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黃楊:閑聊中文論壇上的口水戰
(2007-10-04 23:19:13)
下一個
口水戰黃楊:閑聊中文論壇上的
發布者 siyu 在 07-10-04 09:10
請您惠顧讚助商
鼓勵其長期支持CND
Quality Brand!
CND Amazon
Cameras, Books...
·黃 楊·
在海外中文論壇上轉轉,您時常能看到一種現象,即論壇口水戰。您要是有閑情逸致,又有時間潛水觀戰的話,就會發現,論壇宛如戰場,烽火連天。尤其是話題涉及到政治,牽扯到中國近現代曆史,往往磚頭亂飛,硝煙四起,刀光劍影,殺聲一片。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覺得這和中國的文化傳統有很大關係。
文化傳統對社會的持續影響是深遠的。從西漢王朝實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到1840年的鴉片戰爭,在這兩千年左右的時間裏,中國形成了一個以皇權為中心,政治文化合一的皇權社會。科舉考試製度為儒家意識形態確立其在中國文化中的主導地位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話語權的儒生也為鞏固發展這一文化傳統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您可能會說,中國社會在最近這一百多年裏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種文化傳統怎麽還能影響現在的文化人呢?
的確,自鴉片戰爭以來,現代西方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形成嚴重挑戰,但其並未因此而消弱影響人們思想和行為方式的功能。
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武裝侵略首先打破了中國君臣所持有的“華夏中心”觀念。打了敗仗,您還跟洋鬼子說什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就顯得不那麽與時俱進了。得,咱先承認蠻夷國家的平等地位,反正洋槍頂咱腰眼上,不承認也得承認。當時,好歹還有幾個聰明人,提出“師夷長計以製夷。”
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還是知道洋槍洋炮厲害的。要跟鬼子鬥,非自己造洋槍洋炮不可。等咱們有了這些家夥,再整治這幫蠻夷不遲。反正咱的文化最優越,日後照樣能當老大。
沒承想,洋務運動沒折騰成功,洋鬼子得寸進尺,進而惦記著瓜分大清國。這時候,年輕一輩的憂國憂民之士著急了,嚷著喊著要變法改製,說人家日本國搞了個明治維新,噌家夥,一下子從個蕞爾小國竄升成為世界列強。
可改製哪那麽容易呀?皇上都試了,不也沒成功嘛。一些性子急的同誌就忍不住了,等著皇家改製得等哪輩子去呀?幹脆甭等了,咱把這糟糕的製度打碎了換新的。於是,就鬧革命,沒費多大勁,還真把製度給換了。
雖說革命把製度換了,帝製改共和了,老百姓把辮子也鉸了,可換湯沒換藥。國家積貧積弱,受洋鬼子欺負這問題還是沒解決。這時候,一些喝過洋墨水的同學們開始納悶兒,這是怎麽個茬兒啊?就絞盡腦汁琢磨原因,原來都是中國傳統文化惹的禍。於是,他們鉚足了勁兒向孔家店扔炸藥包,恨不能把傳統文化連鍋端,好把德先生賽先生請到家裏來。
其實,傳統文化哪能一下子連鍋端呢!甭說別的,就拿這些發動文化革命的同學來說,他們腦子裏的傳統觀念也是根深蒂固的。看他們喊著打到孔家店,嚷著要全盤西化。其實,他們是自覺地反傳統卻不自覺地受著傳統文化的支配。
這麽說是不是委屈了這些同學呢?一點兒也不委屈。
首先,他們的思維方式就沒跳出傳統文化的圈。在傳統中國社會裏,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是合二而一的,政治中心垮了,他們對中國文化就喪失了信心,麻利地拿傳統文化開刀,幻想著通過一場文化革命,一攬子解決政治和社會問題。
其次,他們和自己的前輩們一樣,有“以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把帝國主義侵略上升到“亡國滅種”的高度,將西方民族主義這一意識形態融入傳統文化的危機意識中,戳起“救亡”大旗,吹響愛國主義號角,從而使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成為團結國人的強大意識形態。誰不認同這種意識形態,誰就會遭到“全黨共討之,全國共殊之”的命運。這對在“獨尊儒術”的傳統文化中浸淫過的中國文化人來說,是天經地義的。
比較一下印度,您就能更清楚地看到中國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合二而一這一特征。十九世紀,印度讓英國給滅了,成了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印度的文化人麵對這種局麵,就沒有那種“亡國滅種”的危機感,不少人都說這才多大點兒事呀?不就政治中心換了人嘛。讓英國人統治比莫臥兒王朝還強,這不挺好的事嘛。印度社會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本來就不是合在一起的,政治中心變了顏色,無所謂!這讓咱們中國人感到大惑不解。其實,這是因為兩國文化傳統不同所造成的。
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文化精英具有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和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懷。按說,他們應該比較能夠找到共同點;然而,由於曆史原因,民族主義是在中國政治中心逐漸衰落分崩離析的情況下引入中國的,政治舞台上呈現出的是軍閥混戰,國共黨爭一派混亂局麵,文化精英們在如何救亡,在怎樣使中國現代化的問題上就產生很大分歧。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傳統的一元化的思維框架之內,多元是不能容忍的,獨立思考是被當成另類的,不認同政治中心的第三條道路是行不通的。當今的網絡戰爭依然具有這一明顯特征。
近代中國屈辱的曆史使中國文化人失去了從容變換角色,改造傳統文化的機會,因而,就沒能產生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階層。在“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您還在邊上站著,不加入救亡的洪流,搞什麽文化啟蒙,就會令人不恥。曾聲言二十年不搞政治,一門心思推廣新文化運動的胡適之先生,也不能免俗。
在這種特殊的曆史條件下,傳統文化不但沒有隨著社會的劇烈變革得到消弱,在某些方麵卻得到加強。
本來,科舉製度一廢,中國的讀書人一下子找不著北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立馬泡了湯。除了念經,您說他們還能幹什麽呀?其實,走街串巷當中醫,或者,再念個大學當專業人士,都是出路;最不濟了,脫下長袍幹點兒苦力,也不是不能生存。但是,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中國文化人依然把救亡放在首位。
“亡國滅種”的危機意識和西方文化的衝擊將中國的文化精英置於非常尷尬的境地,他們在心理上對現代西方又愛又恨。愛的是人家國富民強,財富多,有實力;恨的是他們依仗船堅炮利欺我泱泱大國。因而,他們在如何對待現代西方的問題上就總是無法取得共識。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不但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也使中國文化精英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中國搞共產主義運動,還得靠文化人。工人階級人數少,不成氣候;農民兄弟覺悟不高,群龍無首,沒有陳獨秀,張國濤,毛澤東這些文化人發動工農是根本不行的。這下,中國文化精英又成了事實上的領導階級,重新找回了失去的位置。
馬列主義之所以能在中國打開市場,與中國的文化傳統也是分不開的。
為什麽當年中國文化精英擁抱馬克思主義,鄒儻教授曾經做過精彩分析。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這種意識形態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有許多相似之處:它一攬子解決所有社會問題的理論正對具有一元化思維方式的中國文化人的胃口,老馬既是西方人又反對西方主流意識形態也滿足了中國文化人對現代西方既愛又恨的複雜心理訴求。再說,列寧的革命黨的組織形式和中國傳統的精英政治也非常合拍。中國文化人搞共產主義運動,其實是熟門熟路。怪不得當年共產國際派代表去印度發動共產主義運動無功而返,在中國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呢。這就是文化傳統的巨大作用。
盡管中國共產黨是個以馬列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的全盤西化的革命政黨,又在文革中對中國文化傳統實行全麵掃蕩,但它在繼承和加強某些文化傳統方麵不自覺地發揮了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近代一百多年的屈辱曆史使民族主義在中國經久不衰。國富民強,重新崛起,弘揚國威也成為國人的宗教。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文化討論到九十年代興起的民族主義浪潮,從《河殤》到《大國崛起》,主旋律無一不是民族主義。民族主義一旦發展到近乎宗教式的狂熱程度,它的非理性成分就會占據上風。這也是為什麽中文論壇上涉及民族主義的議題最容易引起網絡戰爭的原因之一,它至今仍給許多文化人提供道德優越感。隻要您把民族主義大旗一戳,甭管說什麽,腰杆子就硬,底氣就足。
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互聯網迅速普及,中文論壇如雨後春筍般地茁壯成長。信息革命為開放民眾言路奠定了物質基礎,也為政治製度的改革提供了技術支持。這對關心國是憂國憂民的同誌們來說,當然是件大好事。借助互聯網,您基本可以暢所欲言,甚至說些出格的話也有馬甲護著。您不必再往編輯部出版社寄稿子,浪費郵票不說,發表的可能性還不多。現在好了,如果您有發表欲,仨月倆月混個多產作家,現代派詩人,政治評論家也是很有可能的。
當然,互聯網的普及也成了民族主義進一步發酵的溫床。如果您稍微留心的話,就能發現海外中文論壇裏總是有人高擎民族主義大旗,自認為掌握真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從前所未有的道德製高點上宣泄著自己宗教般的愛國主義情緒。他們不太願意靜下心來聽聽不同意見,不能容忍任何對於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批評,使得網絡戰事頻仍,憤青輩出。
這種現象,一方麵反映出海外的中國文化人自覺地繼承了近代以來形成的新的文化傳統,另一方麵也說明他們在海外已經解決了生存立足的問題,行有餘力,關心國是,不忘為中國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隻不過,這種張揚著民族主義大旗的口水戰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負麵效果。
□ 讀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