是一件容易去做的事情。因為我們可能忙了一天已經很累了,或者心中還盤踞著好多有待解決的問題。很不幸的,往往向小孩大聲喊叫,命令他們去做以便達到目的似乎是很有果效的。

你用的字眼和如何去表達你的意思,往往就可以決定一個家庭的生活相處氣氛。我最近特意留心注意在我們家中大家說話用的字眼。我仔細去聽所有家人說的話,我也很留心從我自己嘴 說出來的話。從這些大家用過的字眼中,可以體會得出來每一個人說話的型態:有的還不錯,有的就不太好我不喜歡,有待改進。

將家 大家說過的話記錄下來,再來做一個整理分析倒是一個蠻好的功課、尤其是把自己說的話也一樣記錄下來。有的時候,我們會很驚訝地發現,這些話和字眼竟然是從我們自己的嘴 溜出來的,但是也會發現有一些該說的話卻沒有從我們的嘴 說出來。

有一年冬天,我們小孩比現在小一點,我們一起用剪刀剪了一把劍,還有一個用來貼在傷口的繃帶。我們把它們貼在冰箱的門上麵去提醒每一個人:我們說的話可以對人帶來傷害,但是也可以用來去安慰別人。我們說話用的字眼實在是非常有力量,說話的語氣也是一樣重要,它給人所帶來的反應和後果也是一樣不能忽視。一句溫柔的回答可以化解衝突,消除怒氣;相反的,一句刺傷人的話可以把事情弄得更糟,甚至不可收拾。

在我們所處的這一個錯綜複雜變遷頻繁的時代,一個溫暖的「家」應該是像一個沙漠中的綠洲,每一個人回到家 都可以得到平安喜樂,然後重新得力去麵對各樣的挑戰。試試看,留心記錄你家中經常用的字眼。如果你看到需要有所警惕和改進、那麽就從你自己開始吧,你會看到有所改變的。

http://www.chinesewomentoday.com
(譯者:陶鴻慶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