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50)
2008 (100)
2009 (57)
2011 (62)
2013 (61)
2014 (36)
2024 (85)
2025 (6)
(十二)兩千年前的輝煌--加爾橋(Pont du Gard)
按新的作息表,俺們空著肚子一早就上路了。開始的10公裏全是上坡,強勁的頂頭風更是雪上加點兒霜,讓我嚐足了風爺爺的威力:俺使出吃奶的勁,也不過是5公裏/小時的爬行速度。不到9點我已經是筋疲力盡,也顧不上等到下一個小鎮買早點,隨便路旁找塊空地一屁股坐下,將昨天剩下的冷麵包胡亂塗點花生醬,加上與LD分享的半個香焦、桃子,幾分鍾的狼吞虎咽,早餐搞定。
正那兒品嚐嘴裏剩餘的花生醬味兒呢,馬路那頭飛快地飄來一片彩雲:一隊百人自行車賽車隊員們,以30公裏/小時的高速從我們眼前飛過。還不待我站起來揮手致意,“bonjour!(法語:你好!)” “Hello!” “你好!”的聲聲問候從已經飛車而過的車手們身後傳來。從那身著五顏六色的運動服的背影中,實在難辯是否有華人騎手。
車隊過來了:
一眨眼工夫,過去了!
看看飛馳而過的人家,再看看我們這對磨磨蹭蹭的老牛拉重車,慚愧啊。
尼姆以北是丘陵地帶,盡管我們繞道而行,不過是將大坡分成連綿不斷的小坡。頂風加上坡使得今天的進程緩慢,午飯前一個2公裏長的大坡,我用最低擋,4公裏/小時,如同步行。
又爬上了一個坡:
逆風行:
頂風作案的收割機,灑向我們都是麥:
路過一個小村莊:
萬裏迢迢去看的橋就是在這條加爾河上(le Gard ou Gardon):
下午1點,我們到達今晚的宿營地烏茲(Uzès)。烏茲是個小鎮,因為地處尼姆和世界聞名的卡爾橋之間,遊客眾多,都說是個有魅力的地方。碰巧我們是星期六到的,正趕上聞名四方的周六市場。旅遊辦在市場中心,要下午2點才開門,於是我們分頭一人逛市場,一人找到一家自行車行再修車踏板(10歐)。
烏茲的周六市場規模龐大,吸引方圓數百裏的居民,再加上來看橋的遊客,生意非常興隆:
本地盛產的太陽花:
猜猜這是什麽花?
原來是咱家附近超市天天有賣的洋薊(又名菊芋,原產於地中海地區)。以前隻看到過食用的洋薊,是意大利餐的必備,沒想到它的花竟是如此招搖。
穿過烏茲小鎮去今晚的野營地:
烏茲隻有一個私營的野營地,離鎮2公裏。地盤不大,價格不菲(17歐/天)。營地裏好些自行車驢友,可惜全是法國人。夜幕降臨後,拉琴的、彈吉他的,好不熱鬧。
營地登記處,頗有農家小店味:
綠草深深是上好天然床墊:
泳池藍,竹林翠,池旁小館飯菜香:
在軟軟的天然床墊上睡了個好覺,一早起來咱們打起背包就出發。走出10來公裏了,LD才突然想起,忘了收晾在樹上的衣物。共計損失遊泳衣、褲各一件;大、小毛巾各一條;長背包帶一根(當曬衣繩使來著)。LD平時輕易不犯這種小兒科錯誤,難免幾分沮喪。我趕緊上前安慰:“咱如今騎車減肥成功,正好要買一套比基尼顯擺、顯擺。你也可以入鄉隨俗,大褲叉換小緊身哈。”LD一聽樂了,照你這麽說,趕情咱是故意落下這些東東,以便鳥槍換炮啊,嗬嗬。
自從尼姆出來,路上騎自行車的就多了。烏茲到卡爾橋有專門的自行車道,即使偶有與機動車輛分享道路時,定有如此標記提醒駕駛員們對俺們這些“老牛車”多多包涵:
早上9時許,我們到達卡爾橋,此橋直譯為“河上的橋”。瞧人這名字取的,特顯古時候人性的淳樸哈。卡爾橋建於公元前50年,主要用作水渠(aqueduct),其次才為橋梁。想想2000年前那時光,咱中國人也正忙著呢:秦始皇趕著建萬裏長城,逼得人孟薑女千裏迢迢去尋夫。相比之下,俺更心儀這個集數學、力學、建築工程為一體的“河上的橋”。萬裏長城宏偉壯觀,是勞力密集型的幹活,任何一個皇帝可為。卡爾橋需要高水平的設計,高精度的完成,才能使如此工程屹立千年而不倒。下麵是網上搜羅來的具體數據:
卡爾橋分三層,橋高49米,長275米。
· 底層有6個橋拱,長142米,厚6米,高22米。
· 中間層有11個橋拱,長242米,厚4米,高20米
· 頂層有47個橋拱,長275米,厚3米,高7米
橋底層是公路,頂層是封閉的水渠,渠內高1.8米,寬1.2米,梯度為0.4%。此橋是當時羅馬帝國建立的龐大引水係統的一部分,此係統一直使用到公元600年間。羅馬人建的原橋比現在殘留的這個還大一倍(共12個大橋拱),中世紀時部分橋被毀壞,橋上的巨石被挪為他用。這點與中國的長城磚被農民拆卸去蓋豬圈有異曲同工之妙。
卡爾橋:
千年橋穹:
國內最牛的古代橋梁是河北的趙州橋,與卡爾橋比就像個小弟弟。趙州橋建於隋代(公元581-618年)大業年間(公元605-618年),比卡爾橋晚了600多年,規模也小了好幾倍,更沒有上下三層和水渠的作用。
趙州橋:
讓咱們來比比這兩個橋吧:
卡爾橋 趙州橋
層數: 3 1
橋長 142米 64米
橋拱: 6 1
橋拱跨徑: 27米 37米
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比卡爾橋年輕600歲的趙州橋除了年齡以外,其他也都是小弟弟。唯一趙州橋好過卡爾橋的是橋拱長度,長了10米,是後來居上的進步。
卡爾橋讓俺們折服的還不僅僅是這一座橋,而是由它管窺到的2000年前羅馬帝國建立的四通八達的公裏和水利係統,在那個大係統中,我們眼裏如此龐大的卡爾橋不過隻是一個小弟弟。
待我們橋前吃完早飯,大隊的旅遊團進來了。橋上頓時人聲鼎沸,英、法、德、西語亂飛。在這兒不但見到成群的美國人,也有同是黃麵孔的日本人、台灣人。聽到久違的普通話,雖然美中不足是台灣國語,也一樣讓俺倍感親切。
從橋(pont)上看河(gard):
再見,古代工程的奇跡:
自梅茲至烏茲騎了64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