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為清華校慶獻言:尋找失落的清華傳統精神

(2008-04-26 19:04:52) 下一個
為清華校慶獻言:尋找失落的清華傳統精神

段海新

  又到清華校慶了,鬥膽在這個喜慶的日子把去年的一篇不怎麽喜慶的舊文貼
出來,主要是因為,昨天教代會上聽說有個“精神文明建設”類的提案,要鼓勵
師生為清華的百年校慶獻計獻言。 那麽,這就算我為清華百年校慶的獻言吧,
雖然不怎麽中聽。

  尋找失落的清華傳統精神

  前幾天一位老清華人問我,你知道清華的校訓是什麽嗎?我當時很奇怪,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地球人都知道啊?他說,其實還不止這八個字,還有
“精神獨立,思想自由”,也許是因為後八個字有礙“統一思想”吧,後來被刪
掉了。

  我很是詫異,於是到網上google了一下,雖然沒有找到最初的清華校訓究竟
是什麽,但是發現了有“清華校史專家”之稱的黃延複先生在“高校校園文化建
設與重塑大學精神” 研討會上的一份報告[1],黃老先生把清華的傳統精神總結
為24個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獨立精神,自由思想;東西文化,薈萃一
堂”。

  我最欣賞的是中間這八個字“獨立精神,自由思想”,而對於最為人所熟知、
最為清華人所津津樂道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我卻有一點“偏見”。下麵
鬥膽批評一下清華的校訓,各位清華的網友們可能要扔磚頭了。

  第一、我為什麽不喜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這個校訓(我不喜歡,並不
妨礙你繼續喜歡,我沒有說服你的意思)

  1914年,梁啟超先生應邀來清華做題為“君子”的演講[2],以《周易》中
的兩句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為中心內容,
激勵清華學子發憤圖強,於是後來成了清華人引以為豪的校訓。

  我不喜歡這句話,不完全是因為這句話出自一本講算卦的書。“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蘊含著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不隻是算卦,更突出的是中國典型
的聯想或類比的思維方式,把自然人格化,把所謂的“自然規律”引入社會,教
導人“修身養性”。這裏把君子類比成“天”和“地”,在我看來,這也是一種
“天人合一”的思想。

  我當然不否認“自強不息”曆來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對於生活在專製、戰
亂中的清華學子,“學者立誌尤須堅忍強毅,雖遇顛沛流離,不屈不撓”;對於
在貧困、在壓迫下頑強生存的老百姓,這八個字也能鼓舞人奮力拚博。

  然而,當今“自強不息”者,未必是真正的學者。為了“名”與“利”而
“堅忍強毅”、為了一己私利、不達目的決不罷休,工於心計、黨同伐異、挖空
心思、投機專營,也算得上“自強不息”了。如果滿腦子都是“權謀”思想、靠
“自強不息”的堅忍勇攀“廟堂高峰”,這種“自強不息”不僅不值得鼓勵,還
是我們應該警惕和戒備的。

  “厚德載物”被解釋為擔當大任的君子應該有高尚的道德,有大地一樣容納
萬物的寬廣的胸懷,甚至有人把這個“德”,解釋為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我
不覺得《周易》這本書講述的是國家和民族大義,我理解它主要還是被用來算卦
和看風水的。因此我還是把這個“德”理解成“道德”,或者是能夠包容的胸懷。

  我當然不反對清華人應該是講道德的人。但是,任何一個小學都會教育少年
兒童要遵守社會公德,一個國家的最高學府需要重複小學生的道德教化,可見我
們中國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教育的失敗。

  當然,這裏的君子之德,是“厚德”,而不是一般的社會公德。再次讓我聯
想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就是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社會理想。
一個“君子”,首先通過自身的修養,可以統治一個家族、一個王國、直至統一
天下,也就是“內聖外王”。然而,中國曆代道德高尚的人,很少成為君主;而
身為一國之君的,也鮮有道德高尚君子,荒淫無道的暴君、懦弱無能的傀儡倒是
出了不少。

  那都是曆史了。然而,在今天我們強調法製社會的年代,即便是“厚德”一
定能夠“載物”嗎?“載物”一定必須“厚德”嗎?我覺得“厚德”對於“載
物”,既不是充分條件,也不是必要條件。

  我覺得擔當國家和民族的大任,首先需要是一個守法的、理性的公民,遵守
基本的社會公德;在此基礎上,更重要的還是看他擔當大任的才能。至於他是否
在擔當大任時是否做出損公肥私的劣行,不應該用這個人的道德來保障,而是需
要一個製度的約束。在民主國家裏,大權在握的總統、高官總是被當作小偷、騙
子被媒體、國會盯著,沒有人相信國家的總統就是聖人。另一方麵,像克林頓這
樣行為不檢點的總統,即便在道德上有些瑕疵,卻能夠得到國民的原諒。

  第二,我最欣賞中間八個字:“獨立精神,自由思想”。

  這八個字出自清華大學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為王國維紀念碑所寫的碑文[5]
“…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曆千萬祀,
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陳寅恪先生說,“我決不反對現政權,在宣
統三年時就在瑞士讀過資本論原文。但我認為不能先存馬列主義的見解,再研究
學術。我要請的人,要帶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不是這樣,即不是
我的學生”。

  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請陳先生出任科學院中古史研究所所長,陳先生
提出的第一個條件是“允許中古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主義,並不學習政治”,也就
是不要有桎梏,不要先有馬列主義的見解,再研究學術,也不要學政治。不隻陳
先生一人要如此,要全部的人都如此。第二個條件是:“請毛公或劉公給一允許
證明書,以作擋箭牌”。這樣的條件,中央政府當然是萬萬不可答應的。

  建國以後,蔣南翔校長打破了梅貽琦校長“學術自由、民主管理、教授治校、
通才教育”的方針,開始培養“又紅又專”的革命人才,創建了“雙肩挑”的政
治輔導員製度。直到今天,培養“又紅又專”的人才也是清華領導們引以為豪的
成就,成了清華的特色教育。

  如今“雙肩挑”的光輝曆程走過了50多年,“精神獨立,思想自由”的清華
精神,也失落了50多年。

  看看精神失落後的清華。50年代我們的教務長、大右派錢偉長先生說:“校
務委員每當開會決定學校裏的一個重大問題時,總是由黨內負責幹部介紹一下情
況,問題分析的很全麵,誰也不會投反對票,就這樣順利通過了。黨內有好多資
料,黨外人不知道,很難發言,校務委員會實際是個形式。黨把人分成兩類,對
一類人(黨團員)總是先看他的優點,對另一類人總是先看他的缺點。清華黨委對
老教授總是報懷疑的態度。多數係主任與教研室主任沒有真正當家做主。像建築
係主任梁思成教授這幾年就是掛個空名,從未問過係務,竟然連一個徒弟也沒有。
近年來學校裏一種寂靜肅穆的空氣實在讓人難受極了,老教授們認為沒有出息的
一些人,偏讓他進教研室當助教。選拔學生出國,教師提級等重大問題,也沒有
征求過教授們的一點意見,走的盡是黨和行政路線。”

  今天,校黨委書記又提出大學生思想上的“兩個擁護,兩個服務”[6](讓
人想到“兩個凡是”),即“擁護黨、擁護社會主義,服務於祖國、服務於人
民”。 這便是我們“厚德載物”的“德”吧? 一批批學生出國了,是不是說,
我們清華“德育”教育失敗了? 當然有幾個海歸,但是多少人留在國外? “服
務於祖國,服務於人民”中的“人民”,顯然不包括西方的“階級敵人”。我們
既然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為什麽不把服務於“服務於世界、服務於全人類”
作為我們的研究目標? 我們所做出的研究科研成果不被世界公認,也就不足為
怪了。

  2006年,清華人文學院徐葆耕副院長指出:“‘清華精神’中也有弱點,比
較突出的是形而上思維的貧困。回顧清華90年的曆史,雖然學術巨人和科學巨人
林立,但對本世紀發生重要影響的思想家甚少。學術巨人與思想巨人還是有區別
的。清華在未來的三五十年內能否為世界提供卓越的思想巨人,是清華能否成為
一流著名大學的關鍵所在;而思想巨人的產生又有賴於自由和創造的思想氛圍”。

  我把徐教授的“學術巨人”理解成“巨匠”。今天的清華,也許不乏各個專
業領域的“巨匠”,但是如果隻是效忠黨國的機器,沒有獨立的思想,不知道基
本的科學研究方法,不去啟發學生的批判與懷疑精神與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培養
不出創新型人才的。因為沒有思想的自由,沒有批評的自由,就不會產生新的學
術思想。

  更可怕的是,“自強不息”的精神被許多教授用於被用在拉關係、跑項目、
評獎、經商方麵,不僅完全喪失了學者應有的獨立精神,有時連基本誠信也做不
到。而最讓人痛心的是,這批“自強不息”的教授,用他們的身體力行教壞了一
批又一批本來純真的學生,讓他們走向社會以後發揚“自強不息”的精神,隻有
對利益的追逐,包括個人利益、團體的利益、或者美其名曰的國家利益,放棄了
獨立,沒有了是非。

  也許清華傳統精神原本有可能造就一代思想大師的,可是我們把這種傳統精
神丟了。

  清華成立已經快100年了,如果今天我們提倡繼承清華的“傳統”精神,這
個傳統不應該隻是50多年來極左的傳統,文革結束多年後仍然不做反思。與世界
著名的高校相比,100歲的清華也很年輕。作為現在的清華人,“她的當務之急,
是實實在在地把清華園內已經寫進曆史長卷的、即將寫進曆史長卷的和生動活潑
於眼前的珠璣揀拾出來,而不是沉湎於連自己都說不清的傳統中。”[4]

  清華的師生們,在我們經過一教西北角的“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王國
維紀念碑)時,停下來聽一聽陳寅恪先生的九泉之下的呼喊吧!看看北京三所著
名高校憤然辭職的教授:人大的張鳴、北大的鄒恒甫,清華的陳丹青,我們今天
的大學有多少自由思想的空間?溫總理在同濟大學鼓勵大學生要“仰望天空”,
可是我們的大學,為什麽要讓我們的學生先戴上一副有色眼鏡?

  清華的領導們,在你們製定“建設國際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時,也看看國
際一流大學的學術和行政是什麽關係,是不是也是“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
是不是也利用黨化教育對大學生進行所謂的思想教育,是不是用”統一思想“扼
殺教師和學生思想的自由?

  既然要建世界一流大學,先要認清世界的主流究竟是什麽,不要誤把中國的
主流當作世界的主流。不能有利於自己的就說“與世界接軌”,不利於自己的,
就說“中國國情”。在我們迎接100周年校慶時,不要隻洋洋得意於我們拿了國
家多少經費、得了幾個國家進步獎、出了多少“院士”級的所謂“巨匠”,看看
我們在國際上,究竟有哪些被世界公認的創新成果吧!

  恢複清華失落多年的“精神獨立、思想自由”的傳統精神吧!“翹首百年,
我們期待著。這就是清華在向她的百年邁進時,首先應該做的事。”

[1] 黃延複 從清華”四哲”看清華傳統精神 http://www.luobinghui.com/myq/jy/200605/13447.html
[2] 清華大學校訓的出處是?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qid=1406121225632&source=ysearch_ks_question_xg
[3] 徐葆耕,小議“清華精神” http://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06/07/13/007740054.shtml
[4] 王鐵藩,清華傳統何在 http://edu.zjol.com.cn/05edu/system/2006/07/14/007741892.shtml
[5] 陳寅恪:論獨立之精神與自由之思想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4357
[6] 清華大學表彰優秀輔導員 http://news.tsinghua.edu.cn/new/news.php?id=14506

(XYS20080425)

◇◇新語絲(www.xys.org)(xys.dxiong.com)(xys.dropin.org)(xys-reader.org)◇◇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