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50)
2008 (100)
2009 (57)
2011 (62)
2013 (61)
2014 (36)
2024 (85)
4/1 巴塔哥尼亞W道徒步第四天
Frances 營地-Paine Grande營地,10公裏 930英尺攀升,冰雨,強風,下午晴。9:30am-1:45pm 盡管開始的氣候不好,但是路途不遠,步道狀況比較好,所以今天是上路以來最輕鬆的一天。
昨晚睡帳篷,領教了巴塔哥尼亞臭名遠揚的疾風暴雨。雖然帳篷都建在樹林裏,鋼筋支架上,但是在昨夜的颶風衝擊下,有如一葉扁舟,在風雨中飄搖。躲在睡袋裏的我,聽著帳篷外的風聲,嚇得瑟瑟發抖:來了來了,由遠而近,有如火車碾壓過來,地動山搖,我們眼看著要被颶風刮跑了……一夜無眠。第二天早上在公共洗手間裏,人人都在談風色變,每個女人都覺得自己的帳篷在風口浪尖上,隨時有被吹跑的危險。男士們到底是心大,LD居然說他睡得很香!
早餐時,遇到步道上的第一個孩子。8歲的男孩和11歲的哥哥由父母帶著來走W步道,今天計劃去爬英國觀景點。男孩一臉愁眉苦臉,非常不情願的樣子。媽媽說,昨天一天走得很累,今天天氣又不好,也許隻能放棄了。
同桌還有一個導遊帶著2位從西班牙來的中年人。導遊很健談,說他來自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已經在巴塔哥尼亞當了10年的導遊了。巴塔哥尼亞拯救了原已沉淪於嗑藥迷失了方向的他,給了他新的希望和目的。
步道上很多來自歐洲各國的徒步者,也有不少亞洲麵孔。比如昨晚同桌的4位德國年輕人,一位美女是穀歌德國分部的經理,她的男朋友在著名質詢公司McKinsey工作;另一位帥哥是骨外科醫生,女朋友大公司的律師……都是年輕精英啊!可是不是所有的德國人都是如此成功,後來我們遇到的幾位來自東德的徒步者們就和他們完全不同,徹底推翻我對德國的認知。
有朋友問我W步道和其他我走過的類似長途步道的比較。我覺得就路況來說,我所走過的長途步道裏 W是最粗曠原始的。歐洲的TMB(勃朗峰轉山2016)雖然每天的裏程更長,攀升也更多,但是步道狀況很好,每天到達之後有溫暖的床鋪,可口的美食。而秘魯的印加小道(Inca Trail,2010)因為海拔很高,喘不過氣,走起來比較累,可是畢竟是被人走了幾百上千年的步道,道路條件很好。再看巴塔哥尼亞這裏是完全的無人區,加上氣候惡劣,步道艱險,未知數多,比較挑戰。
1、上:昨天下午返回法國營地時走過的camp Italiano;下:今天早上同一地點,黑雲壓頂,什麽也看不見了。我穿上了台灣買的櫻桃紅雨衣褲,套上了背包套,全副武裝雨中行軍。
2、冒雨前行。LD穿的脆藍色的雨衣,雨衣雖太過辣眼,防雨功能卻很好。
3-5、途中,天漸漸的晴了。我們卻仍穿著雨衣,因為風大,雨衣的防風作用也挺好的。
6、今天的目的地Paine Grande營地遙遙在望
7、營地外的帳篷群和我們的上下鋪
8、這裏的早晚餐都是自助餐,能吃能喝的男士們有福了。我拿的紅燒豬排,味道不錯。餐廳窗外的風景更美。
9、最後再放一下巴塔哥尼亞百內公園的W和O步道的地圖。綠色線是我們走的W步道,我覺得中文的“山”字能更形象的描繪此步道。我們從“山”字右邊的山腳下開始,第一天爬了右邊一豎的三塔觀景台,第二天從“山”字右邊的山腳走到中間的山腳,第三天爬了山字中間的英倫觀景台,今天從中間的山腳走到了左邊的山腳,明天走左邊的一豎去“灰營地”Refugio G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