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時尚推手 看上去都很美(組圖)

(2007-05-15 22:34:02) 下一個

時尚推手 看上去都很美[圖]

最近,美國暢銷書及其同名電影《時尚女魔頭》(《The Devil Wears Prada》)點燃了人們窺探時尚編輯私人生活的欲望。國內外不少時尚雜誌的主編、編輯對此也紛紛發表了看法,被影射的《VOGUE》主編倒真的穿著名牌PRADA來看電影,也許正如《時尚芭莎》中國版主編蘇芒所說的,這是屬於時尚界的一種幽默感。

{
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 border="0" />

在中國,時尚雜誌的發展隻有十餘年的曆史,時尚雜誌的從業者們見證了中國時尚雜誌從無到有的發展曆程。在衣香?影、華服美酒的奢華生活表層下,這些時尚雜誌主編、編輯的真實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如果想從他們的博客中看出些端倪來,恐怕要失望了,因為即使在博客後花園裏,他們所關注的也多是工作的話題??時尚,看上去這些時尚推手們個個都是工作狂。大概是因為他們大多是真的熱愛時尚業,覺得它是很有價值和意義的工作,就像《時尚?COSMOPOLITAN》中國版主編徐巍為《時尚女魔頭》寫的序所說的:“時尚行業就像所有其他行業一樣,都得埋頭苦幹、竭盡心力,其實每個人都和時尚業息息相關,這就是這份工作的價值。”如此,即使是工作狂也是很幸福的,絕不會像《時尚女魔頭》的女主角那樣怨艾度日。

{
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 border="0" />

瘦馬


  瘦馬是男性綜合時尚雜誌《男人裝》主編。他提出《男人裝》關注的群體是自我、追逐物質、浮華、透支消費、預支快樂的“後雅皮時代”男人,他們是潮流分子、有著非主流價值觀,懂得化妝,愛買新產品??這些定義更像是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的一種概念遊戲。但不能否認的是,《男人裝》出位的內容確實吸引了不少眼球。


  你有多少明星資源?


  “你有多少明星資源?”??這聽起來似乎不屬於時尚編輯的專項工作,但在工作實踐中卻成了一個技術指標。也因此那些善於處理明星關係的編輯一旦離開時尚雜誌,最先願意選擇的職業往往是公關公司和與演藝事業相關的行業。


  明星與時尚類雜誌之間是什麽關係?合謀。


  明星何以操縱了時尚之舵?何以成為時尚雜誌的主體內容?何以成為時尚派對的主角?曆任明星的經紀人又何以為爭著上某期封麵而左右托人?在上述疑問成為事實之前,我需要為中國的時尚產業致哀??在西方,設計師與時尚雜誌的創意總監、主編才是風向標。明星不過是來錦上添花的。在國內一個全民娛樂的氛圍中,明星或明火執杖或陳倉暗渡地強奸著時尚類雜誌的內容,問題是後者中的大部分卻以此為榮。


  有些雜誌簡直在給明星開房,成為他們的垃圾桶。而那樣的主編雖有好人緣,但終究喪失了自己的價值標準。


  時尚雜誌的內容分類龐雜,但在製作方式常是“英雄所見略同”:用明星來說事。所以出現了類似“每月一星”、“明星衣櫥”、“明星服裝大片”之類的欄目,連全球著名的一些刊物如《VOGUE》、《GQ》等也概莫能外。以明星為封麵則更幾乎成為所有時尚刊物的必然選擇,例外的就是《ID》、《The Face》、《Photo》此類非主流雜誌,總是以超越的姿態去不斷刷新自己對時尚的理解,其勇氣可嘉。


  名流漸次成為時尚雜誌的寵兒是近幾年的事。他們之所以開始疏遠報紙記者,原因之一是現在的記者比以前更八卦更凶猛了。而時尚雜誌的記者們則是溫和的。不過,後者也恰恰成為一些文化批評人士對時尚記者詬病的一個把柄:沒有態度與缺乏個性。


  幸好,美國人一直沒有鼓起勇氣在中國創辦《Vanity Fair》(《名利場》),隻是不少中國的時尚從業者們時刻不乏投入其中的激情,似乎中國的名人已經多到不做一本專門為他們服務的雜誌就有些過意不去了。


  名流娛樂化沒有什麽不好,除了美國人對《Vanity Fair》在中國的命運繼續持悲觀態度以外。



{
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 border="0" />

蘇芒


  蘇芒是《時尚芭莎》的主編,2000年參與創刊《時尚健康》並任助理出版人,2001年入主《時尚芭莎》,數年間,《時尚芭莎》成為中國最成功的時裝雜誌之一。蘇芒在十餘年裏實現了從普通編輯到主編的跨越,也見證了中國時尚雜誌從無到有的發展曆程。


  時裝裏的幽默感


  2003年7月的一天,在時裝史上也許應當算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有一個從美國著名的康奈爾大學畢業,金發碧眼的姑娘,寫了一本《穿PRADA的惡魔》。用餘華的話說,真正的作家應當是為自己而寫作,隻有完全的自私才有完全的真實。這句話套用在勞倫?薇思格(LAUREN WEISBERGER)身上,的確彌補了寫作水平上的差距。那時她剛剛從《VOGUE》雜誌憤然離去,要知道她在那裏的職位是號稱時裝界最有權威的女人??主編安娜?文特的助理。


  這本書出來的時候,我正出任《時尚芭莎》(《HARPER'S BAZAAR》)雜誌主編(這本雜誌是美國最早的時裝雜誌,在全球隻為那些從不缺錢,隻關心品位的FASHIONABLE LADY所衷心喜愛)。消息從大洋彼岸傳來,雖然還沒有中文譯本,僅僅是電話裏的情節轉述,就足夠讓大家在選題會上哈哈大笑地討論開來。我們不知道可憐的勞倫究竟受了安娜?文特多少氣,用這樣的書名《穿PRADA的惡魔》來揭露和報複這個虛榮勢力的時尚界。但是,她寫得的確夠辣夠細節,沒有在頂級雜誌做過的人,你打死她也寫不出時尚圈的男女萬象來。


  時尚界真的這麽可怕嗎?剛開始出台灣譯本的時候,同事們就是不借我看,歸根結蒂是怕我看後產生攀比心態,改變淳樸善良,他們好日子不再。說實在的,淳樸善良的確不適合在時尚界生存,所以即便我心依舊,但樣子上總是看不出來。我很想講的是時尚界裏還是很大方的,這樣被諷刺也不會出來和作者打官司。


  諷刺怎麽樣?抄襲很壞嗎?在時尚界好象一點都不是這樣:你會看到大師們坦坦蕩蕩拿來從前的靈感號稱複古風潮,名牌總是從街頭拿靈感去賣非常昂貴的價錢,而ZARA和H&M再坦坦蕩蕩地拿來。我隻見過拿假貨的羞恥,還沒見過大家撕破臉皮失去幽默。即便是名聲,又哪裏會因為一個人的詆毀而就崩潰呢?


  我讓編輯們借題在下期《時尚芭莎》上寫了一篇《THE DEVIL WEARS PRADA??揭密時尚界惡魔生存法則》,但是,雖然她們受過那麽多苦和委屈,給個機會出口惡氣吧,最後寫出來的稿子還是淳樸善良。我想改改吧,可是忽然間明白了一個道理,也許我們還身在遊戲當中,敢於幽默嗎?還真的不是幽默感,而是關乎勇氣的問題。




{
if(this.width>'700')this.width='700';if(this.height>'700')this.height='700';
}" border="0" />

殷智賢


  殷智賢時任《時尚?家居》的主編,1993年入《時尚》雜誌社,先後參與過《時尚?Cosmo》、《時尚?Esquire》和《時尚?家居》的創刊。1997-2000年曾任《時尚?先生》主編。


  中國時尚界為何一直失聲?


  去年的下半年到年底,歐洲設計界對ARTDECO風格的推崇就已經很明顯了,而這種風格在中國興起晚了幾個月,其中除了對潮流的敏感還有產品支持的問題。但從這次中國對ART DECO的關注來看,中國設計師和消費者對於西方家居時尚的敏感程度是大大提高了,以前中國所流行的那些時尚風格和西方的流行風潮時間相差是比較大的。


  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我們現在還沒有真的找到自己的生活語匯,無論是向中國古人學還是向西人學,都是在複述,因為我們很久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思維方式了。所以在世界時尚界(當然不止時尚界),中國人長期處於一種“失聲”的狀態下,沒有人聽到過中國人說過什麽,我們一直在聆聽西方世界關於時尚的各種見解,卻沒有提供過我們獨立思考的結果。我們為什麽沒有創造時尚的能力?


  我們倡導的個性化生活不是說絕對和別人不一樣的,我們無需因為它是時尚就追逐它,也不必因為它是時尚而拒絕它,你會發現一個人對自己個性挖掘到什麽程度就會對個性化生活的設計達到什麽程度。有很多人個性化的生活是遵照時尚引導的,這並不是說是失敗的,而是說在某些層麵上時尚的每次誕生就是對人內心需求的一次挖掘。根本上一定要尊重自己內心的需求。現在是全信息時代,信息的交往已經是無阻礙的時候了,但在這種時候你還是要有自己獨特的東西才會被人識別。


  我一直認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中有一個最有價值的特點??這是西方文化裏沒有涵蓋但即將成為世界主流的特點??就是“和”,今天西方流行的時尚精神“FASHION”其實和“和”的精神有某種異曲同工的意味,ARTDECOD 的文化精神和“和”也有相似的指向,但“和”更有深度,也更有廣度。當年吳清源先生認為他成功的根本是因為他遵循的是“和”的精神,而不是以競爭為自己的價值核心,在今天競爭觀在全球大行其到的時候,中國人能否對世界做出獨特的貢獻?我們的電影抄襲了一番好萊塢,沒有獲得認可,更談不到受到禮遇,我們的家居呢?更推而廣之,我們的設計呢?


  設計是用來改善人們生活的,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要怎麽生活,設計自然沒有方向,我們也隻好看別人的風向決定自己的前程。


  那天有個記者說我倡導中國人現在應該開始積極尋找自己的家居語言是不是太心急了,我隻好問:“如果我們沉住氣,應該再等多少年?”


  一個完全開放的提問,等待大家給出自己的回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