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laoyangdelp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徒步秘魯 九、印加小道徒步:第一天

(2009-10-12 19:59:11) 下一個
九、印加小道徒步:第一天

注:這集文字全部摘自俺們徒步隊裏大姐的筆記。大姐曆盡艱辛排除萬難從國內自費來徒步,她的體會和俺們這些長年生活在國外的人自然不同。而圖片說明全是俺胡謅,嗬嗬。

徒步第一天

懷著緊張而忐忑的心情開始了四天的印加小道徒步。早上5點,旅行社的車到各旅館接人,我們這個隊一共11人(一般每隊是16人,我們就有3個注冊了的團友放棄,估計還另有2人放棄了),除我們5人外,其它6人中3人來自澳大利亞悉尼,3個來自美國加州,都是年輕的小夥、亮妹,其中來自澳洲的小夥本1米9多的個頭威武得很。不過,在昨天LD去幫團友退定時,已打聽,就我們這個旅行社,同是這一天出發走IncaTrail的另一隊中,有幾個隊員超過50歲,最大的有58,和我一樣,這也多少讓我們放下心來,不擔心隻有我們幾個老頭老太與小年輕們一起走了。

一個半小時後到達吃早飯的村莊Ollantaytambo。Cusco海撥有3400米,我們的車是一路下山,到吃早飯時已下到海撥2600米的地方,我們在車上就嘀咕,下得越低,我們要爬的高度就越高,不由得對這種下山也產生了一種擔憂。不過,我們下到了河穀地帶,沿著河穀是一條奔流的河UrubambaRiver,河岸上即是鐵路,我們看到了火車,據說這就是進馬丘比丘的火車,至今,到馬丘比丘去除了這條鐵路,就隻有徒步了。吃完早飯,我們按導遊提示買了幫助爬山的棍子(這次才對登山棍有了深切的體會,好多老外都是兩根專業的登山棍,下山的速度那是飛快,那是4條“腿”在“走”)和一些可可葉(防止高山病,後來在書上看到這種南美很普遍的古柯葉是製造毒品可卡因的原料,曾在南美有大量種植,可是當地人卻是把它當作增加抵抗力和禦寒的飲料)。又上車行車2小時9:30時到達徒步的出發點82公裏處。這兩小時的路既是沿著河穀,又是在極狹窄的鄉村土路上行車,很多地方需錯車時都是一邊緊貼著農舍的房屋樹木,一邊就一個小小的彎道才能車貼車地過去,不由佩服秘魯司機的車技。

這個不起眼的轉梯樓上是個不錯的本地人飯店,我們在這裏用早餐(Ollantaytambo):

82公裏處也有一個火車站,坐火車到馬丘比丘去的遊客都經過這裏,我們背著背包行走在路上,揚起手向火車上的遊客相互打招呼,我們將從這裏以不同的方式走向馬丘比丘。徒步團隊在這個村有個固定的集散地,在這裏整理行裝準備上路。我們5人都雇用了挑夫幫背行李,自己隻背水和一點隨時要用的東西,那兩夥美國人和澳洲人則都是自己背行李,大個子澳洲小夥本背得最多,把女朋友和自己兩個睡袋和防潮墊都背上了。從這兒跨過鐵路踏上鐵索橋過到河那邊,我們就開始了第一天的徒步。過橋之前先要經過檢查站,秘魯政府對“印加大道”進行了控製和保護,每天隻允許500人進入(包括導遊和挑夫,遊客實際上隻有200左右),每年還對該道封閉幾個月進行維護,更使這條徒步道名聲在外。過檢查站每個旅行團隊都要進行登記,我們每個人都要查驗護照。約10點我們開始了步行。

82公裏處,準備出發:


腳夫們“重任在肩”:


起點處小道與火車道平行。同是前往馬丘比丘去朝聖,火車走右邊,我們走左邊:


出發前大家合個影:(右邊是同行的帥哥靚妹們,牌子左邊俺們這些恐龍們就知趣地不亮相啦)


出發了。澳洲美眉背的也不少:


徒步道入口處,一個個查對護照不含糊:


過了那座吊橋,就是正式的trail head:


橋上看洶湧的Urubamba河:


過了橋,回頭再看一眼入口:西出吊橋無故人哈!


從trailhead,看看我們要去征服的山:


先是走過一片河穀的開闊地帶,在這裏團隊先來了個自我介紹,介紹中我們了解到來自加洲的小妹曾是希拉裏助選團隊的成員,也知道了澳洲壯小夥本是電工,兩位澳洲美眉一個是本的女朋友珞閠一個是好朋友羅拉,主導遊Juan-“王”是一位道地的印加後裔,有很深的印加情節,之後他的這一傾向時不時地流露在他對我們的解說中。副導遊Wilfredo,沉默寡言,卻細心周到。路途中他們總是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保證團隊每個成員都不掉隊和迷失方向。王告訴我們,我們每個團隊的挑夫每人的負重量是25公斤,LD曾去試過挑夫的背架,強壯如他,都起不了肩,可腳夫背起來卻行走如飛,甚至跑步前進,所以他們總能提前在休息點或宿營地為我們準備好一切。

今天的行走主要沿著村道進行,典型的鄉村土路,比較平坦,也有起伏,從出發的2600米海撥到晚宿營地3000米海撥,行程12公裏,上升400米,行走上坡時,雖也有喘息,但還可以。休息地往往都在村落邊,見到的是典型的秘魯鄉村景象,這裏的婦女最典型的裝飾是小禮帽、短襖加百折裙,那怕天寒地凍,她們腳穿毛襪也還是百折裙,男人們則總有一頂帶花邊圖案的毛線帽。除了民族服飾的不一樣,這裏與中國的川西農村很相似。

路旁的村民們:


開始路還平緩:


走了一個多小時,回頭看看來路,已有幾分艱險:


IncaTrail的組織者已有多年經營的經驗,他們在這條道上都有固定的宿營地和休息點,首先是發現他們在每個休息點都修建了很好的公廁,有蹲式和座式,引來溪水作自來水,而不是使用當地鄉村的便廁,首先解決了我的個人衛生如何處理的疑惑。第一次使我感到驚訝的是午餐。中午時分我們上到一個寬闊的高山峽穀的台地,台地上有我們遇到的第一個印加遺址——一片石徹的廢墟,穀底下還有一處導遊所稱之為“休息穀(Patallacta)”的印加村莊遺址。導遊讓我們圍坐在高高的坡地上,開始向我們詳細地介紹印加帝國的興亡曆史。抬頭望,四周都是高山,遠處更有雪山,俯瞰下麵的休息穀遺址,陽光普照,景色壯美。導遊時間掌握得很好,待講解完,我們下到穀底,正是我們的午餐地。

第一個大型印加廢墟:Patallacta


從王導給我們上印加曆史課的懸崖上,下到Patallacta廢墟去的小路,讓人看著腿發軟:


王導在給我們上曆史課,順便也拖延一下時間,讓先行的挑夫們準備午餐:


走近廢墟:


又一次跨過溪流上的吊橋,來到一個村落外的一片田地上,那是我們的午餐地。首先,迎著每位走過來的隊員送上的是一杯可口的果汁,這是一杯當地很普遍的菠蘿汁,一口氣喝幹,清甜解渴,那個爽啊。我們看到,中餐的帳蓬已經搭好,長條桌、折疊椅都已擺就,帳蓬外還打來一盆盆洗手水,為保持衛生、防止流感,讓我們餐前都用肥皂洗手,在這樣的環境中,有這樣的服務,真是奢侈啊。午餐也很豐富:餐前點心——“牛油果啟斯”、“蔥花烤麵包條”,然後是秘魯餐的“餐前湯”(以玉米粉或土豆粉加少許薏米或麵條做成的湯),正點是土豆、米飯、沙拉、烤魚和煮青豆(隻是一路上他們的米飯最難吃:堅硬無比,半生不熟,團友有因此吃壞了肚子的),餐後每人再泡上一杯熱茶。呀,大家都覺得太“腐敗了”。不由我在心中感歎:這真是一次既艱苦(住帳蓬、不能洗澡、徒步)、又奢侈(可雇挑夫為你服務),既挑戰(高海撥走路,直上1200米)、又享受(美味的飯菜、到達宿營地帳蓬已搭好,就可自成一統美美地躺在小世界了),而且是在群山環抱的山穀中,很是愜意啊。這天的晚餐也很好,最後還有一道甜點:“蒸蘋果”,真是享受了,秘魯廚師水平還不錯嗬。

午餐就在這個小溪旁:


餐廳:


開胃菜:牛油果沙拉加奶酪:


蒜香烤麵包:


頭道是湯:


主菜:蔬菜意大利涼麵沙拉和烤魚。說老實話,在這荒山野嶺中,俺們吃得比庫斯科的飯店好:


吃完午飯,我們各自找陰涼處打盹去了,腳夫們迅速地收拾好用具,先行一步:


廁所很幹淨,比可卡峽穀的強多了:


晚上睡得不錯,兩人一個帳蓬,11人有6個帳蓬,我們一個團友享受了一個人一間“房”的待遇。租用的睡袋也保暖,雖然宿營地也是在一個山中的小村落,但沒有燈,吃完晚飯天一黑就隻有鑽入帳蓬睡覺。幸虧準備了頭燈,早晚上廁所、漱口洗臉到處一摸黑,全靠它了。

第一晚營地,從俺們的帳篷裏往外看:


帳篷們: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