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百貨公司能令品牌發財,但是真正觸動品牌走紅先機的,還屬各地地位顯赫的概念時裝店。而概念時裝店離我們越來越近,比如去年進入內地市場的JOYCE就是概念店的代表,而SHINE*去年進駐杭州,經過一年時間終於也培養了部分人群對於設計師品牌的好感。
俗話說“隻要有人的地方,就能分出三六九等”,這句大俗話特別適合用在時尚圈。瞧瞧那些時裝精們打扮得嫋嫋婷婷不動聲色地往人前一站,段位立刻分出高下。古人訓誡“三世長者知被服”,大致的意思便是家產要傳到第三代,才能臉不紅心不跳地稱自己懂得穿衣服。如今信息爆炸,若是用心勤勉一些,不用花“三世”,也能“世故”。而設計師品牌概念店其實便是為那些高段位的“世故型”時裝精服務的,它們看似低調,實則旗幟鮮明地宣揚個性。畢竟,除了LV、Dior、Prada,顯然還有更多有趣的選擇。
很難描述這部分“世故型”顧客的具體特質,但有一點很明顯:他們絕對不會衝進Louis Vuitton的精品店,咋咋呼呼地讓店員在櫃台上擺開包包陣。他們除了多金,往往胸中揣著一部爛熟的時裝史,最大的愛好是逛當代藝術館。超級名牌與百貨名店對他們而言,仍嫌過於嘈雜,設計師品牌概念店的風格氛圍和他們的氣場正好相投。
從巴黎的Maria Louisa、Leclaireur、Colette、倫敦的Browns、洛杉磯的Maxfield,還有香港的Joyce、IT、SHINE*,每間廣受追捧的設計師品牌概念店的背後,都有一位對時裝極其“世故”的買手。他們無視in和out的時裝條規,奔忙於四大時裝周,親自挑選每季最野心勃勃的時裝作品。在他們眼裏,隻有高品位和低品位之分。
第一站巴黎
概念店——Colette
這家巴黎風向標潮店十歲了
到了巴黎,不去“朝聖”一下聖奧諾雷街的著名概念店Colette,對時尚人士而言簡直比沒到過康朋街香奈兒女士故居兼總店還要遺憾。這家由一對巴黎母女憑借心血來潮和直覺經營的也許是全世界最酷的精品店,在無數頂級設計師、藝術家、時尚媒體大編輯的心目中都有著極高的地位。想一想,每到換季,所有的巴黎時尚人士,總想知道這季又引進了什麽新潮流。
這家巴黎風向標潮店已有十歲了,店主人的經營信條很簡單:新鮮、活力、驚喜,總是走在別人前麵。由於趣味龐雜、風格莫辨,沒有人能複製這家酷店,就連它的主人也無法做到。這家三層樓的簡約設計的店鋪內擺滿了各種電子產品、新奇玩意和金屬飾品。而樓上的時裝區,隨便拎一件就是一線大品牌,這些高傲大牌可以屈尊地混雜在一起,可見買手在業界的地位。與此同時,你還會驚喜地發現另外一些非主流、幾乎不為人知的品牌,這是全世界惟一能買到這些奇裝異服的地方,藝術家們就喜歡以這種很酷的方式來參與Colette的合作。
第二站倫敦
概念店——Browns
他將沒成名的Giorgio Armani網羅旗下
倫敦最早、也最成功的多品牌概念店Browns 坐落於Bond大街附近的南莫爾頓街道上。這裏儼然已經成為了倫敦的時尚機構——一個位於樸素環境中的奢侈品陣營。概念店的創立者JoanBurnstein最初隻是出售 Missoni、Sonia Rykiel 和 OssieClark等設計師的作品,接著又將當時沒什麽名氣的設計師網羅旗下,包括:Giorgio Armani、Ralph Lauren,JilSander、RomeoCigli、Donna Karan 和Calvin Klein的作品引入英國。一旦有朝一日這些設計師名聲大振,大家便由衷信服Browns具有前瞻性的眼光。Browns的原則是“我們隻購買自己喜歡的設計師品牌”。這一季,他們把設計新秀 Mei Hui Liu 的係列作品與 Chloe 和Missoni等設計大師的作品放在一起,為顧客提供了風格鮮明的購物體驗。
第三站米蘭
概念店——10 Corso Como
它的主人是意大利版《Vogue》的資深編輯
10 Corso Como 是意大利的潮人們都知道的名店,也被各國時尚雜誌紛紛報道,因為它的主人是以前意大利版《Vogue》的女編輯 Carla Sozzani。或許是因為雜誌編輯的號召力,總之這裏從1991年一開業就紅透米蘭。據說這裏原來隻是一個破舊的倉庫,現在經過女主人15年的打造,令它聲名遠播。10 Corso Como 裏的潮流服飾來自世界各地,你可以在這裏找到 Martin Margiela、Undercover、Commes des Garcons、Riccardo Tisci、Manol Blahnik、Alberto Biani、Junya watanabe、Temperley 等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品牌。英國著名雜誌《iD》 說10 Corso Como 是世界上最讓人動心的地方,而日本的費加羅則形容這裏是藝術博物館。現在10 Corso Como 不但賣衣服,而且還是擁有畫廊、書店、音樂店、設計商店、兩個酒吧和餐廳的綜合享樂空間。
第四站紐約
概念店——SEVEN
它就是一架展示和出售服裝的“機器”
概念店的三位創立者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而且都不喜歡各自在金融業和建築業的第一份工作。2000年,他們在下東區創建了SEVEN。當時“我們覺得,紐約需要關注全球前沿設計師的專賣店。”創立者之一兼賣手JosephQuantana 說。去年 SEVEN 搬到了 Soho 地區,位於 Mercer大街的新店更為寬敞。Quantana如此解釋:SEVEN是一架展示和出售服裝的“機器”,並讓顧客了解設計師和他們的作品。“我們采用了極簡主義的現代設計風格,柔和的白色和黑色能夠更好地凸顯設計師的作品。”高保真的音響係統和精心挑選的電子樂舞曲或搖滾樂也是SEVEN購物體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裏匯集了 Bernhard Willhelm、Boudicca、ChristianWijnants、Haider Ackerman等比利時設計師的作品。
第五站杭州
概念店——SHINE*
它把川久保玲帶到杭州人的家門口
位於城西的SHINE*在杭州開業一年,首次將Dsquared、Neil Barrett、Junya、Watanabe、Ato、Toga、Bernhard Willhelm、Martin Margiela、rickowen等設計師的品牌帶入杭州。而杭州人對這種多品牌的時裝概念店並不陌生,之前湖濱國際名品街的three on the bund(三風尚)算是為杭州人補習了最新時尚知識。
已有8年跨品牌賣手經曆的Gary說:“我們的服務對象是前來SHINE*購物的顧客。我們最關注的是產品的品質和個性。如果人們喜歡一樣東西,那就喜歡它的全部——這就是我的理念。”具有個性的設計師品牌一直是他關注的焦點,比如曾擔任過GUCCI和PRADA的設計師Neil Barrett的係列,以及日本殿堂級的設計師品牌Comme des Garsons(川久保玲),據說在杭州反響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