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新浪朱鴻寫:柏楊(轉貼)

(2007-08-19 20:59:46) 下一個
新浪朱鴻寫:柏楊(轉貼)
來源: 江上一郎07-08-19 17:23:31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柏楊是中國文化哺育的,但他卻能從這種文化之中背身而去,站在它的對麵,嚴峻地審察它,批判它。他像醫生一樣,尋找中國文化的病灶,甚至冷酷地給它開刀,其目的當然是希望它變得健康,充滿活力和魅力。我以為這是柏楊作為一個作家的最大特點,也是其作品的最大價值。
中國文化還是有過一個美的狀態的,此乃公元前五世紀出現的百家爭鳴。當時的知識分子,不但敢想,也能自由表達。中國可以傲世的文化巨人孔子和老子,就是百家爭鳴的產物。可惜公元前二世紀,秦始皇血腥地終結了百家爭鳴。尤其悲哀的是,在公元前一世紀,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議,以儒術為獨尊。以後的封建社會,儒術便是唯一的正統,而且長達兩千年之久。當然,道家也曾經給儒術以抵製,佛學也曾經給儒術以消解。不過由於官方是依靠儒術的,儒術遂一直正統,甚至它還把道與佛整合於它的體係之中。這使中國文化陷入了僵局,把它變成了死水和汙水。這也決定了知識分子的命運。他們隻能在儒術的範圍圈圈點點,修修補補。凡有一點創意,便滑向異端,不但得不到研究經費,而且有可能受到懲罰。
不過中國總還有敢於懷疑正統的人,並敢於對文化批判。在一個寬容的社會,文化批判本是知識分子的一項日常工作,但在一個專製的社會,文化批判卻使其成為英雄。英雄很少,寥若晨星。公元一世紀,漢代有王充,他揭露孔子的觀點自相矛盾,並反對把儒術變成教條。公元十六世紀,明代,有李贄,他提出穿衣吃飯就是人倫物理,甚至反對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所謂中國的脊梁,所謂舍身求法的人,我想就是指王充和李贄這種人吧。二十世紀,這種脊梁顯然多了一些,因為皇權為尊的封建社會消滅了,知識分子的活動空間增加了一些。然而文化有其遺傳的習慣與勢力,所以對專製文化的批判,對專製文化所造成的中國人的劣根性和醜陋性的批判,仍是艱苦的工作。我以為,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魯迅是這種文化批判的英雄,在二十世紀下半葉,柏楊是這種文化批判的英雄,隻不過柏楊的工作是在台灣進行的。在台灣,進行這種文化批判的,還有李敖和龍應台,其多少形成了一種氣候,而這種氣候之源則在1919年5月4日前後的北京。在那裏,當時有一批偉大的知識分子,希望給中國人以啟蒙,也真的啟蒙了。我要指出的是,柏楊就處於這種思潮的環節之中,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鏈接作用。孫觀漢是一個在美國的物理學家,他稱柏楊為中國五千年來僅此一人,足見其景仰之情。
柏楊對中國文化的批判,對中國人劣根性和醜陋性的批判,確實一針見血,而且依然有其現實意義。他指出,中國文化就像醬缸,死水不暢,消積的因素越沉越多,越久越腐,發酸發臭。中國人呼吸醬缸的氣息,從而喪失了獨立的判斷能力,也缺乏道德勇氣。他們器小易盈,明哲保身。他們髒,亂,吵。他們窩裏鬥。他們的言論,往往是大話,空話,假話,謊話,毒話。他們自私,自卑,自傲,唯沒有自尊。對於西方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他們不敢理性地崇洋,隻會盲目地媚外。柏楊還有一個驚世駭俗的觀點,他認為,鴉片戰爭是一次西方文化的切入,其促使中國人覺醒。誰有勇氣表達這樣的見解!隻有河南柏楊也!
詩曰:“書生報國無它物,惟有手中筆如刀。”柏楊的犀利和辛辣,似乎也有性格的原因。逆境可以挫敗人,也可以鍛煉人,並使人堅硬得超常。柏楊在一生的很多時候都是不幸的,幼年喪母,其父又十分生冷,家庭溫暖甚微,青年流亡,而中年則由於提倡簡體字而遭九年之餘的牢獄苦難,妻去女疏,神傷心痛。可柏楊卻並沒有由於種種不幸而消沉,恰恰相反,他的很多重要作品,都是在出獄之後完成的。
不揣冒昧,竊以為我和柏楊先生是有一點緣分的。1988年11月12日,柏楊先生在西安古舊書店發表演講,我初見了先生,還有張香華女士。當時我所在的出版社發行了他的著作,這使我有機會單獨向先生請教,並合影紀念。他還欣然在我的本子上題寫了一條可以回味的言論:“先愛自己,再愛國家。”近乎16年之後,先生又把他的全部著作捐贈給我的母校,而我則在兩年之前離開出版社回到母校任教了。思量起來,頗有意趣。沒有再見先生,然而足以想象先生的音容,並溫習先生的教誨。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