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完了慶典再看看這篇吧

(2009-10-01 03:33:45) 下一個
9月30日上午,IMF發布了主要探討全球金融市場現狀和未來風險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下稱《報告》)。相比美歐國家,中國在經濟與金融等領域處於較為健康的狀態:在國際收支賬戶平衡、外債和2010年融資需求、外部淨頭寸、過去五年信用增長、貸存比、外匯儲備占貸款總量等幾個指標中,中國是少有的全部亮“綠燈”的國家之一。

  但同時,《報告》稱,中國信貸快速增長,有可能帶來資產價格泡沫與資源錯配。中國政府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控製信貸增長,但這一風險仍然存在。IMF呼籲中國和周邊國家做好進一步退出貨幣政策的準備,以便在複蘇確立過程中避免價格泡沫的形成。

  中國以其高速信貸增長成為新興市場中的特例,這可能造成將來的流動性過剩。“中國複蘇對全世界意義重大,但也要關注由此產生的不良貸款上升的風險。”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主任Jose Vinals在回答《財經》記者提問時說,“雖然不代表資產泡沫已經形成,但中國需要在刺激增長與保障貸款質量之間尋找平衡。”

  《報告》指出,中國財政刺激計劃、資本流入和快速信貸增長,都可能引發不可持續的資產價格泡沫。資產價格已經在一些市場明顯上升,而對於流動性過剩和房地產市場價格泡沫的擔憂,將在未來各國決定退出刺激政策時明顯加劇,並可能造成市場波動。

  從區域來看,IMF認為相對於歐美銀行,亞洲銀行麵臨的壞賬減記需要較少。在2007年至2010年間,澳大利亞、中國香港、日本、新西蘭和新加坡銀行總計需要減記1660億美元資產,壞賬率為2.1%。無論從絕對規模和比率上來看,都顯著低於美國、歐元區、英國和其他歐洲銀行麵臨的風險。

  IMF貨幣與資本市場部研究主管Peter Dattels對《財經》記者說,亞洲銀行在危機前持有的證券化資產較少,因此減記需要並不大。亞洲銀行資產減記,主要來源於之前經濟下行帶來的銀行貸款壞賬。而對於目前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下信貸增長過快帶來的壞賬,IMF目前尚未做出預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