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地質災害隱患十萬處

(2008-09-08 16:32:01) 下一個

中國已查明地質災害隱患逾十萬處

調查麵積已超過國土麵積的五分之一,針對重點地區的詳細調查也在進行中

       中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其中就包括了地質災害;這些災害往往因其巨大的破壞性,從而給生產和生活帶來損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實施的一項地質災害調查,則有望從很大程度上降低這種損失。
  中國國土資源部日前公布了《縣(市)地質災害調查綜合研究與信息係統建設》(下稱《係統建設》)的成果。從1999年開始試點進行的這一項目,目前已查明700個縣(市)208萬平方公裏內的地災隱患點10.4萬處。
  所謂地質災害,是指山脈、丘陵、平原、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礦產、地形、地貌、地質結構等,遭受到自然或人類的嚴重破壞,造成地質環境惡化、人畜傷亡和物質財富的毀損。
  據了解,地質災害的類型,除了地震,還包括地麵塌陷與地麵沉降、地裂縫、沙漠化、水土流失、煤田地下火災、水體汙染。此外,鹽漬化、浸沒、海水倒灌、衝刷、沼澤化、淤積、崩塌、滑坡、泥石流、凍脹、冰融、熱害等。
  中國因其領土遼闊、人口眾多、氣候多變,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複雜,而且火山作用、岩漿與地殼斷裂活動分布普遍,地質災害的類型多、分布廣、頻度高、損失也相當巨大。
  為此,國土資源部自1998年成立之日起,便決定著手進行全國性的地質災害調查研究工作。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具體負責實施的《係統建設》,則是第一次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統一的地質災害調查信息平台。
  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地質災害處長薛佩瑄,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地質災害調查研究工作主要是針對我國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的地區,目標是查清山區丘陵區700個縣(市)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並建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體係;到2005年調查工作全部完成,總計投入約1.5億元。
  據悉,此次調查的700個縣(市),涉及全國30個省(區、市),覆蓋麵積208萬平方公裏,涉及人口4.4億。在共計11萬處地質災害調查點中,最終確定了地質災害隱患點10.4萬處。
  此外,這一項目還編寫了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報告700份,並編製相關圖件1866幅以及建立地質災害調查信息係統700個,製定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係建設指南》等。
  國土資源部的統計資料顯示,自開展全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以來,通過建立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係和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宣傳,有效減少人員傷亡從1999年的4000餘人,增加到2006年20566人,成功預報地質災害由1999年的34起,增加到2006年的478起。
  在此基礎上開展的《係統建設》,全麵係統地總結了全國地質災害的分布特征及區域分布規律,分析預測了全國地質災害現狀和發展趨勢,開拓性地開展了全國地質災害風險評價。可以說,《係統建設》為各級政府開展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了有力支撐。
  薛佩瑄告訴《財經》記者,從2006年開始,中央財政又專門投資1.8億元,繼續對其餘942個縣(市)進行調查。目前,山區、丘陵等潛在地質災害地區野外調查研究已經基本完成,綜合研究與信息係統建設預計將於2010年全部完成。
  加上後續投資,此次全國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調查將包括總計1462個縣(市),累計投入約3.3億元。
  但薛佩瑄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坦言,由於平均到每個縣(市),地質調查的投入力度隻有20萬元人民幣;而有些縣 (市)的麵積超過了4000平方公裏,資金投入不足的狀況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因此,此次全國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調查,隻能起到摸清底數,製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作用。他強調,如果把每個縣 (市)的地質災害調查資金增加到150萬元,調查工作將有望實現更高的標準和精度,同時也有利於就治理方案提出更具建設性的意見。
  據《財經》記者了解,目前,國土資源部直屬的中國地質調查局正在“重點地區”開展“詳細調查”,相對於之前針對有人的地方進行的調查,“詳細調查”將根據地質特點進行調查。其技術規範也將更加精細、準確,資金投入也有望得到進一步的保證。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