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獎牌論、唯成績論的體育驅動機製,是中國體育造假泛濫的根源
因為采訪的緣故,我曾去一位中國足球運動員的家裏做客。他原是某一屆中國國奧隊的主力,少年成名,甚至在世界大賽上也光芒四射,被譽為希望之星。但成年以後,他很快沉寂下去,多年以後,才找回一些感覺,偶爾入選國家隊。
這位球員的家裏簡直像座花果山,到處是“猴子”。幾間屋子裏擺的猴子形象的毛絨玩具不下十個,從沙發靠墊到背包的掛件,也都是猴子形象。
“怎麽這麽多猴子啊!屬猴子的?”我不識趣地問了一句。
球員和母親忙不迭地一起解釋:“不是,不是,隻是從小喜歡猴子。”
那一刻,他們和我一樣,都顯得有點不好意思。
這位年少成名的球員年齡有水分,在圈內早有傳聞(事實上,虛報本不是新聞,虛報的比較嚴重或因此明顯獲益,人們才有興致偶爾提及)。
青少年運動隊,年齡哪怕相差一歲,身體上的差異都會非常顯著。這位球員效力的那屆國奧隊,早期風光無限,有“黃金一代”之譽,可惜很快就變成一支平庸的球隊,折戟沉沙。失敗的原因很多,其中很致命的一點,就是進入成年之後,“以大打小”的優勢蕩然無存,中國足球繼續為自己的自欺欺人埋單。
足壇的造假傳統製造了無數“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帶來的不僅是國字號球隊悲劇輪回,也貽害了全體青少年球員,令人唏噓。前麵提及的那位球員,依靠“年齡優勢”在少年時代就名聲顯赫,難以擺正自己的心態,而成年後很快泯然眾人,再次心態失衡,意誌消沉。對於那些未從足壇造假中獲益的年輕人,世界就顯得更不公平了。
關於年齡造假,老教練徐根寶的抨擊更接近本質:“功利要有底線,此事事關人格”。
近些日子,一些媒體又開始炮轟中國足壇虛報年齡的積弊。這早已不是新鮮話題,更非揭開了什麽驚天秘密。當年,閻世鐸和謝亞龍剛上台時,也曾信誓旦旦要鏟除這顆“中國足球最大的毒瘤”,最終都不了了之。
與服用興奮劑一樣,虛報年齡也屬於不正當獲益,它使得體育最基本的公平性原則受到玷汙,而且欺瞞始自年幼無知的孩童,其惡劣程度怎麽評價都不過分。
如果不計後果,隻看眼前利益,當初造假的時候,足球主管部門、青少年球隊及教練、球員及家長似乎都覺得自己獲利了。造假造出一個“多贏”的局麵,何樂而不為?
說得直白一點,唯獎牌論、唯成績論的體育驅動機製,是中國體育造假泛濫的根源。人格自律和道德規範,都難以真正抵擋一個鼓勵“惡”的製度。
在中國體育界,虛假年齡絕不僅僅足球圈獨有,體操、籃球、羽毛球、田徑……無不爆出過年齡造假的新聞。選手的年齡又是一個複雜的東西,足球隊的要把年齡改小,體操隊的要把年齡改大。假如一對龍鳳胎,哥哥去練了足球,妹妹去練了體操,若幹年後,妹妹卻比哥哥大上四五歲,你不要對此感到驚奇。
在籃球界,很多俱樂部喜歡把自己的球員年齡報的偏低,“希望之星”多了,球迷和市場會更興奮,或許球員還能賣出更好的價錢。而年齡問題在籃球圈也很容易變為懸案。NBA曾懷疑易建聯年齡造假,當初購買易建聯的雄鹿隊也因此覺得做了冤大頭,而中國球迷則反唇相譏:你NBA就清白嗎?誰能說得出穆托姆博的真實年齡?
北京奧運會上,某中國體操女選手的年齡受到外國記者質疑,小女孩顯得有備而來:“不管外界怎麽說,我知道我自己的真實年齡。”
小姑娘還是很有自信的。我倒認為,在中國體育圈,真的有許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真實年齡,它早就被偷走了。
假如不是去太空居住過一段時日,歲月對每個人理應是公平的,也不該有人對自己的年齡存在疑惑。但很多運動員難免要費一番思量:該在什麽場合報自己的哪個年齡?或者該對什麽樣的人報自己的哪個年齡?
年齡的謎底有時會被戲劇性地戳破。十運會前,遼寧代表團爭奪周海濱未果,憤而指出周海濱年齡造假;而肖戰波轉會時曾遭遇遼寧隊的年齡限製,他急得簡直要拿出自己的出生證明:我實際早就過了那個年齡。
讓那些隱瞞年齡者顯形,其實也很簡單。比如,規定體操隊16歲以下的才可享受住房補貼,規定足球隊年齡越大贏球獎金越高。利益杠杆一轉向,一定有熱鬧看。
ZT 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