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泥石流後被國內封掉的舊文

(2010-08-11 13:29:42) 下一個
  近日,一則05年的舊聞在網絡上瘋傳――“媒體05年報道甘肅舟曲水土流失:熊貓棲息地遭毀”,包括新浪網在內的國內很多網站已經刪除了這篇文章。

  穀歌對這個題目的搜索結果,顯示出的文章多是近日轉貼的05年的這篇文章

  以“甘肅白龍江水土流失:熊貓棲息地遭毀”上網搜索,發現在google的搜尋網站上可以輕易的搜索到與這則新聞相關的所有信息,並且可以點開。在百度搜索這個信息,則會出現無法找到該信息的頁麵。

  原標題為“甘肅白龍江:熊貓棲息地遭嚴重破壞”的這則報導於2005年12月28日由蘭州晨報發表。

  文內提及曾以山清水秀聞名於世且有“隴上小江南”之稱的甘南舟曲縣在1958年“大躍進”時期,其森林資源遭受到掠奪性破壞。以後又由於大麵積開荒、毀林,導致水土嚴重流失和生態環境的超限度失衡,因而加劇了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發生,直接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存安全。

  該報導稱,舟曲縣因白龍江、拱壩河、博峪河橫貫縣境南北,水資源豐沛。但05年那幾年,三條河流每逢汛期則河水暴漲,洪水衝出河堤、漫進村莊。05 年“十一”長假期間,白龍江爆發了當時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沿岸8個鄉鎮64個行政村6.3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025萬元。

  據統計,舟曲縣共有滑坡隱患點43處,白龍江河穀是滑坡災害分布最集中的地帶,舟曲城區是全縣滑坡危害最嚴重的地區,省道313線僅兩河口至縣城 17公裏的路段兩側就分布著13處災害性滑坡,滑坡災害點遍布全縣22個鄉的116個村社。舟曲縣有如此密集且活動頻繁的滑坡分布,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屬罕見。

  與滑坡一樣,報導還指出,泥石流災害隱患點同樣分布廣泛。舟曲全縣共有86處之多,白龍江河穀尤為集中,僅兩河口至縣城就有12條災害性泥石流溝道。寨子溝、硝水溝、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等高頻泥石流溝直接威脅著縣城的安全。(看中國編者按:據舟曲縣宣傳部人員說,2010年8月8日子時許,來自北山的泥石流分別從兩個山穀豁口進城,形成了兩個巨大的泥石流帶。一股來自三眼峪,一股來自羅家峪。來自三眼峪的泥石流破壞性極大。這兩個巨大的泥石流將寬約300米,長約5公裏的區域夷為平地。這個區域居住著2萬多人。)

  最後,文章強調,舟曲縣已被列為長江上遊水土保持重點縣,各級政府加大了舟曲縣的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同時,舟曲縣領導也聲稱,該縣目前已基本遏製了大規模的林木砍伐和坡地開墾。

  附:甘肅舟曲水土流失:熊貓棲息地遭毀

  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稱的甘南舟曲縣向來以山清水秀聞名於世,滔滔白龍江橫穿全縣,宛如飄逸的哈達,穿林海,越深穀,增色不少。然而,隨著社會生產活動的加劇,舟曲縣水土流失日趨嚴重,白龍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環境發生了惡性變化,由此誘發的洪水、滑坡、泥石流災害不斷,嚴重威脅著當地居民的生存安全……

  洪水:泛濫成災的猛獸

  水資源豐裕是舟曲縣得天獨厚的條件,白龍江、拱壩河、博峪河橫貫縣境南北,被當地群眾譽為三條飄逸的哈達。然而,近年來每到汛期,三條河流河水暴漲,洪水衝出河堤、漫進村莊,洪澇災害嚴重威脅著沿岸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今年“十一”長假期間,白龍江爆發了50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沿岸8個鄉鎮64個行政村 6.36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3025萬元。“一江兩河”頻頻爆發的洪災讓沿岸群眾到了談水色變的地步。此外,冰雹和暴雨引發的局部山洪也侵擾著當地群眾。據《舟曲縣誌》記載,1950年至1990年,舟曲境內有記載的較嚴重的雹災、暴雨、山洪災害多達23次,其中1970年6月的一次雹災中,最大冰雹重約100克,農田受災1.3萬畝;1987年4月,全縣有14個鄉遭冰雹襲擊,同時有十多個鄉遭遇大暴雨,受損嚴重。當地群眾說,天空中飄過一片雲,就有可能帶來暴雨、冰雹或山洪。

  滑坡:懸在頭頂的利劍

  凡到過舟曲的人都忘了不了那裏的地名:鎖兒頭、洩流坡、南峪、謝家坡等,但記住它們不是因為那裏風景秀麗而令人難忘,而是因為它們是一些聞名全國乃至世界的大危險滑坡地帶。據統計,舟曲縣共有滑坡隱患點43處,白龍江河穀是滑坡災害分布最集中的地帶,舟曲城區是全縣滑坡危害最嚴重的地區,省道313線僅兩河口至縣城17公裏的路段兩側就分布著13處災害性滑坡,滑坡災害點遍布全縣22個鄉的116個村社。如此密集且活動頻繁的滑坡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國都屬罕見。

  記者了解到,滑坡災害經常毀壞公路、橋梁,阻斷交通,危害十分嚴重,一旦爆發,方圓很大地域都可能遭遇毀滅性的災難。1981年以來,洩流坡發生過8次大規模的滑坡,而1981年4月9日的山體大滑動,下移土石方3400萬立方米,導致白龍江阻流,回水8公裏,積水1300萬立方米,形成自然水庫,回水頭到達縣城以上,公路中斷,淹沒土地814畝,糧食損失18.42萬公斤,房屋倒塌829間,受災群眾151戶,直接經濟損失151萬元。此事還曾驚動了國務院,當時的甘肅省省長李登瀛親臨現場指揮,蘭州軍區某部出動兩個工兵連,連續奮戰20晝夜才排除了河道障礙,解除了險情。

  近日洩流坡又出現了險情,山體裂開了好幾個大縫隙。這裏的山體常年蠕動,土質像豆腐一樣鬆軟,不斷有碎土塊從山上滑落下來。省道313線從坡前穿過,過往車輛路過此處時全部加速行駛,一刻也不敢停留。縣上有關領導告訴記者,此處每天都有大量的碎土塊滑落在路麵上,每天早晨都要用推土機清理路麵。

  汽車沿省道313線行駛時,頻頻出現一塊塊由政府設立的滑坡群防點警示路碑,猶如一把把達摩克利斯劍高懸在當地人民的頭上……

  泥石流:無處不在的威脅

  與滑坡一樣,泥石流災害隱患點同樣分布廣泛,舟曲全縣共有86處之多,白龍江河穀猶為集中,僅兩河口至縣城就有12條災害性泥石流溝道,寨子溝、硝水溝、三眼峪溝和羅家峪溝等高頻泥石流溝直接威脅著縣城的安全。

  在舟曲,泥石流衝毀公路、橋梁的事每年都有發生,三眼峪溝泥石流僅1978年、1989年和1992年三次爆發就造成842間房屋毀壞,死2人傷194 人,近期還曾衝毀公路橋1座及縣城內橋梁3座。舟曲有相當數量的耕地是群眾從泥石流堆積扇上開墾出來的,群眾修建的排導溝多不能滿足泥石流排導要求,泥石流一旦爆發,耕地首當其衝。當地領導告訴記者,滑坡和泥石流是舟曲境內的兩種主要山地災害。這些災害穩定性差,易發程度高,給當地人民的生命財產構成了嚴重威脅。據統計,近年來滑坡、泥石流災害已造成15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376.6萬元。

  據《舟曲縣誌》記載:“舟曲山地,層巒疊嶂,萬山皆翠……50年代縣境森林覆蓋麵大,山清水秀,生態環境平衡,空氣清新濕潤……以後由於大麵積開荒、毀林,……水土流失嚴重”。如今,生活在白龍江畔的舟曲人民緣何頻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侵擾呢?是地質構造因素,還是人類自身的原因直接導致和誘發了這些災害?

  地質:山體構造本不穩定

  記者了解到,舟曲的地質構造本身就存在不穩定因素。舟曲地質曆經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呈東南-西北隆起延伸,在長期擠壓、擴張、褶皺和不斷複合過程中,形成地質體不連續、不完整、不穩定,造成多期性斷裂構造。如今舟曲境內山高溝深,地形起伏強烈,褶皺斷裂發育,軟岩分布廣,岩體破碎。舟曲縣水利局有關人員告訴記者,舟曲的地質山體構造本就十分鬆散,這是孕育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溫床。

  砍伐:生態環境超限破壞

  據史料記載,舟曲境內過去一直森林茂密,林木采伐始於明清時期,但真正造成破壞是近50年的事。1958年“大躍進”時期,這裏的森林資源遭受到掠奪性破壞。據統計,從1952年8月舟曲林業局成立到1990年,累計采伐森林189.75萬畝,許多地方的森林成為殘敗的次生林。加上民用木材和亂砍濫伐、倒賣盜用,全縣森林麵積每年以10萬立方米的速度減少,植被破壞嚴重,生態環境遭到超限度破壞。

  開墾:坡地破壞地質環境

  記者同時了解到,當地農民大規模的開墾坡地使舟曲的地質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舟曲縣政府有關領導告訴記者,舟曲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縣,農業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9.1%,但耕地中川地僅有1.5萬畝,占總耕地麵積的10.5%,如此單一的產業結構模式迫使農民通過開墾陡坡地增加土地麵積而獲得利益,近40年間,全縣總播種麵積從10.63萬畝增加到了21.53萬畝,平均每年增加 2725畝,據了解,縣內各鄉40度以下的坡地如今已被大部分開墾。有關領導感嘆道,開墾坡地不僅嚴重破壞了植被,而且破壞了地質環境,開墾出的土地不僅未給當地群眾帶來經濟效益,反而造成了大麵積的水土流失,加劇了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

  修路:開挖山體引發災害

  據了解,舟曲縣解放前僅有縣城到兩河口的公路17公裏,新中國成立後,修通拓寬了兩河口至郎木寺的兩郎公路,此後幾年又基本修通了至各鄉政府所在地的公路。2002年,又將兩郎公路拓寬至10米。公路交通的長足發展,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的經濟建設,但由於特殊的地質構造,修路需切坡削方、炸山開路,導致岩體鬆動、坡腳開挖,從而引發了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更激活了昔日的老滑坡。縣水利局調查分析後斷定,省道313公路兩側災害密集發育就與挖坡修路有極大的關係。另據介紹,由於地形所限,舟曲發育的滑坡體上大多有村民居住,如鎖兒頭滑坡、南山滑坡、南橋滑坡、中牌滑坡、謝家滑坡等,這些居民大都存在水源短缺的問題,居民飲水、農田灌溉都需修建引水工程,渠道滲漏和農田、林地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土體抗剪強度降低,導致滑坡變形失穩,從而引發災害。據講,1981年的洩流坡大滑坡就是由於坡上的居民灌溉時洩漏而引發的。

  反思:地質保護任道重遠

  除特殊的地質構造外,人為破壞是舟曲縣連年遭受多重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據《舟曲縣誌》記載及縣上的調查材料顯示,古代的舟曲雖因位於大斷裂帶上而曾發生過一些重大的自然災害,但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真正頻繁起來的記載始於民國以後,近年來更是幾乎年年都要爆發。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越來越多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已引起人們的警惕,當地群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意識在逐漸增強,舟曲縣也已被列為長江上遊水土保持重點縣,各級政府加大了那裏的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據縣領導介紹,該縣目前已基本遏製了大規模的林木砍伐和坡地開墾。但記者了解到,如今舟曲縣的水土流失已經非常嚴重,據統計,自1958年以來,白龍江流域生態環境發生惡性變化,全縣現有水土流失麵積1245平方公裏(186.75萬畝),占全縣國土總麵積的42%,其中耕地流失麵積8.18 萬畝,如何整治像洩流坡一樣的滑坡地帶已經成了世界性的難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