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秋豔陽天重遊祈年殿
天壇位於北京天安門的東南。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壇”,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壇,此處就專為祭祀上天和祈求豐收的場所,並改名為“天壇”。
天壇的建築設計十分考究,“圜丘”、“祈穀”兩壇同建在一個園子內。圜丘壇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穀壇在北部,是祈求豐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觀念,認為天地的結構是“天圓地方”,因此天壇圍牆平麵南部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為圓形,象征天象,此牆俗稱天地牆。天壇的主體建築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圜丘”、“祈穀”兩壇也在這條中軸線上,各個單體建築之間用牆相隔,並由一座長360米,寬30米的石橋相連。
天壇的主體建築是祈年殿,每年皇帝都在這裏舉行祭天儀式,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祈年殿呈圓形,直徑32米,高38米,是三重簷亭式圓殿,寶頂鎏金,碧藍琉璃瓦蓋頂;殿內九龍藻井極其精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大殿結構十分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簷頂以柱和枋桷承重,中央的四根立柱高19.2米,代表一年中的四季,外圍兩排各有12根柱子,分別代表十二月和十二時辰。大殿建於高6米的三層漢白玉石台上,使大殿產生出高聳雲端的巍峨氣勢。
天壇共占地270萬平方米,規模宏偉,富麗堂皇,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它以嚴謹的規劃布局,奇特的建築結構,瑰麗的建築裝飾著稱於世,不僅在中國建築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世界建築藝術的珍貴遺產。
天壇(英文名稱: Temple of Heaven)於1994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II) 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 200-021)
天壇公園標準像
大理石圍欄
後麵的皇乾殿
從皇乾殿望到的祈年殿後麵
遊人如織
三層的奶油蛋糕
穿過祈年門
望見回音壁
回音壁的後麵
回音壁正麵
圜丘壇上看後麵的景色
圜丘壇周圍的欄杆
天壇東門外的紅橋市場
解說參考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