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2007時尚女人必修的美容課】

(2007-03-28 21:45:38) 下一個
【2007時尚女人必修的美容課】

1978年,肉毒杆菌第一次出現在醫學史上,當時主要用在治療眼周過度活躍的肌肉,以及其他神經學上的症狀。1990年,肉毒杆菌首度延伸到美容用途,成為對付皺紋的秘密武器。直到現在,肉毒杆菌已經得到全世界超過七十個國家的認可,打肉毒杆菌對許多人來說,也像喝杯午茶般稀鬆平常。醫學美容的速效魅力讓人上癮,膠原蛋白注射、遊走法律邊緣的美白針、甚至整型手術,都成了引誘完美的甜藥。

曆史上最早關於整型手術的記錄,應該算是1597年,義大利波隆那大學Gaspare Tagliacozzi教授出版的書中,以木版畫繪製的史上第一個整鼻手術。在保守的天主教會壓力之下,Tagliacozzi麵臨醫學和道德的雙重挑戰,他描述整型手術的意義,在於修補和恢複上天給予、但不幸被奪走的東西,結果不僅取悅感官,還能鼓舞精神。

Tagliacozzi的看法超越他的醫學成就,因為他賦予整型手術心理層麵的意涵。「Beauty Junkies」的作者Alex Kuczynski在新書特別推崇這位整型之父,他認為固定的美容修整工作不可懈怠,「在紐約上東區,臉部和身體被視為花園一般,他們必須被照料、清潔,日複一日,期待花朵永遠含苞待放。」

我們對美麗的堅持,當然也源於對老化的恐懼,堅持皺紋是智慧痕跡的人,可能落得被吐嘈 never say never的下場;但矯枉過正,是否也會陷入永無止盡的完美陷阱?「The New Yorker」雜誌的書評Rebecca Mead認為,醫學美容受到商業和媒體的過度操作,當皮膚科醫師可以靠打針迅速致富,誰還想幫你細心治療一顆黑斑,拿幾百塊的健保費?而那些寫書宣揚醫學美容的人,還不是因為可以免費打針而樂此不疲?

該不該接受醫學美容?或許也沒有那麽天人交戰,你還是可以繼續把它當午茶,或是堅持這種東西not my cup of tea,不過在進行重要手術前,多收集資料,徵詢專家意見,絕對還是不變的真理。

三思而後吃

膠原蛋白飲品、Q10膠囊、加上最新的瘦身食譜…,從什麽時候開始,「吃是一種本能」這句話已經走入曆史,均衡飲食還不足以形容我們的講究,吃出健康也算老掉牙,吃出美麗才是主流。不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所謂的主流都有點經不起時間考驗,盛行一時的阿金減肥法、地中海飲食法漸漸式微,讓我們不禁要懷疑,到底什麽才是正確的飲食王道?

套句「Terrors of table」書裏的話,整個營養科學的曆史本來就充滿了幻想和戲劇性。因為大部份報章雜誌的報導,都隻是引述陳年的研究,不然就是少了嚴格的科學背書。隨便點進幾個新聞網站,吸引人的標題下,你會發現食物無所不能,它可以改善身材、增進體力、使肌膚容光煥發。

舉例來說,「Nature」這個刊物所做的一項研究顯示,葡萄、紅酒、莓果和紅色水果可以延年益壽。聽起來很權威,但如果仔細探究,這個研究是做在老鼠身上,老鼠和人類對食物的接受度還是有區別。另外一個研究讓小孩吃Omega 3的營養補充膠囊,結果也發現小孩六個月後閱讀能力增加,但小孩的學習能力隨時都在進步,誰知道膠囊有沒有用?

時間的確是飲食法最大的敵人,在商業的考量下,沒有一個廠商願意曠日費時的去做長遠的研究,我們該相信誰?或者說,飲食和美容補充品到底能發揮多少功效,也隻能看你的賭性堅不堅強。有趣的是,「金融時報」專欄作家Harry Eyres寫的結論是「Too much nutrition,not enough food」(營養過盛,但吃得太少),別懷疑我們又回到戰爭時期,有時候一味的節製飲食,猛吞補充品,可能都比不上飽餐一頓來得重要吧!

是逃離現實吧。


行動美妝

別被電視上那些光卸彩妝,沒卸底妝的明星所騙,不管你接不接受,「素顏」的時代早已過去,隻要能讓自己變得更美,化妝又有何罪?

隨時隨地保持完整的妝容,是當下最重要的課題,以前的美容程序可能在出門前就宣告結束,但是對於所有注重環境傷害和完美妝容的女人來說,美容戰役可是從出門才開始。對抗汙染的隨身保養品、舒解久站的美腿霜、補妝用的粉餅、多功能彩妝盒…,別問我們為什麽需要越來越大的包包,臭男生哪裏知道當女人有多辛苦。

根據「American Economic Review」的調查,平均起來,漂亮的人比平庸的同事多賺10到15%。這或許是一個膚淺歧視的無聊數據,不過美麗俐落的外表,也許會帶給你更多職場自信,找碴的人可能會說多賺的錢都孝敬給化妝品公司和整型醫師了,但看到鏡中的影像,那種快樂和滿足,也值回票價了。

spa再進化

你可能聽過spa這個字源於拉丁文,意思是水療,但是ISPA國際spa協會(International Spa Association)已經重新為spa正名,詮釋它是藉由一連串專業的服務,整體提升身心靈平衡。

服務,自然是spa最重要的元素,但是要同時療愈到身、心、靈,代表除了手技之外,環境也是spa加分題。

「金融時報」說,spa得像一個大劇院,燈光美、氣氛佳是基本配備,特殊的照明更可以突顯 spa的獨特性,讓療程更有說服力。舉例來說,當你做完臉,如果周遭點上溫暖的蠟燭,灩瀲的燭光不正好可以烘托肌膚的光澤?在導演的精心規畫下,spa的每段音樂、每個場景,甚至每個味道,都有它的意義存在。講究的spa連沐浴乳的顏色,都會蘊含色彩療法,畢竟要安撫焦躁的現代人,可不是件簡單的差事。

我們對spa的高標準,造就了今日盡善盡美的spa文化,到底哪裏才是終極完美的spa?英國spa旅遊規畫師Sally Watts曾說,最遠的spa最美,不是距離增加美感,spa之所以吸引人,就是逃離現實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