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年三十的餃子
(2009-01-23 16:10:26)
下一個
大年三十包餃子。是我國北方廣大地區民間過年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年三十的餃子,由於是節日的重要內容,所以,還規定了許多規矩和約定俗成的習俗內容。這些習俗都是為了配合過年的氣氛需要。
餃子餡的講究
包餃子首先是調拌餃子餡。餃子餡有葷有素,有的地方是嚴格區別的,但更多的是葷素搭配。年三十包的餃子,要足夠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全家食用的。除夕夜的餃子餡一般是葷素料相配合,用豬肉或羊肉,切成小肉丁,加調味料醃好,然後把大白菜嫩葉用刀剁成粗粒,擠去部分水分,加人肉餡和調味料調拌而成。
在製餡的過程中,最講究的是剁餡,就是用刀細剁大白菜的工序。剁菜時,刀與案板撞擊,發出銼銼有力的“嘭嘭”聲,由於用力大小在不斷地變化,這聲音便發出了富有*律感的強弱節奏變化,像特別優美的樂曲,傳到四鄰八居。人們都希望自己家的剁菜聲音是全村最響的,也是時間最長的。肉加菜調餡,諧音“有財”,剁餡聲最響且時間要長,美其意曰“長久有餘財”。剁菜的時間越長,說明包的餃子就多,象征著日子紅火富有。
餃子形狀的講究
年三十包餃子的形狀也有講究,大多數地區習慣保持傳統的彎月形。這種形狀包製時,要把麵皮對折後,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沿半圓形邊緣捏製而成,要捏細捏勻,謂之“捏福”。有的農家,把捏成彎月形的餃子兩角對拉捏在一起,呈“元寶”形,擺在蓋簾上,象征著財富遍地,金銀滿屋。也有的農家,將餃子捏上麥穗形花紋,像一棵棵顆粒飽滿、碩大無比的麥穗,象征著新的一年會五穀豐登。但更多的是把餃子包成幾種形狀,預示著來年能財滿屋,糧滿倉,生活蒸蒸日上。
餃子擺放的講究
年三十包的餃子,不僅形製上有講究,就連擺放也有定規。首先是不能亂放。俗話說:“千忙萬忙,不讓餃子亂行。”日常包餃子,橫排豎擺,皆隨其意,年三十包的餃子則不行。山東等地蓋簾子要用圓形的,先在中間擺放幾隻元寶形餃子,然後繞著元寶一圈一圈地向外逐層擺放整齊,民間俗雲“圈福”。有的人家,甚至規定,蓋簾無論大小,每隻蓋簾上隻能擺放99個,且要布滿蓋簾。
因此,隻能靠調節餃子的間距和行距來實現,謂之“久久福不頸。關於這個習俗,民間傳說中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個貧困的山村,有一戶人家很窮,常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到了年三十這一天,家裏沒有白麵,也沒有菜,聽著四鄰的剁菜聲,心急如焚。無奈,隻好向親友借來米麵。和好麵後,又胡亂弄了點雜菜湊合成餡,就包起了餃子。因為麵是借來的,所以包的餃子就格外珍貴,擺放時,就一圈一圈由裏到外,非常整齊,也很美觀。剛剛從天庭回來的灶王爺看了很高興。
同村有個財主,家有萬貫家產,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慣了,根本不把餃子放在眼裏。大年三十這天用肉、蛋等料調餡,包成了餃子,亂放在蓋簾上。小料餃子下鍋煮熟後,一吃味道全變了樣。豬肉餡變成了蘿卜菜。而那戶窮人的餃子卻變成了肉蛋餡的。原來,是灶王爺對財主家包餃子的態度很不滿意,為了懲罰他,就把兩家的餃子給暗中調了包。
第二天,這事便在村裏傳揚開來。從此,人們再忙,年三十的餃子也要擺放得整整齊齊,以討個“圈福”的口彩。但是在黑龍江部分地區的農家,餃子卻不能擺成圓圈。據說把餃子擺成圓圈,會使日子越過越死。必須橫著排成行,這樣方能使財源四通八達地湧來。
餃子煮吃的講究
大年三十不僅要包餃子,也要吃餃子。俗語雲:“大年三十吃餃子----沒有外人。”說明年夜飯的餃子是親人團聚的象征。這天的餃子,要在除夕的時候吃,不僅有家人團聚之意,又取更新交子之義。除夕吃餃子的習俗,由來已久,至少在元明時已經形成。《明宮史》就記錄過過年吃餃子的食俗。
“五更起……,吃水點心,即扁食也。”後經傳承完善,便形成了後世民間除夕吃餃子的習俗,以為辭舊更新之義。除夕夜的餃子,是伴隨著辭舊迎新的鞭炮的響聲,將餃子下入沸騰的鍋內,煮熟撈出後要先供諸神、列宗,然後伴著其它食品吃餃子。
年三十夜煮餃子也有講究。燒火用的柴草,要用豆楷杆或芝麻楷杆,寓有火越燒越旺,來年的日子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鍋裏煮餃子,不能用鐵鏟亂攪動,要順著一個方向,貼著鍋沿鏟動,形成圓形,與擺放餃子之義相同。在山東東部,煮的餃子一般要故意煮破幾個,但不能說破、碎、爛等忌語,而要說“掙”了或 “漲”了。
因餃子內有菜,菜諧音“財”,故餃子“ 掙”了,是“掙財”,圖個吉利,討個口彩,以增加除夕夜的歡樂氣氛。在甘肅中部一些地方,除夕夜煮餃子時,還要加入少許麵條共煮,同食,美其名曰“銀絲纏元寶”。麵條要細,餃子要包成元寶形,喻意長壽發財,也是圖個吉利,寄托人們的美好希望。
吃餃子時,也有俗規。第一碗要先上供,奉先祖,供諸神。這上供的餃子也有講究,河北民間有“神三鬼四”之說。就是給諸神上供3碗,每碗3個;給列祖列宗上供用4碗,每碗盛4個餃子;唯有灶王爺最不受尊敬,上供隻上1碗餃子,碗裏隻盛1個,但有的人家過意不去,就隨便盛幾個。有的地方,餃子端到供桌之後,家裏老人還要虔誠地念上一段禱告式的順口溜,如:
一個扁食兩頭尖,
下到鍋裏成萬千。
金勺舀,銀碗端,
端到桌上敬老天。
天神見了心喜歡,
一年四季保平安。
第二碗餃子要端給牲畜,以表示對牲畜的愛惜。舊時,大牲畜如牛、馬等是農家的主要勞動工具,人們也希望牲畜像人一樣迎來平安順利的一年。第三碗家人才開始食用。除夕的年夜飯,本來種類很多,但其它均可不吃,唯有餃子必須要吃。吃時還要記清,以吃偶數為佳,不能吃單數。
有的家裏老人邊吃邊口中念念有詞說:“菜(財)多,菜多”等古語。飯後盛餃子的盤、碗,乃至煮餃子的鍋,擺放生餃子的蓋簾上,都必須故意留下幾個(偶數),謂之“年年有餘”。甚至連包餃子用的萊餡、麵團也要有“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