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從爺爺奶奶家回來的火車上,小家夥除了睡覺之外,也很難安靜一會兒.
總之,旅途的枯燥讓他很不喜歡,所以無理的要求也就多了起來.
奶奶給他帶了幾瓶爽歪歪,可他非要用爽歪歪的吸管來喝礦泉水瓶子裏的水.
隨他的意願,給了他吸管,沒想到他一下子就扔進了礦泉水瓶子裏麵.
瓶子裏的水已經剩得不多,吸管又很短,他根本就喝不到水.
小家夥一看,就急了,大喊,"媽媽,你快給我夠出來啊,啊,啊,啊..."
"你看能不能自己喝出來,"我建議道.
"喝不出來啊,"接著大喊大叫,"你給我喝出來啊..."
我接過瓶子,發現喝的時候,吸管就飄到瓶子底端去了,無奈地告訴寶貝,
"媽媽也喝不出來啊".
小家夥不依不饒,更加發起脾氣來,還不斷地扭動身體來表示不高興.
我靈機一動,決定借這個機會,把故事中的道理運用到實踐中來,育教娛樂.
就和寶寶說,"兒子,你還記得媽媽給你講的聰明的小烏鴉喝水的故事嗎?"
兒子有一點讓我很欣慰,就是不管如何哭鬧,隻要大人很溫柔地和他講道理,他還是會聽的.
小家夥停止了哭鬧,睜大眼睛望著我,"恩,聰明的小烏鴉喝水..."
"寶寶,你記得那隻小烏鴉是不是有一天飛了很遠很遠的路,口渴了,突然發現一個水瓶子,非常高興啊,"
"恩,它要喝水,"寶寶補充道,
"可是,瓶口很小,瓶子裏的水又不多,小烏鴉的嘴伸不到瓶子裏麵去喝水啊,
就象現在,吸管掉進了水瓶,媽媽和寶寶的手指也都伸不進去,是不是啊?"
"恩,拿不出來,"
"小烏鴉怎麽辦了呢?"寶寶認真地等我接著講,"它怎麽麽辦了?"
"小烏鴉就動了動聰明的小腦瓜,去銜了很多的石子,扔進了水瓶,慢慢的瓶子裏的水就升高了,"
我拿起寶寶的水壺,裏麵還有很多水,"你看,吸管出不來,可是我們也可以利用水的浮力啊,"
說著,我把水壺裏的水慢慢地倒進礦泉水瓶子,"你看水是不越來越多了,吸管也跟著浮上來了吧,"
隨著水的注滿,吸管也自己浮出了瓶口.
小家夥高興極了,"哈哈,出來了,出來了..."拿著吸管使勁吸了兩口,
我趕忙邀功,"兒子,你看媽媽是不是和小烏鴉一樣聰明啊."
"媽媽也是聰明的小烏鴉!"
很得意能把講過的故事的道理運用到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中來,
同時讓兒子知道,聽故事不能光聽,更應該融會貫通,隨時能把這些小哲理發揮到實踐中去.
通過這件事,也給我一個靈感,我是不是應該有時間多考慮編排一些小問題小場景,
讓兒子可以用聽過的故事的方法或道理來解決問題呢.
這還真是個好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