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務院研究室、中央黨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國社科院等部門一份聯合調查報告的數據,截至2006年3月底,中國內地私人擁有財產(不含在境外、外國的財產)超過5000萬元以上的有27310人,超過1億元以上的有3220人。在超過1億元以上的富豪當中,有2932人是高幹子女。他們占據了億元戶的91%,擁有資產20450餘億元。”
瞧瞧這來頭,國務院研究室、中央黨校研究室、中宣部研究室、中國社科院,一個個嚇死個人,再看看這組數字,有零有整嚴絲合縫的,不由得你不信,但恰恰就是這樣一條煞有介事的新聞偏偏被證明就是假的,假就假吧,還被引用轉載的一塌糊塗,弄越來越像真的了.
自從網絡進入人們的生活以來,人們在享受它的服務的同時,也在不斷被它"調戲",判斷力一次次經受考驗,智商一次次被侮辱,虛假信息似乎正在變成一道道逃不開的魔咒.但話又說回來了,佛曰魔由心生,我們之所以一次次被騙中招,是不是因為我們的心中始終藏著一個看不到的魔鬼呢?
你說滾滾紅塵難覓一脫俗知音,我就送你一個"天仙妹妹",你說中國的教育製度扼殺人性,我就炮製出一個反抗教育暴力的"香水女生",你說90後是墮落的一代,我就讓一對90後的女孩"賤"給你看.你仇富嗎?你仇官嗎?那我就告訴你九成以上的富豪是"高幹子女".怎麽樣,滿足了吧?可當我們一再被這些迎合了自己陰影心理的新聞弄得虛火上升,血壓偏高的時候,我們有沒有想過這其實不過就是一種自我意淫,就想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而已.
世界上永遠不缺少那些鼓動人們陰暗心理的"推手".難為人民網的記者們刨根問底找到了假新聞的源頭是來自2006年境外一家網站的消息,結果這條消息被轉來轉去與全國政協委員連在了一起.其實境外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造這種謠倒一點都不新鮮,當我們的記者們在一本正經地搞"三項教育"的時候,人家可是造謠抹黑不擇手段,不怕事大.
當然了,我們在氣憤的同時是不是也能反躬自省一下,為什麽很多消息一旦出口轉內銷我們的記者編輯們就興奮得什麽似的,好象挖到了金磚一樣,樂顛顛地往國內販賣?這與我們一些政府和領導的思維有關,一方麵對國內媒體退避三舍,三緘其口,任你記者挖空心思也掏不出他半句實話;另一方麵對境外媒體卻禮遇有加,顯得隨和大度.重外宣輕內宣讓我們的編輯記者總以為可以從境外淘到一些新聞富礦,結果人家正等著你來,一頭就栽進陷阱裏去了.看來我們的新聞報道真該反思一下了,多給自己人透點內幕消息也未嚐不可.
做了多年記者卻越來越惶恐,在海量的信息麵前我們脆弱渺小,真假難辨,特別是麵對統計數據.新聞寫作當然需要數據說話,但現在發布數據的人多,負責任人的人少;搞調查的人多,遵守科學規律的人少;信口開河的人多,事實求是的人少.那麽規範社會調查,規範統計發布格外重要,官方發布如是,民間組織,學術團體更是這樣.
網絡上"紙餡包子"太多,從胡斌替身之謎,到"賈君鵬"的橫空出世,生活太平淡總得想法找點樂子吧,人們又總相信那些自己願意相信的事.可是生活不是武俠小說,要是你今天活得很乏味,那大概全世界也一樣乏味.如果你不信,那下一個被騙得很可能就是你.所以,與其坐在電腦前,摔鼠標,罵社會不公,搞得自己荷爾蒙過度分泌,不如早早洗洗睡了,既浪費情緒,又有辱智商.興許明天一早出門摔個跟頭能撿個十塊,八塊的,就手買碗陽春麵總要實惠得多吧? (秦平)
相關閱讀:
近日,關於“高幹子女占超億元富豪人數91%”的信息和議論在網上廣為流傳。8月4日,記者在百度上輸入“高幹子女占超億元富豪人數91%”這一標題,顯示相關網頁2810餘頁,而僅僅在兩天前,網頁的數字還是2650頁。與此同時,傳統媒體也陸續推出以此數據為由頭的時評、專論,引起廣泛關注。
那麽,這些數據從何而來?權威部門是否發布過這樣的調查報告?這樣的信息為何能引起如此高的關注度?帶著這一係列疑問,人民網記者采訪了相關人員和機構,希望通過調查揭開數據背後的真相。 >>>閱讀全文
回望上半年,雖然在“羅彩霞事件”、“鄧玉嬌案”、“王帥事件”、“杭州飆車案”、“副局長質問記者替誰說話”等一次次輿論風波中,網絡在揭露和鞭笞醜惡、促進政府信息公開、社會公平正義、公民道德建設等方麵的影響力日益增大。但正如辯證法所昭示的“相反相生”,由於海量、高速、匿名、分散等特性,網絡輿論所帶來的種種弊端也在顯現,有時甚至會對社會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網絡時代,以個體出現的網民,不再處於“江湖之遠”,輕點鼠標影響四方,類似例子時常上演。加之網絡與傳統媒體的互動互融,正麵效應會強強疊加,負麵效應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