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推進體製改革;中國應發行“熊貓債券”;美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在於基礎設施投資和出口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敬璉:中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推進體製改革
中國經濟近來出現的困難,並非是由美國金融危機這一外生原因造成的。事實上,近年來人們愈來愈被中國經濟日趨嚴重的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所困擾。
所謂的內部失衡,是指儲蓄率和投資率過高、消費率過低;而外部失衡,則是指國際收支的盈餘過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劇增。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以投資拉動的高經濟增長維持了相當長時間,主要得益於出口導向政策的實行,用出口需求來彌補內需的不足。但中國在成功地執行這種政策十多年後,人民幣加劇了升值壓力,而外匯收入的大量增加,也使得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大量的基礎貨幣,導致中國的金融體係中存在大量虛擬資產泡沫,股市和房市價格雙雙飆升。在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後,各種矛盾都同時暴露出來。
當前,中國政府應該從短期和長期兩個角度來采取對策。短期而言,中國政府對內可通過宏觀經濟政策,努力保持市場不至崩潰;對外則應該加強與世界各國之間的通力協作,共度時艱。而長期來看,國內經濟的根本任務還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因為這是造成中國經濟內外失衡的根本原因。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目標十幾年都未實現,主要原因就在於實現這一轉變存在體製性的障礙,最重要的就是各級政府仍然掌握了過大的資源配置權力,使政府官員能夠運用這種配置權力,投入大量土地、資本等資源來營造政績目標。
因此,中國要轉變自己的經濟增長方式,有賴於改革的推進。經濟改革、民主法治這一係列改革的進程,將決定中國的經濟增長方式有一個根本的轉變。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餘永定:中國應發行“熊貓債券”
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增速急劇下降主要是由外需急劇放緩所致。在今後幾年中,中國必須麵對的重要挑戰是:一方麵維持必要的經濟增長速度,另一方麵要減少貿易順差。在此過程中,中國外匯儲備對GDP的比例應該下降到一個比較合理的水平上來。
現在,中國外匯儲備已達2萬億美元左右,而且還在以每年3000億美元左右的速度增加。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惡化,中國外匯儲備的收益與安全正麵臨越來越嚴重的威脅。
中國是否應該繼續增持美國國債?
最近幾個月,由於美國金融危機急劇惡化,美國國債成為投資者的避險天堂,美國國債價格全麵飆升;而收益率則大幅下跌。美聯儲近期近乎“瘋狂”的擴張性貨幣政策,更是給美國國債價格的飆升推波助瀾。購買美國國債似乎是一種合理的選擇。
然而,美聯儲當前向市場注入天量資金的政策實質就是印鈔票。短期內將導致美國國債價格的上升;但從長期來看,“直升飛機撒錢”對債券價格的影響並不確定。對於外國投資者來說,購買美國國債的更為現實的風險是匯率風險。因此,由於美國未來的形勢不明,中國也應盡快實現分散投資。增持美國國債不如發行熊貓債。
“熊貓債券”是以人民幣標價的債券。發行者應該是外國金融機構(政府、私人和國際組織)。債券的購買者應該是中國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美元短缺的外國金融機構在通過發行“熊貓債券”取得人民幣資金之後,用人民幣向中國金融機構購買美元,用於解決其自身的美元流動性短缺問題。
通過鼓勵外國金融機構發行“熊貓債券”的方式,把多餘的美元借給外國投資者,我們不但可以消除購買美國國債所伴隨的各種風險,特別是匯率風險,而且可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
當然,除發放“熊貓債券”外,中國還可以考慮其他許多不同的減少外匯儲備的方式,但中國外匯儲備應該以分散化為原則,而不必拘泥於一時的盈虧。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濟學與工商管理教授、奧巴馬經濟顧問團成員勞拉•泰森(Laura D’Andrea Tyson):美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在於基礎設施投資和出口
美國2007年以前的經濟擴張,是因為國內消費和房地產相關開支的拉動,但這兩個發動機現在都已經熄火。
隨著金融危機的不斷加深,美國經濟陷入了衰退泥潭。美國政府應如何作為?
就短期而言,美國還沒有采取措施來解決房地產抵押權喪失的問題,這對房價和消費者信心都產生了嚴重的壓力和影響,因此,美國政府應該在房地產方麵有一些重大舉措,幫助房地產市場走出困境。
然而,美國還存在一些長期問題,政府必須想方設法消除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麵的赤字,美國的社會保障方麵也存在一些缺陷。
美國未來新的經濟增長點可能是基礎設施和出口,兩者之一或者兩者結合。美國的基礎設施開支長期以來存在不足,美國政府可以通過新修道路、建立電網,建設能源高效的項目和建築等措施,改善美國現在的基礎設施,都可以放在財政刺激政策中。中國的經濟刺激方案中有很多基礎設施投資,美國也應如此。
此外,全球經濟已不可避免地連在一起,美國也可通過加強同其他國家的協作,找到新的研究項目,以促進全球經濟持續發展。氣候變化就是一個很好的合作項目。美國可與中國共同合作,研究相關的環保技術。這也可能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新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