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解讀世界級時尚設計師的“通關密語”

(2007-08-16 14:53:50) 下一個
隨著“吉芬”、“無用”這些中國服裝品牌在法國頂級時尚圈的頻頻亮相以及謝鋒、馬可等中國設計師在巴黎引起的轟動,越來越多的中國服裝設計師將眼光瞄準國際時尚之都,然而世界級的時尚設計師又是如何培養出來的呢?

  密語一:“創造力與市場相結合”


  “服裝設計中的創造性是要在實用性為前提下的,老套守舊的思想和天馬行空的想像,這兩種極端都是不行的。”法國ESMOD高等時裝設計學校負責人艾萬說,中國很多學生的作品存在兩種誤區,要麽就是盲目照搬和抄襲國際流行,要麽就是設計一些好看但卻根本不實用的服裝。


  “要首先記住,設計衣服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人穿在身上的,而且要更加漂亮。”艾萬說,“獨特的魅力需要設計師的創造性,而實用性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向記者介紹,法國的設計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創造性,學生不僅要學習本國服裝史,還要研究世界各地現存的民族服裝,同時還要盡量多地了解各種藝術。


  “其實靈感是無處不在的,一場電影、一個建築、一本畫冊,甚至一個人的微笑,都可以成為你服裝設計的源泉。” 艾萬說,例如皮爾·卡丹就是一位對事物很敏感的設計師,他能從北京故宮建築的飛簷造型中發現其在服裝造型中的利用價值,設計出著名的翹肩造型,並為他帶來巨大的社會聲譽和商業利益。


  服裝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隻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真正認識服裝,才能獲得更多的直接經驗,才能做出真正好的有用的設計。“中國學校一般安排實踐教學太少,而在法國,實踐可以讓學生更快進步。”法國ESMOD高等時裝設計學校北京分校的謝伊雯教授告訴記者,“在巴黎的設計學校中,產品研發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開發新產品能讓學生了解企業的需求,並獲得當今最時尚的製版信息。在不影響正常校內學習的情況下,學校會主動為自己的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比如參加各種時裝賽事、去服裝企業兼職、給在企業服務的學長做助手等。”

  密語二:“設計師不是畫家”


  “我在國內學校學習設計的時候,發現我們更重視繪畫功底,在招生的時候就特別注重繪畫能力,大學裏有兩年時間用在學習美術,在製版方麵就很差。”謝伊雯感慨道,“這和國外有很大不同,無論是巴黎的高級時裝設計師,還是一般成衣企業的設計師,除了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外,主要是在立體的衣服造型上來把握設計的。”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巴黎的高級時裝協會附屬服裝學校、紐約時裝工科學院以及日本的文化服裝學院,在培養設計人才時,製版、裁剪和製作技術都是學員必修的一門主要課程;而我國卻沒有設立服裝版型調整類的課程。


  “巴黎的學校因為學生來自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人種在體型上是有差異的,所以學生們必須了解在製出樣衣後,如何去解決體型與樣衣之間出現的矛盾。”謝伊雯告訴記者,服裝設計效果圖是設計構思的視覺性表達手段之一,而這個設計構思能否實現,還有待於運用具體的衣料,通過一定技巧的裁剪、製作工藝來探索其實現的可能性。“如果對衣料的性能、裁剪方法和製作技術等實際操作技能一無所知的話,其構思肯定是不著邊際的,經常看到許多設計效果圖畫得挺美,但實際上不可能做出來,或者即使勉強做出來也無法穿用。”謝伊雯如是說。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畫設計圖僅僅是設計的開始。不懂得如何實現自己的設計意圖,是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的,事實上,現在隻會畫時裝畫的‘設計師’是很難找到工作的。”艾萬告訴記者,“中國設計院校的學生,設計出服裝後一般都是找人代工完成,而在法國的學校,學生的每一件作品從設計到製作都是自己親手完成的。”


  據了解,法國學校裁剪課非常注重做工的細膩和精致,連扣眼和鎖邊之類工藝都是用手來縫,相對課時來說,法國工藝課時間花得比較多,比如縫法教學等。老師要求學生大概兩三個星期交一件衣服,所以學生並不是很趕時間來製作,而是有一個充足的消化吸收過程。


  密語三:“高昂的學費+高強度的學習”


  巴黎的時裝學校是以小而精和小而多著稱的,學校選擇教師的標準也與國內不一樣。首先是要名牌大學的優秀畢業生,其次是要求應聘者至少要有三到五年以上在知名服裝企業擔任主要領導工作的經曆,並在社會上有較高的知名度。
  相比國內的普通學校,法國ESMOD高等時裝設計學校北京分校由於秉承了巴黎時裝學校的教學理念,因此專業性更強,課程更加緊湊,強度無疑也更大。“三年的時間,要學習比國內學校多很多的專業知識,這對於學生的確是個很大的挑戰。”艾萬告訴記者。

  來自北京的徐巧利是法國ESMOD高等時裝設計學校北京分校二年級的學生,而兩年前,她還是一個首都經貿大學學習經濟管理的學生,之所以選擇學習服裝設計,她告訴記者,“主要還是興趣,我討厭古板的一成不變的東西。當然,也很羨慕那些時尚屆有名的設計師,永遠那樣亮麗。”


  “一年平均下來將近10萬元的費用,說實在的,和家裏人商量的時候壓力很大。”徐巧利說,“有的時候,我也會擔心,以後能不能把這些錢賺回來,可能是學費昂貴的原因,我和我的同學都很勤奮,格外珍惜這個學習的機會。”


  真正開始學習後,徐巧利才知道,原來學習設計是一件苦差事。她指著自己身旁的一件衣服告訴記者,“這就是我的作品,一針一線甚至吊牌水洗標等都是我自己親手做的,老師對我們的要求仔細到了線頭。所以每天都要熬到淩晨三點多,剛來的時候,我差點撐不住了。但要想成為一個知名的時裝設計師,除了高昂的學費以外,這也許是我必須克服的困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