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 Chanel在幾十年前就仍出一句經典語錄:“流行稍縱即逝,但風格永存。”切記那些視他人為異類的人,自己反倒最後不倫不類!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時尚界的幾個“異類”的固定裝扮。
Iris Apfel
簽名式形象:超級圓形大眼鏡+超級大項鏈+無數手鐲+古董衣
就算閣下熟讀古今時裝聖典,Iris Apfel這名字還是會考起你的記憶體的,因為她根本不是時裝界中人!但要數近代史上十大最有名的室內設計師,她和丈夫Carl Apfel一定進占頭三位。
50年前他倆共同成立的Old World Weavers布織品公司,客戶就包括了白宮、MoMA 、Estee Lauder,還有明星嘉寶(Greta Garbo)。 但與此同時,Iris Apfel亦是近代最著名的Fashion Collector兼Style Icon之一,盡管她個子不高。
2005年大都會時裝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s Costume Institute)曾將她過百件時裝一次過公開展覽並輯錄成書,因為她的收藏的確會叫你目瞪口呆:由18世紀到50年代由Gripoix及Roger Jean- Pierre (Chanel、Balenciaga、YSL的珠寶設計師)的珠寶;Lanvin、YSL、Ralph Rucci至Poiret等巨匠的原著Haute Couture時裝——全部隻不過是她的日常便服。
看過現年85歲的Iris Apfel那一身裝扮,她依然會叫你折服於她的獨創風格:一身輪廓修長的中褸,用上最罕有的皮革、羽毛、皮草,配上色彩鮮豔的褲子,然後披一身珠寶飾物, Size且通通大大大!數目多至數不清,每次裝扮她至少穿二十隻手鐲、五至十條頸鏈,當中包含了巴洛克年代至19年紀中南美洲至現代跳蚤市場的土炮設計。最重要的配件,一定是那副比她的臉還要大的圓形眼鏡,聽來瘋狂古怪稀奇,但戴在Iris Apfel身上,卻是那麽有型又恰到好處,難怪她雖是設計界名人,卻被《VOGUE》、《BAZZAR》日講夜講。
2005年曾於MMCI展出Iris Apfel的部分藏品,包括(上至下)由她自己設計的全套虎紋套裙、 Jean-Louis Scherrer羽毛大褸、 Lanvin晚裝裙及YSL的花瓣裙,配一副她的招牌圓形大眼鏡!
帽子天後 Isabella Blow
簽名式形象:非人類帽子+紅唇
當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還是《Vogue》的時裝總監時,Blow獲聘為Wintour的助手。據人暴料,她那時常常明目張膽地遲到,但不可思議的是,“惡魔”從未對其發怒,理由是就連“惡魔”自己也滿心期待Isabella每天花樣翻新的精彩穿著。傳聞未免誇張,但足以證明戲謔派著裝的威懾力。
之後,Isabella Blow還任職於倫敦《Tatler》雜誌擔任形象編輯。她發掘了:Philip Treacy,Alexander McQueen……而他們也用他們的設計印證了Isabella Blow令人欣喜的怪誕時尚口味。
年輕時的Isabella
Isabella Blow喜歡帽子,就好像那些老派人說的,女人沒有戴上帽子,就不算完全打扮好。她曾說過:“ 我喜歡帽子另有原因,帽子是我情緒的一種表達。比如,如果今天我沒有戴帽子,那就說明我非常疲憊。”她從來不隻是把帽子當成一種配飾而已,帽子是她身體的一部分。每當她感覺到沮喪消沉,她就會去找Philip Treacy,要他設計一頂帽子,將自己掩蓋在那個帽子的主題之下。帽子對於她就好像電影Mask中的那個麵具,代表了她所能表現出的各種時尚角色。Isabella Blow驕傲地戴著她“教子”Philip Treacy設計的帽子們闊步時尚名利場時,誰也無法質疑她的品味。
Isabella Blow時尚怪事件:
NO.1 沒有一件休閑服:這個女人從來沒有穿過一雙平底鞋,衣櫃裏沒有一條牛仔褲。即使在休息的狀態她也依然是盛裝打扮,曾經有人問Isabella Blow是否備有一兩件休閑服,以便在家中休息時讓身體徹底放鬆,她說她隻記得在看肥皂劇時穿過一件白色絨毛風衣。
NO.2 車禍隻關心腳能否穿高跟:她曾經在一場車禍中,一雙腳踝骨折。她全然不顧傷勢,隻來得及擔心:會不會從此以後無法穿著Manolo Blahnik?
NO.3 一天換7套:她至今仍保持著一項紀錄:時裝周期間,一天換7套行頭——隻因為要參加七場秀。
衣不驚人死不休的Anna Piaggi
簽名式形象:從年輕到現在一直堅持誇張帽飾+一小撮藍色卷發+雨傘(通常當做手杖)
與Karl Lagerfeld是相識多年的好友,是意大利版《Vogue》的時裝編輯,開設有專欄撰寫時裝評論,出版過多本時尚著作。
五顏六色在這七十餘歲的女人身上相互浸染,伸展鋪張。她頂著紅花,掛滿Art Deco風格的墜飾,手上還牽著寶石藍的拐杖。這就是Anna Piaggi。
坐在秀場前排搶盡風頭
“有些人來時裝周是為了看時尚,有的是來看Anna的。”當來看時裝周的眾人都因怕穿錯而選擇黑色的時候, Anna Piaggi卻花姿招展,奪目地在秀場前排亮相,而且每場全身上下都完全不同。Anna恐怕是這個世界上最權威的時裝編輯了。
那是在1988年夏天的一個早晨,意大利《Vogue》百廢待興,新主編力邀Anna Piaggi加入。這本著名的雜誌破例把每月的兩頁交給Anna,任她天馬行空。這兩頁上,有無名的建築,有遠東的家具,有時甚至是一首詩。
幾乎每個月,Chanel的台柱子Karl Lagerfeld都會看意大利《Vogue》雜誌的兩頁,Malono Blanick、Vivienne Westwood恐怕也都有這樣的習慣。當每月的意大利《時尚》寄回紐約總部進行審查的時候,主管也總會直接把書翻到那兩頁,因為上麵是Anna Piaggi的作品。
在這兩頁上不單有Anna的塗鴉,還有她的朋友Vern Lambert的創作。他是Anna的摯友,他們互為對方的靈感繆斯。早年,紐約一個時尚雜誌派Lambert去拍攝米蘭時裝周的時候,他沒有帶回來一張完整的服裝照片,他拍下的是那些奇特的紐扣和花邊。
除此以外,Anna Piaggi還是歐洲知名的時尚觀察者與評論家,以她犀利精辟的獨到觀點,發表在意大利版Vogue的Double Pages專欄,十年來無不是時尚人士必讀的流行聖經,而洞悉流行行業的她,近期也開始推出自己設計的珠寶飾品,她瘋狂的創意和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賦予飾品強烈的視覺效果和自我意識,《Anna Piaggi's Fashion Algebra》一書中描述她的風格:一種融合世界文化的蒙太奇幻想!因為 “這些看似奇妙的組合,其實各有各的重點、項目與故事性。”“這些多采多姿的珠寶,活潑熱鬧地環繞在我身邊,使人生充滿樂趣!”Anna如此表示。
其實,在看似花枝招展的時尚世界,對美的追求最終隻會變成對利益的追求。無論多麽燦爛的花枝也掩蓋不了赤裸裸的利益主幹。無論多麽才華橫溢,如何穿紅戴綠,無論怎樣使盡解數地把自己對美的所有信仰披掛上身,Anna Piaggi和她的朋友都注定被時尚工業的海洋淹沒;於是,時裝周的絕大多數人才會都保守地選擇黑色;在世故的時尚行業,一本數百頁的雜誌每月隻容得下兩頁的天真遐想。
去年,應倫敦著名的V&A博物館之邀,Anna公開展出她多年的時裝珍藏、論文、時裝繪圖、做攝影師時拍下的彩照、時裝特輯storyboards、以及Anna Piaggi曾用來寫稿的古老打字機,完整述說了Anna多姿多彩的時裝生涯。這場“Anna Piaggi: Fashion-ology”展覽,有人評價展覽是“一種融合世界文化的蒙太奇幻想”。
你快看,Anna Piaggi今天又戴了什麽花?
“時尚神婆”Diane Pernet
簽名式形象: 高高的發髻+黑色紗衣+黑色墨鏡
時裝評論家,藝術家。
總穿著黑色、一副西班牙古裝的Diane Pernet,遠看起來活像個神婆。Diane Pernet不認為自己是個評論家,她說她是“時尚記錄者”。她把現代科技融進時尚內容,提供前衛時裝在線內容。
Diane通過她的諾基亞6680blogging生活,“我的諾基亞6680看起來像是曆經戰爭,我的電池指標幾乎永遠是紅色。”Diane說她就用普通的鬆下或者索尼數碼攝像機補充手機拍攝的不足,“這不需要過硬的技術,每一個人都可以”。
學電影的她相信獨立設計更需要互聯網的力量,幫助聚集更多眼球,節省更多資金,她說這就是年輕勢力的特征,這讓所有人能隨時看到隻允許少數人觀看的高級畫麵。
俄羅斯娃娃 Lynn Yaeger
簽名式形象:紅色冬菇頭+俄羅斯娃娃妝
紐約《Village Voice》(村聲)雜誌的時裝專欄作家。
以特別化妝色彩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 Village Voice 》時裝專欄作家Lynn Yaeger , Rhodes愛粉紅, Lynn Yaeger則是紅色忠實信徒,她還特別喜愛以俄羅斯娃娃造型示人,一個在額的前中位置突出一小撮發絲的紅色冬菇頭、兩片圓貼形胭脂和起角紅唇,是她的個人標記,「可愛」到暈。
時尚阿婆 Hilary Alexander
簽名式形象:架得很低的眼鏡(像外祖母)
《The Daily Telegraph》(每日電訊報)的時裝評論員。
Hilary在時裝發表會上的筆記,很專業。《Daily Telegraph》的時尚編輯Hilary Alexander,她的鼻梁上永遠托著一副半圓鏡框的眼鏡,她的打扮很neo-bohemian的(低胸、連身裙、靴、多多的項鏈……)。每次在時裝發表會上,她的雙手總是拿滿很多的文件與記事簿。國外的知名時尚評論員通常都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經驗,他們的文筆獨到,分析能力很強,更符合當下社會趨勢的時尚分析。
很多人以為身為時尚評論員就是坐在first row,很glamour的在看秀!但是能夠寫出像樣的文章少些功力也不行。別扯到那麽遠啦!就講本地的所謂時尚記者與編輯。有些本地雜誌的主編很好命的,每年飛巴黎與米蘭兩次看時裝發表會,甚至還出版了每年隻僅兩本的特輯。你翻開來看,她寫來寫去都是那幾股屁,什麽很lady啦,很colorful啦,簡直是廢話!她就好命啦!公司給她那麽多錢去看秀,然後草草寫了些廢話就過關。
各位,如果要提升自己的時裝觸覺,我建議讀Hilary的Blog,網址可以在我的推薦部落找得到——Fantastic Hilary。別在與本地那班“誤人子弟”兼so call時尚人一般見識!
“蛋撻頭”的Suzy Menkes
簽名式形象:像棉花糖一樣的發型
《The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國際先驅論壇報)資深時裝評論員,是目前最具權威的時尚編輯之一。她緊扣時尚潮流,報道範圍包括高級時裝、業界新星、男女時裝店開幕,並訪問著名設計師和名牌時裝品牌的行政人員。Suzy Menkes 亦為IHT財經版報道時裝界消息,並於藝術版評論博物館展覽。雖然她派駐巴黎,但經常穿梭世界各地,足跡遍布紐約、歐洲各國首都,以及東京、香港、北京、上海和新加坡等亞洲城市。
要判斷一個女人是否是時尚癡,那就看她是不是必買《國際先驅論壇報》但隻看時尚版上Suzy Menkes文章就對了。
而,時尚界全體設計師都得對她點頭哈腰,連Marc Jacobs最近都被她罵得狗血淋頭。事情如下:Marc Jacobs 那場秀遲了兩個鍾,原本晚上9點延遲到11點才開秀。一開場,Marc Jacobs就跑出來謝幕,一反先開秀後謝幕的呈現方式。Suzy Menkes稱這場秀為“Freak Show”,或者翻譯為“怪秀”。既然Suzy 姐如此評他的秀,Jacobs 叫Suzy姐別來。Suzy姐第二天在報紙上如此寫:“整場秀簡直是今天時尚的parody(拙劣模仿)。原本晚上9點的秀,竟然拖到晚上11點才開始,簡直是無法接受。狗仔隊遍布整個秀場,把整個時裝秀變得好像一場派對似的。在Jacobs的“Alice in Wonderland world”,他先謝幕,然後模特兒開始finale,然後才獨一行秀,顛覆一般先走秀後謝幕的呈現方式(Martin Margiela早在十年前已經做過了)。”(注:Viktor & Rolf 在早幾季已經用過了)真的夠力辣!她鬼理Jacobs多有影響力,隻要她看到不順眼的東西,Suzy 姐當然不會給臉! 當年John Galliano就中過她的筆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