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調查: 具有科學素質的中國人為45比1

(2008-11-17 03:24:46) 下一個

中國公民僅百分之二具基本科學素質

調查顯示約半數公民對科技新聞感興趣,但科普設施等缺乏成為軟肋

  雖然比2003年提高了0.27個百分點,但2007年,中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也僅為2.25%。也就是說,平均約45個人中,才有1人具備科學素質。
  11月16日,中國科協正式發布了2007年全國公民科學素質調查結果顯示,這也是該機構自1992年以來,組織的第七次全國抽樣調查。
  經國家統計局批準,中國科普研究所於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承擔了這一具體工作。據悉,調查的主要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公民對科學的理解、公民獲取科技知識和科技信息的渠道與方法,以及公民對科學技術的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中國了解科學術語的公民比例為18.4%。此外,了解科學觀點的比例為33.5%;理解科學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比例為59.4%,但理解科學方法的比例僅為6.9%。
  調查同時顯示,不同的分類群體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存在差異,例如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0.4%;城鎮勞動人口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農民具備基本素質的比例為1%。
  此外,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區域經濟發達程度,都會影響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
  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任福君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專家已經著手研究產生這些影響的具體原因,有關的研究結果將會陸續發布。
  雖然中國公民整體科學素質目前仍不夠理想,但依然潛力巨大。調查顯示,中國約半數公民對科學新發現、新技術的應用和醫學新進展等科技新聞話題感興趣。
  但很顯然,科普設施的缺乏這一硬傷,很大程度上製約了整個公眾科學素質的提升。此次調查就顯示,除了正規教育之外,中國很少有公民是利用科普場館等設施,來獲取科技知識和信息的;而在國外,這卻是很重要的一個途徑。
  除教育之外,中國公民獲得科技知識和科技發展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電視(90.2%)和報紙(60.2%),其次為廣播、科學期刊、圖書、因特網和一般雜誌。34.7%的公民也通過與人交談來獲取科技發展信息。但遺憾的是,中國不少媒體,都還往往不能傳播正確的科學理念。
  雖然大部分人對科學缺乏深入的了解,但總體來說,中國公民對科學技術大多抱以正麵的態度。有86.2%的公民讚成“科學技術使我們的生活更健康、更便捷、更舒適”的看法;有69.5%的公民支持“科學和新技術的應用將使人們的工作更有趣”的看法;有61.9%的公民讚成“科學技術既給我們帶來好處也帶來壞處,但是好處多於壞處”的看法。
  在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方麵,中國公民也同樣充滿期待,表示支持。有78.7%的公民讚同“科學和技術的進步將有助於治療艾滋病和癌症等疾病”的觀點;64.1%的公民讚同“公民給科技創新的理解予以支持,是促進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基礎”的觀點。
  而無論是在最具職業聲望的職位排名中,還是在最希望子女從事的職業中,科學家也都位列前三位。
  之前,中國科協曾分別針對1992年、1994年、1996年、2001年、2003年和2005年進行過調查。此次調查對象為中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8歲至69歲成年公民,共發放問卷1008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59份。
  任福君所長告訴《財經》記者,根據這些年來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中國的公民科學素質在不斷的提升。但科學素質的培養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仍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至於調查問卷的具體內容,他回應說,為了確保今後調查工作的準確性,這些問卷將不會公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