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俺下崗了,花錢就得有個計劃,再也不能像從前那樣胡吃海喝的一筆糊塗帳。按照新的budget,倆兒子每月$400課外活動費用。老二學畫畫,每月$90,老三學鋼琴,每月$135,剩下的付季節性體育活動:足球、遊泳、Boy Scouts等。原來我上班時,倆人放學都去中文學校,現在中文閱讀能力不錯,比到北大留過學的姐姐還強。如果要繼續學中文,除了計劃的每年暑假帶他們回國immersion外,還得在這上中文課。本地的中文學校開中文班,每次一小時,$10/人,每星期至少3次,每月$240。也就是說,要學中文,就要放棄鋼琴、繪畫。
我也曾想過買來王雙雙的書,自己在家閉門教子。可是一來對自己教中文沒信心,二來怕兒子們在一貫對他們放任自流的老娘麵前不服管,這條路至今是個未知數。
今天與女兒聊起弟弟們的課外活動的取舍,作為過來人的她,旗幟非常分明。在這兒長大的女兒,也曾學鋼琴(7年)、上中文學校(6年),當Girl Guides。現在中文口語賁溜,鋼琴卻難得一碰。女兒是堅定的擁中(文)派。她說現在多少同事、朋友羨慕她bilingual。這幾天還有recruiter 找上門來,許諾或外派北京做風險投資,或坐鎮北美遙控亞洲私募基金,都隻因她那本行裏少有的流利中文。我提醒她,當年費時費金的音樂培養、鋼琴訓練,對豐富她的人生有無形的作用,怎可今日一筆抹殺。她說現在不是要定取舍嗎,否則當然多多益善。按照她的意思,中文和體育活動不可少,鋼琴、繪畫可有可無。
您說呢?
下麵是子女壇的跟貼。多數投中文票,也有幾個不同聲音。
 | • 在哪? -虎崽羊妞- ♀ (0 bytes) (5 reads) 6/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