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高高的草原上,
這是無人知道的又一個西藏,
...
瞧我這標題取得,跟歌詞似的哈。:-) 不過小白載著我們悠然自得地遊弋在這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看藍天白雲下綠色草地上點綴的黑色帳篷、犛牛和馬群,聽涼風吹動車裏掛的“萬國旗”(昨晚洗的衣服)伴奏似的嘩啦啦的響,讓人不由自主就想引昻歌唱:在那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大草原。。。
遼闊的大草原:
草原上的公路:
這一帶基本上沒有遊客隻有旅客了。我帶的Lonely Planet說以前外國人到若爾蓋跟進西藏似,要許可證。因為長途班車的時間非常不可靠,我們昨天和今天走的這一段,LP建議起碼要準備一個星期的時間。
路上看到剪羊毛的:
現代草原上的小夥子們的新“馬”:
看到從洞裏探頭探腦的小東西了嗎?是不是叫土撥鼠?這小家夥肥敦敦的,跑起來小屁股一扭一扭的,那連滾帶爬的樣子非常可愛。但是,你可知道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卻是草原的大害!它們專吃草根,聽說內蒙古自治區大片的草原已被他們破壞得成為沙漠了!我想人類的過度放牧應該是主要原因,還有人類大量的捕殺土撥鼠的天敵老鷹、狐狸,使得土撥鼠的繁殖失控。人拿土撥鼠沒辦法,隻好用毒藥,而老鷹、狐狸吃了中毒的土撥鼠,也不能幸免。。。這種自然界食品鏈上的惡性循環,直到失去草原,失去牛、羊。。。
現在牧民們已認識到大自然的生存規律不應被破壞。動物的生息,與人類的生息是依依相關的。這是人工放的籃子,給老鷹做窩:
飛翔的鷹:
今天是在大草原上的第二天,不管怎麽搖啊、敲啊,我們那高度表的指針就是停在3500米上一動也不動。但不知不覺地路旁的風景卻在悄悄地改變:昨天的草原上放的全是犛牛,今天卻開始看到羊群;昨天的草地又綠又深,今天的開始綠裏透黃,牛、羊的密度也越來越高了。
羊群:
高密度放牧和帳篷群:
帳篷(花湖):
路上常有牛、羊群與我們爭道:
牧民轉移草場:
在轉場的一家人。牧民們都非常友善。
女主人:
男主人:
跟著家裏轉場的男孩子和他的狗:
告別大草原,開始進山了:
犛牛在那高高的山上:
路過紅星鄉,旅友要找廁所,就進了村。看到了不在景點裏普通藏民的生活。
紅星鄉的大街:
白塔:
村裏的小廟。這裏才是村民們每天來轉經的地方:
藏民家如果有男孩子,起碼要送一個去當喇嘛。紅星鄉的喇嘛寺是方圓一帶的喇嘛學校。小喇嘛們每天要上課,上課就是背經文。經文背好了就可以上甘肅的拉布楞寺的佛學院,注冊當個大喇嘛。
上課的鍾聲響了,在外麵玩耍的小喇嘛們跑回去上課:
最後一遍的鍾聲已經敲過,要遲到了!這個小喇嘛抱著靴子拚命跑!(喇嘛進寺要脫鞋)
從喇嘛寺看出去,風景優美:
這家的喇嘛兄弟回家看看:
後來我們終於在紅星鄉中心小學裏完成這次停車使命。
一家三代5口全在這匹“馬”上,可以和我們的小白比美哈:
郎木寺,地處四川與甘肅交界處,,鎮裏的居民們已經是藏、漢、回的混合。1413年建的古老藏寺與清真寺相對,東邊的大草原與西邊的黃土高原相望。從這裏我們進入了旅途的第五個省—甘肅。
郎木寺後有天葬台。天葬是藏民俗中神聖的儀式,現在遊客們都知道這個天葬台,藏民自然就不會到這裏來了。漢族遊客們現在遍布西藏,將藏民不同的習俗、宗教當旅遊娛樂活動,虔誠的佛教徒在拉薩街上的一個五體投地長拜,你看那閃光燈此起彼伏、快門聲響成一片,跟那模特兒出場似的。
夜宿碌曲縣城。碌曲附近有個石林(50公裏),原林場改成公園,也趁著國內的旅遊潮讓職工、老鄉們先小康一把。
停車場在幾公裏以外,去看石林必須花錢坐馬車:
今晚住碌曲供銷賓館。附近有郵電、公安、公路等等賓館,條件都差不多,都是原招待所改名的。
吃晚飯時,遇一獨行俠。3、40歲年紀,自稱山東人,用公共交通工具旅行。已走過很多遊人稀少的地方。看我們這桌侃得熱鬧,忍不住從旁邊的桌子上插嘴。還向我們推薦橛麻豬,說是地方特色的美味。那橛麻豬一份就要用掉我們晚餐財政計劃的一半,嫂子肯定不讓。我隻好看著他桌上那份橛麻豬,暗自咽了好幾下口水。問他為什麽一人行,他笑答:可以隨時準備著有豔遇呀。後來發現我們居然同住供銷賓館,看來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哈。
大部分旅友隻有輕微的反應,有一人黃龍後(過岷山4000米)的晚上有較強反應,第二天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