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下決心,動手吧,開鍘刀,殺他一批貪官!

(2007-01-25 17:22:48) 下一個
中國中小老板有“仇官”心態
老板雖然有錢,但是在有的官員麵前就像‘三陪小姐’----心裏極端厭惡反感,為了賺錢還要笑臉相迎……”在二級城市搞房地產開發的小陳這些年雖然賺了點錢,但談起一些官員的“權力尋租”依然讓他感到壓抑和憤懣,覺得無處宣泄。
2004年10月,小陳所在的城市因一對冒充公務員的夫婦毆打一“棒棒”(挑夫),引起路人不滿,導致大批市民聚集政府大樓“討說法”。當晚,看熱鬧的小陳到政府旁邊的酒店包了一個房間,整整一個通宵,他和朋友居高臨下,一起旁觀了事件的全過程。談起當時的感受,他眉飛色舞,覺得“痛快”、“解氣”。

像小陳這樣對權力尋租、為官不廉感到“憤懣”的私營企業主、個體老板並非少數。《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在中西部各地調查了解到,由於私營企業主、個體老板等人群是權力尋租的主要對象,不滿官員腐敗,但又不得不隨順種種“潛規則”成為他們的複雜心態。在某些特定的時期和事件中,特別是在社會集體無意識的情緒宣泄中,容易誘發這些中小老板“仇官”心理非正常釋放。

腐敗增加企業“隱性成本”

接受記者采訪的民營企業家、公司老板普遍表示,當前最痛恨的就是官員搞“權力尋租”,以權力配置市場資源,扭曲了正常市場經濟原則,使守法經營的人也不得不接受權錢交易的“潛規則”。他們說,企業為此支付的“隱性成本”至少占收入的10%以上。

陝西省的一位民營企業家給記者算了筆賬:企業一年的銷售額有4000萬~5000萬元,打點各級官員的“渠道費”至少就要花掉400萬~500萬元;為了規避風險,他從來不出麵,都是讓手下的業務員去具體運作。從1992年創辦公司以來,他的公司主要從事消防器材的生產、銷售,市場遍布全國。

這樣的“潛規則”讓他深惡痛絕,但為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隻有適應,還不敢舉報,因為這樣會讓企業在整個行業無法立足。

最讓他痛心的就是公務員中的一些新人也受到“不給好處不辦事”的影響,越是年輕人膽子越大,索取錢財越露骨,甚至無所顧忌。公司一個產品標準要通過某部門的審定,一個大學才畢業不久的公務員就敢赤裸裸地給他打電話,稱“手機欠費,需要3000元充值”,在滿足對方要求後,事情才順利辦結。

在三峽庫區某城市的房地產商小陳的感受更為深刻,“如果你見多了官員吃拿卡要的嘴臉,誰還有好印象?”他認為,房地產企業支付的“隱性成本”應該是各行業最高的,達到了30%~40%,“全社會都覺得房地產商十惡不赦,人人喊打,但其實真正手黑的是搞權力尋租的人。”

重慶市檢察機關的調查也表明,商業活動中的行賄、受賄已成為一種“潛規則”。工程建設、醫藥購銷領域是商業賄賂犯罪的高發區,並呈現出向土地出讓、產權交易及電信、金融等行業延伸的趨勢。

在2006年重慶查處的商業賄賂案件中,領導幹部涉案增多,縣處級以上幹部涉嫌犯罪的63人,占立案總數的29%。他們相當一部分掌握著單位、行業、部門的各種投資和經濟交往的審批權或決策權。在尚未完全市場化和具有高利潤、高回報的領域,“不少老板行賄其實是被迫的,因為不給好處就辦不成事。”一位辦案人員告訴記者。

專家指出,在我國向市場經濟轉軌的特殊時期,如果任由公權私化,幹部深陷利益格局,可能導致“權力資本”的惡性膨脹,造成政治和經濟兩大係統功能發生紊亂,致使地方黨委、政府公信力喪失,直接腐蝕黨的執政基礎,並引發群眾與政府的尖銳對立和社會價值觀念的畸變,必須引起高度警惕。

被所謂的“專車道”拖垮

記者調查發現,大型企業或知名企業家由於其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遭遇“吃拿卡要”、“潛規則”的時候相對少一些,一些權力部門對他們往往有所忌憚。但是,中小企業卻普遍缺乏與之抗衡的能力:要麽接受“潛規則”,要麽“出局”。這種狀況讓不少中小老板深惡痛絕。

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1999年我國實有個體工商戶3160萬戶,到了2004年,這一數字下降為2350萬戶,6年間淨“縮水”810萬戶,平均每年減少135萬戶。

這種銳減也許有多種因素,但營商創業環境的問題不容回避。有學者認為,沉重的稅費負擔、缺位的創業服務等,是抑製創業活力的關鍵因素。對中小企業各種名目的收費和罰款“特別多”,企業自主創業的“油水”幾乎被榨幹。

重慶某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的一位科長,在任科長短短三個月內,利用文化行政審批的權力,不僅經常在娛樂場所免費吃喝玩樂,而且收受轄區網吧、印刷企業、歌舞廳等娛樂場所等經營者奉送的“紅包”2.5萬元。

2006年9月27日,一位自稱是“小羅”的人要求變更網吧經營場所,這位科長在接受吃請後,直接了當索要3萬元“好處費”。然而,這位科長這次撞上了“槍口”,“小羅”等人是重慶市委市政府派出的暗訪組,所有過程都被攝像偷拍。這位科長後來交待說,自己認為索要對方現金是理所當然、心安理得的事情。

一位網吧老板說,網吧、歌舞廳等娛樂場所的的選址及場所變更,不給好處辦不成幾乎成了人所盡知的“明規則”。一個科長就可以隨便“收拾”我們這些小老板。

重慶市一位領導曾在幹部大會上深有感觸地說,類似情況在重慶還比較普遍,可以說每一個有審批權、檢查權的部門都有一套“潛規則”,都有自己的“專車道”。不知道有多少項目被“埋葬”在這些“潛規則”下,也不知有多少企業被“拖垮”在這些“專車道”上。

記者發現,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少中小企業老板開始積極尋求政治地位,非公有製經濟人士的參政議政熱情明顯升溫,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身份也更為看重。

“權利導致腐敗,絕對權力導致絕對腐敗。如果我們能在更廣的範圍內參政議政,使權力的運行更為公開透明,也許是遏止權力尋租的一個出路”。多位老板如此向記者表示。重慶市一位企業家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當上人大代表後,與政府部門打交道明顯“順暢”多了,找“麻煩”的人少了,“但是也不可能每個企業家都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吧?”

“仇官”心理非理性釋放的風險

作為一個新興的社會階層,社會的失序或混亂無疑是大小老板們較為擔心的局麵。但是,如果權力尋租等腐敗行為長期得不到有效遏止,在一些特定的時期和事件中,特別是在社會集體無意識的宣泄中,一些中小老板“仇官”心理的非正常釋放往往會增加社會風險。

一位私營企業主就向記者如此“坦言”:有的地方群眾上訪鬧事並非都會影響社會穩定,在某些官員權力無法受製約的情況下,群眾通過“鬧”來施加壓力,上級領導或紀檢部門就可能介入,有關官員在一段時間內就會被迫收斂自己的行為;這樣的“博弈”結果對於中小企業主來說有好處。

2005年,因對“撤市改區”方案不滿,中部某市上千居民圍堵黨政機關、堵塞高速公路,並發生一些打砸事件。此事發生後,當地流傳著“老板出錢、混混出手”的“順口溜”。據有關部門調查,由於一些礦老板對政府不滿,於是借機出資,鼓動居民到政府鬧事。有的竟然開價:上午去的30元/人,下午去的漲到 50元/人,最高的達到了100元/人。當幹部在做一名“礦老板”的工作時,對方居然說:“人可以不派,但錢我一定要出。”

而在三峽庫區一城市因一對冒充公務員的夫婦毆打一“棒棒”引發的群體事件中,與包下酒店房間看熱鬧的房地產商小陳相比,建築商小胡就顯得興奮。他幾乎“忙”了一個通宵,一會兒到鬧事現場看熱鬧,一會兒通過手機短信、互聯網與朋友傳遞信息。

他避開有關觸犯法律的問題對記者說:“平常有好多怨氣沒地方說,說了也沒有用,這次可痛快了!”小胡和他的朋友還表示,如果當時事態繼續,自己雖然不便出麵,但大家都願意出錢來支持群眾。在鬧事現場,警方後來證實的確發現有人出錢雇人一車車往廣場拉磚頭,作為襲擊政府機關、公安幹警的武器。

專家指出,隨著我國利益關係的調整,作為改革“受益者”的新興階層的心態變化會日益複雜。社會階層分化加劇、中產階層壯大、公眾民主意識增強、各種文化思潮泛起、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等現象,極易產生社會衝突。所謂“有恒產者有恒心”,如何遏製腐敗,防止部分中小老板“仇官”心理的非正常釋放,促進社會和諧,需要引起各方重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