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性別歧視真厲害。
(2009-05-08 11:04:56)
下一個
“滅絕師太(女博士)、李莫愁(女碩士)當然沒有黃蓉(本科生)和小龍女(專科生)可愛”
工科女博士成校園剩女 博導麵試先問有沒有男友 Local Access打往中國電話卡1.3¢/分種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於 2009-05-07 20:43:07
敬請注意: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工科女博士成校園剩女 博導麵試先問有沒有男友 中國青年報
學業之難:女孩子的浪漫情懷裝進了瓶瓶罐罐
“你看你看,昨天這裏又冒了兩顆。”趙燕指著臉上清晰可見的痘痕,戲稱自己又成了校園裏的“痘痘女”。
趙燕是華中科技大學二年級博士研究生,除了高中那會長過痘痘,從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光鮮照人,可自打讀博以來,痘痘又開始頻頻光顧,“一做實驗就長痘!”
趙燕主要研究納米材料在太陽能中的應用,去年10月,一項實驗進行了一個多月後依然沒有出現預期結果,心情特別鬱悶,痘痘也跟著在臉上瘋長。
趙燕說,相對文科博士生而言,理工科博士生的壓力更大一些,因為一項研究從模型設計、算法直到正式實驗,每個環節都不能有疏漏,腦子裏的弦始終繃得緊緊的,有時一個階段的努力會因為一個細節的失誤前功盡棄,所有的工作又得推倒重來,“鬱悶地連實驗室都不想去,看見電腦就想嘔吐”。
趙燕每周要完成導師交待的幾十個小時的工作量,除了吃飯、睡覺,其餘時間基本在實驗室度過。逛街的時間少了,跳舞的時間少了,郊遊的時間少了,每天在校園裏從一群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本科生身邊經過,走近實驗室冷冰冰的藥品、儀器,“女孩子的浪漫情懷也隨之裝進了實驗室裏的瓶瓶罐罐。”
對於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二年級博士生周悅而言,學業難則主要體現在論文的發表上。
周悅的導師要求學生在EI源(工程索引)刊上發表兩篇論文,而導師認可的EI源(工程索引)刊隻有3本,均為本學科最頂尖的刊物,而一篇論文從投稿、送審、修改到最後發表,一般需要一年時間。
周悅說,論文講究創新點,而做到博士階段,每個人的方向不一樣,不像碩士階段很多人做同一個項目,能互相幫助,博士階段實驗中的問題就隻能靠自己去解決。“老師不是百科全書,有時候也不知道學生所運用的方法,隻能把握學生做的方向有沒有價值。
前不久,周悅的一篇論文要對一個問題提出一種特殊的數學驗證方法,沒人能提供幫助,隻能自己找資料惡補,實驗了無數次,“就像蝸牛爬樹,不斷地掉下來,再爬上去;女生思維敏捷度有時本來就比男生弱一些,有時真是想放棄不讀了。”
學業上更大的壓力來自畢業論文。
“我不能給你寫推薦,你還是推遲答辯吧。”今年春節剛過,北京一所重點高校三年級博士生王虹與導師通完電話的那一刻,隻覺得一陣暈眩。這已經是她第N次和導師探討論文的事了,沒想到還是要推遲。
論文推遲答辯,那就意味著將不能畢業、不好找工作、不能落戶口,還要自己解決住宿等生計問題……焦灼油然而生,失眠也隨之而來。
王虹所在的學院每年都會有一批女博士生或因發表論文數量和級別不夠,或因畢業大論文工作沒做完而推遲畢業。博士生數量不斷膨脹、學術期刊數量有限,導師偏愛動手能力強、能出差、能吃苦的男同學,王虹說,“不能畢業有著太多的理由。”
愛情之急:有沒有男朋友成為博士錄取條件之一
北京某重點高校材料專業博士二年級學生張靜至今還記得考博士麵試時導師的意外提問,“有男朋友沒有?如果沒有,建議先解決這個問題再說吧。”幸好當時並沒有男朋友的張靜靈機一動,把身邊一個同學拉來“客串了一把”才順利過關。
“有沒有男朋友竟然成為博士錄取的條件之一?!”當時張靜還有些難以理解和接受,而現在每當有小師妹想投考自己導師門下來谘詢時,這樣的問題也成了她的口頭禪。
“理由很簡單,理工科、女博士,學業緊、學曆高、年齡大,很多人聞之色變。”張靜就曾親身經曆過一個尷尬故事。一次參加本科室友的同事聚會,年輕漂亮的張靜很快成為焦點人物,可當室友告訴大家她是工科女博士後,不少人像看外星人一樣瞪大了雙眼,嘴巴也變成了“O”形。
“白天愁論文,晚上愁嫁人。”這句話如今在大學校園的單身女碩士生、女博士生中頗為流行,而對於工科的女博士則更加意味深長。
曆經十餘載寒窗苦讀,隨著個人研究領域越來越細化,工科女博士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裏,從實驗室到宿舍,生活相對單一,交友範圍也越來越窄,同時,學業、就業的壓力也讓她們很少有時間考慮個人問題,感情歸宿由此成了難題。
“其實我的要求並不高,一要有內涵,二要對我好,三要有一定經濟能力,相貌身高都無所謂……”記者采訪中,幾乎所有工科女博士的擇偶標準都隻有這並不高的幾條。
來自婚介公司的調查統計可能會讓她們“很受傷”——“鑽石王老五”相對更喜歡“年輕漂亮,有點文化素養,但未必太高,必要時要會撒點嬌”的女孩。
“滅絕師太(女博士)、李莫愁(女碩士)當然沒有黃蓉(本科生)和小龍女(專科生)可愛”,一名接受采訪的男博士坦言,自己不會找個工科女博士,“女孩子還是感性一點、浪漫一點更可愛,博士的邏輯思維本身就高深,更何況前麵還加個工科,一聽就感覺少了生活情趣!”
記者在武漢地區多所高校采訪了解到,工科女博士最看重“嫁對郎”,為了避免遭遇“戀愛歧視”,不少女博士選擇讀博以前解決個人問題。在張靜看來,目前社會比較浮躁,女生選擇讀博充滿風險,“萬一博士讀完,男友也找不到,那就慘了。”
就業之困:年齡和性別成了過不去的坎兒
越是臨近博士畢業,小王感覺越來越迷茫。
“選擇讀博就是想多學點知識,以後求職更有底氣。”小王2006年被保送華中科大讀研,一年後跳級讀博,這是讓很多人眼紅的事情,可慢慢地,小王高興不起來了:未來去哪兒呢?
小王說,最初設想是到企業做技術研發,但企業一般不願為博士這樣的高學曆者支付高薪酬;到高校當老師或進研究機構,是大多數博士生的首選甚至惟一選擇,然而在經曆大規模擴招後,本科生規模已基本達到峰值,高校是按照學生數量來配比師資,現在的需求已經不如前幾年了。
而一個大的背景是,我國博士教育規模近年來快速擴張,2007年中國培養的博士人數已超過5萬人。而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等多方麵的原因,中國的科研單位、大學機構無法承載消化如此多的博士。
男博士找工作都不易,女博士就更難了,而工科女博士則是難上加難。因為相對文科女博士而言,工科女博士就業有著更多掣肘。
說起求職的經曆,北京一所“985”高校材料性能方向的應屆博士畢業生屈文娟滿肚子苦水,今年畢業生工作難找,可沒想到博士研究生畢業了,求職砝碼反而更弱了。“雖然前幾屆畢業生都說,找工作女博士PK男碩士,女碩士PK本科男,真到了自己找工作,才知道其中的無奈。”
屈文娟簡曆中的研究成果一欄滿滿當當,各種證書十分齊全,溝通能力也很不錯,在一般人看來,她找工作應該不是一件很難的事。
可是,走過了就業的“金九銀十”,年前的衝刺也過去了,屈文娟至今仍然沒有找到東家。
幾周前,屈文娟去一家央企研究機構應聘。幾輪筆試都通過了,她的導師在內業頗有聲望,出於對學生的關心,還專門打電話拜托該單位負責人,可屈文娟前幾天突然接到那家研究機構的電話,說今年的招人計劃取消了。
屈文娟通過多方側麵打聽,才了解到,原來該單位想招一名男博士,但屈文娟筆試成績第一,而且又有人打招呼,錄取別人說不過去,幹脆今年就不招了。屈文娟失去了幾乎已經到手的工作。
“社會上和我們差不多年紀的,一般都有工作經驗,求職比我們有優勢。本科剛畢業生雖然和我們一樣沒經驗,但有年齡優勢。我們難道真是名副其實的校園剩女?”
屈文娟說,很多次應聘失利,不是因為專業不好,也不是能力不強,而是用人單位認為她近兩年就會結婚生子——工科做科研,不同於文科的書齋式研究,更多需要四處調研、做實驗,挺個大肚子或者拖兒帶女肯定不方便。
“單位有單位的現實,畢竟新員工前三年正是勤勤懇懇四處幹活的時候,大四女生入職後可以全心工作幾年,但女博士畢業時已28歲左右,正是生育、哺乳的高峰年齡,幾年內都沒法出差做實驗完成研究項目。”日前在武漢市洪山體育館舉行的研究生專場招聘會上,一家央企招聘人員坦言,招收正處於生育年齡的工科女博士,單位會更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