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慧眼辨別 購買美容護膚品完全手冊

(2007-02-09 11:04:10) 下一個
慧眼辨別廣告陷阱

在化妝品廣告中,許多說法聽上去十分有理,而且深入人心,但是你不小心就可能掉入廣告商為你擺下的迷魂陣啊!

●“深層潔淨”

  其實比較確切的說法可能應該是“徹底潔淨”,一般聲稱可以去除所有黑頭粉刺的宣傳,那也就有可能造成皮膚受傷出血啦。不過,有很多方法可以“溶解黑頭粉刺”,但不能屬於“深層清潔”。

●“先進的專利技術”

  這可能是一個小圈套,專利是指可以製造某些成分或配方的權利,大部分化妝品公司都擁有數千種專利,因此擁有專利不一定是最先進的。

●“抗衰老產品”

  聽上去是非常自然的廣告詞,但是仔細想想,生理衰老過程是不可抗逆的,除了醫學方法消除皺紋,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對抗老化有長期性的效果。防曬倒是延緩衰老的最重要環節。

●“純天然,無添加”

  當許多化學性的成分被認為對皮膚有損傷的時候,大家就會湧向“純天然”的懷抱。但是,任何化妝品都避免不了在產品中添加防腐劑、穩定劑、染料和香料等,即使是需要冷凍保鮮的產品,也需要有一種成分保證它解凍後保持成分的鮮活。另外,不必盲目崇尚天然,因為當今科技的進步,許多人工合成的成分可以解決天然成分不穩定、刺激性強的問題,對肌膚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隻要用量有所控製,就不會對皮膚造成影響。

●“不易敏感”

  強調不易形成敏感其實就是針對消費者擔心過敏的心理,調查表明,僅僅有0.02%的人使用護膚品出現不良反應,而通常這種不良反應並非過敏所致,而是刺激引起的。有哪些成分容易引發刺激,在很多美容網站上都能查的到。

●“經皮科醫生驗證”

  可能這句廣告詞最具震撼,但是也許事實上隻有一位醫生試用了產品,得到一些結論。沒有任何具有權威性的報告作背景,驗證的科學性和精確度也就不得而知,這句話最多是大家聽了自欺欺人吧。

櫃台前的準專家提問實務

  知道了那麽多理論,為什麽不到化妝品櫃台去實踐一番呢?小編特別組織了一組櫃台提問問題,倒要PK一下你和櫃台的美容顧問哪個更專業啊!

---“這種有效成分的分子可以小到滲透到皮膚深層嗎?”

  (事實上所謂的皮膚深層實際很淺,化妝品成分分子量都太大了,連
表皮層也難以穿透)

  “通常這個成分的活性隻有幾個小時而已,我們怎麽保證它還能參與肌膚的生長呢?”

  (實際上化妝品的最重要作用是在皮膚表麵形成有效保護膜,減少水
分流失,間接地保護肌膚細胞的生長環境)

  “我看成分裏有金縷梅,可以告訴我它的濃度嗎?”

  (天哪,導購小姐隻能用是公司機密來敷衍了,但是濃度和比重確實
可以影響效果和刺激性,金縷梅是一種可能對皮膚造成刺激的成分)

  “這個成分的原料差價很大,你們使用的是什麽檔次的原料?產自哪裏?”

  (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有權知道原料的品質)

  “某某品牌的主要成分與貴品牌的主要成分幾乎一樣,為什麽你們對關鍵的有效成分有完全不一樣的專利名稱?”

  (如果你留意一下,這樣的情況還真多呢,不妨問問原因吧)

  “對於亞洲人的膚質,貴品牌在成分上與在歐美國家銷售的產品做了哪些調整?為什麽?”

  (是的,當你真的發現你在國內購買的產品與國外朋友送你的同一個
產品有不同的感覺時,你可能很想知道答案)……


讓自己成為專家

●卸妝液(油)

  在手背上刷一層防水睫毛膏,用蘸濕卸妝液(油)的棉花片,迅速擦拭,能在最短時間內不留痕跡。才叫合格。

●潔膚品

  塗上最濃烈的閃粉口紅,將潔膚品直接揉在唇上,是否很容易卸淨顏色?用化妝棉蘸水或化妝水擦第二遍時,不應殘留痕跡。嘴唇摸上去應該是滑溜的,而不是刺刺的。

  你別管化妝品公司宣傳得多麽出神入化,潔膚品最終是會洗掉的,所謂包含了什麽“神奇”成分沒有你想象得重要,但是質地和洗完後的觸感卻很重要。我個人喜歡凝膠遇水後的質感,洗完後像洗一隻光身水晶杯的滑溜觸感。乳液狀的潔麵產品洗後麵頰軟撲撲的,不緊繃。喜歡洗後清爽徹底的,潔麵布最好,含細微磨砂顆粒的也可以,但最好不要每天用。

●化妝水

  化妝水裏含酒精(Alcohol)是很常見的,但是如果酒精列在成分表的第二位(說明含量相當高),可以預料到用後肌膚會缺水。如果你希望借助弱酸性的化妝水來平衡肌膚,那麽至少用P H測試紙確認,PH值應該在5至6。

  理想的化妝水,應該包含水、水溶性滋潤劑、抗氧化成分、抗敏感成分,及僅僅是微量的香料。對油性肌膚來說,一款成分濃縮效果滋潤的爽膚水甚至可以取代潤膚液。酒精越少越好,幹性和敏感性肌膚則要避免酒精。

●精華素

  滋潤型的養分濃度最高,但要不黏不稠,迅速滋潤肌膚,容易吸收。如果不想在臉上試,可以在指尖指甲周圍最幹的部位試,看能否迅速軟化滋潤肌膚。

  滑溜溜的質感,通常來自矽(如Dimethicone及Cyclomethicone),Cy-clomethicone的手感比Dimethicone幹。在清爽控油精華素的成分表上,排名應該在前1/3,可以在鼻端兩翼擦拭,應該瞬息間油光盡失,還滑溜得很。

  含不穩定性純維他命A與C的精華素,以真空獨立小瓶式包裝較能維持功效。為了保持維他命A,C的活性而減小其不穩定和刺激性強的劣勢,現在很多產品中應用的是微囊技術,將有效成分包裹在極小的膠囊中傳遞進皮膚深層。或者采用維他命A和C的衍生物,比如說維他命A的衍生物Retinol(A醇,比較溫和,抗皺產品中多見),Retinyl Acetate(A酯,最溫和維他命A衍生物Retinoic acid(A酸,效果較強,隻用在皮膚科專用換膚產品),維他命C的衍生物Ascor bic acid polypeptide(維他命C多肽,美白產品中常用)等。

精華素作為第一層保養品,所含香料精華成分越多(看看成分表上的排名)、越複雜,越容易引起過敏。

●眼霜/眼膜

  一般來講,緊膚功效的眼霜質地較黏,防皺的較稠,去眼袋的常常是啫喱或凝膠,去黑眼圈是用彩光質地障眼法,總之,都應該讓眼圈立刻呈現晶盈的光澤。眼霜的滋潤程度一般要勝過精華素。

  皺紋、眼袋,易請難送。而且這兩樣從理論上講是唱反調的,前者通過滋潤,細胞吸滿水膨脹起來,令細紋不明顯。後者是加速循環,排除積水,消腫去眼袋。市麵上的“萬能”眼霜充其量是做到略為平衡。眼膜則是暫時性的緩解,用不了多久眼袋、皺紋又會重現。

  眼部肌膚異常柔嫩,眼霜通常都會標明“不含酒精”。但是,很多隱藏的酒精也要盡量避免,比如說香精油(因為所有的香精油都含酒精)。小心抗氧化成分Witch Hazel,常用在去眼袋的眼霜中,有很好的消腫鎮靜作用,但是Witch Hazel精華中含有70%至80%的ethanol酒精,Witch Hazel水中則含有15%的ethanol酒精。(摘自Ruth Winter撰寫的Dictionary of Cosmetic Ingredients)。

●乳液/麵霜/防皺霜

  產品名叫什麽無關緊要,最重要是具有滋潤、防曬效果。質地要薄,很容易抹勻,不管搽多少都不能感到“黏”。現在很多產品應用微囊技術來解決油脂含量高時的黏膩問題,令塗抹時感覺輕盈,之後微囊破裂釋放出油分。

  白天使用的應該要含SPF 15,及阻擋UVB& UVA。含抗氧化維他命成分很常見,但是如果成分排得太後麵,大概也不會有什麽明顯功效。

  為了標榜滋潤透氣的輕盈狀態,護膚品的宣傳,愛用“不會堵塞毛孔”(Non Comedogenic)為賣點。這個口號其實法律上不受FDA或任何團體的約束。化妝品公司愛怎麽寫就怎麽寫,都不需負責,也不需提供憑據。詳情查閱fda.gov官方網站。我就親眼見過某支乳霜前麵標示著“non comedogenic”,反麵成分表上的第二項卻列著“isopropyl palmitate”,這種潤滑劑,高劑量時會堵塞毛孔

●防曬產品

  全球防曬品上的SPF指數,僅代表該產品對UVB輻射的有效隔離程度。對UVA尚未建立衡量標準。目前,隻有三種防曬成分,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FDA)鑒定核準,能有效隔離UVA與UVB:Tita-nium Dioxide,Zinc Oxide,Avoben-zone(即Parsol 1789、Methoxydiben-zoyle Methane)。還有一種叫Mexoryl SX,也被部分國家認可。

  有效的防曬品,至少要SPF15,含有以上一種成分,才能同時阻擋UVA/UVB。

●麵膜

  我稱之為“一時興起”的購買。尤其是要洗掉的那種,都是以暫時補水、滋潤、美白,救急的效果最好,但並不能取代日常保養品的功效,因為效果並不長久。可以試可以買,但不用著迷。

●磨砂/果酸換膚

  以深層潔膚、去角質、淡化斑點、收細毛孔為賣點。磨砂顆粒要圓潤,膠珠粒還是堅果殼碎末倒無所謂。果酸的含量AHA為5%至10%,BHA為1%至2%,PH值在3到4才有換膚效果(用你帶的PH測試紙一試就知道了)。AHA適用中/幹性肌膚,BHA適用中/油性肌膚。因為BHA能進入毛孔溶解油脂,但AHA不能。

  如果你是敏感肌膚(很容易看到紅血絲,或風一吹就泛紅),其實並不應該每天使用果酸產品。隔天晚上使用較好,同時,磨砂膏也應適當減少使用。

●天然產品

  含天然成分高的護膚品,最好買小瓶裝、擠壓式包裝,避免久存變質。

  

對症下藥的成分陷阱

  不是所有的成分都適合你,因此針對自己的肌膚狀況,要忍痛舍棄含有不適合自己肌膚性質成分的化妝品!不過某種成分含量高的時候刺激皮膚,含量低的時候可能就不刺激了。

●幹性皮膚不適合的成分

  丙酮(去除皮膚表麵的油脂)

  酒精(使皮膚十分幹燥)

  苯甲基過氧化物(殺菌物質,具有幹燥效果,通常用於治療粉刺)

  樟腦(用於治療粉刺,有刺激)

  柑橘屬水果汁(含酸量高,刺激皮膚)

  桉屬植物(用於粉刺治療,可能刺激皮膚)

  薄荷醇(刺激皮膚)

  水楊酸(柳酸)(刺激皮膚)

●油性肌膚不適合的成分

  石油衍生油(礦物油和凡士林)

  羊毛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