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畢業的草包
(2009-06-11 01:45:26)
下一個
上海《文匯報》報道,北京清華大學曆史係副教授王奇所著的《中俄國界東段學術史研究》,被網民發現錯漏百出,當中更將中國近代著名人物----Chiang Kai-shek誤為常凱申。
該書2008年10月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中央編譯出版社責任編輯陳瓊指,由於時間很趕,誤譯引用資料中用韋氏拚音標注的中國人名。她說,“當時我覺得清華的牌子那麽硬,王奇的學養也很好,倉促之間沒有深究……”陳瓊承認自己不懂俄語,但表示,這本書引用自俄語的部分,曾經出版社的專業俄語校對檢校過。
王奇曾是2001年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入選者
王奇婉拒記者採訪,知情人士透露,王奇正在將網友指出的人名和史料謬誤搜集起來,細細核對,將給讀者準確的訂正本。
清華大學曆史係師資隊伍網頁顯示,45歲的王奇1990年代初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留學,1995年取得博士學位,同年回到清華大學曆史係任教。任教期間,她曾獲北京市高教係統教書育人先進個人和2000年“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等榮譽。
王奇,女,1963年5月生,博士(1995年1月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副教授(2000年8月、清華大學)。
1986年7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
1986年7月-1991年3月在清華大學社會科學係任教;
1991年3月-1995年1月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留學;
1995年1月-今在清華大學曆史係任教。
獲獎情況:
2000年清華大學骨幹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
2001年北京市新世紀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入選者;
曾榮獲北京市高教係統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榮獲2000年“清華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優秀獎”;
2003年度清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先進個人。
論著、論文:
1、《二戰後中蘇(俄)關係的演變和發展》(20萬字),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版。
2、《毛澤東思想概論》(39萬字,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9月版。
3、《毛澤東與20世紀中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承擔其中第四章第二節著述工作(2.3萬字)。
4、《戊戌變法文獻資料係日》,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承擔了全部俄文資料的編撰工作(5萬字)。
5、《中俄兩國入世前後人才流失現象分析及其對策》,《“多極化世界格局中的中俄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國際論壇文集》,清華大學2004年3月版。
6、《“上海合作組織”麵臨的挑戰、機遇及其應對舉措》,《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4年第1期。
7、《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培訓中國早期共產主義誌士的搖籃》,《“中俄關係的曆史與現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哈爾濱2003年8月。
8、《“156項工程”與20世紀50年代中蘇關係評析》,《當代中國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轉載於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中國外交》2003年第7期;《中國現代史》2003年第7期。
9、《充分利用原始檔案文獻開展中俄關係史的科研工作》,《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1年第6期。
10、《二戰後國際大背景中的海峽兩岸關係發展述評》,《清華大學學報》(哲社版)2000年第2期。 注:《遠方紀程----追尋留蘇學子的足跡》電視資料片主編,2004年3月發行。
科研項目:
1、“二戰後中蘇(俄)關係的演變和發展”,2000年清華大學骨幹人才支持計劃項目。
2、“20世紀初西方文化與中國社會變革----蘇俄、歐美、日本中國留學生之社會角色研究”,2003年韓國高教財團、清華大學亞洲中心項目。
3、 2004年3月,在清華大學組織召開“多極化世界格局中的中俄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國際論壇,俄羅斯駐華大使羅高壽一行8人、俄羅斯楚瓦什共和國教育部長一行13人、俄羅斯科學院、聖彼得堡財經大學、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美國哈佛大學俄羅斯中心的專家學者;國內教育部、科技部、外交部的領導,社科院、北京大學、北外、中共中央黨校等專家、學者100多人到會,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
教學情況:
開設《近現代中俄關係史研究專題》(碩士生)、《二戰後中俄(蘇)關係的演變與發展》(本科生)、《19-20世紀中外關係史》(本科生)、《毛澤東思想概論》(本科生)等課程。
學生情況:
指導碩士研究生7人,其中3人畢業,4人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