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盛大文學時代?

(2008-09-13 02:21:09) 下一個

盛大文學的醉翁之意

精神原創力有了,才會有發達的創意產業和娛樂產業,才會有更加健全的民族性格

  【《財經網》專稿/特約作者 李多鈺】

盛大文學召集全國範圍的作協主席(主要是副主席)30名,參加網絡文學大獎賽,要為優勝者頒發10萬元獎金,還要選出“盛大文學大師”。一時之間,中國文壇仿佛忽然刮來了一陣春風,迎來了一位天使,熱鬧紛紛,喜氣洋洋。
  我聽見這則消息時,第一次吃驚地留意到中國竟有這麽多省一級的作協主席。各省代表參賽的副主席將近30個,那麽可以想見,正主席也不會少於30個;全國加在一起,往少裏算,省級正副主席大概不會少於70個;每個省還有很多地市一級的作協主席,中國地級市有280多個,作協主席應該不會少於500個……
  一個國家,按道理說,即使隻有一個文學院,幾個老頭,也可以搞起一個諾貝爾文學獎,把文學弄得如朝聖一般。我們國家似乎有不少於三級的作協官階設置,600個以上的各級主席副主席,文學獎項全國性叫得出名的也有“茅盾”和“魯迅”,不止一個。不過,在這種龐大建製下的文學機構和職業作家卻日漸式微,漸漸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前幾天,我在上海參加“買得起藝術節”,碰到一些上海的文化人,談起來才知道上海作協目前隻有八位職業作家了。王安憶是上海作家的代表,但她目前的身份也不再是作家,而是教授,因為她已轉去複旦大學中文係教書了。王安憶是少有的既被體製認可,又被讀者認可的作家。她尚且如此不“珍惜”她的職業作家身份,何況其他?如此多的作協主席,日漸減少的職業作家,顯示了一個巨大的文學空巢。
  文學空巢何以形成?有人認為是時代使然——經濟發展大於一切,文學的影響力大大衰退,商業價值大大下降,作家不再像以前那麽被尊敬,有能力的作家當然要尋找更好的棲息之地。
  但是,若換一個維度來關照空巢問題,我們也會懷疑:空巢是不是真的存在?或者說,那個曾經繁榮昌盛的巢穴是不是中國文學真正的家園?他繁榮時,或許隻是一個光芒萬丈的意識形態構造的海市蜃樓;他衰落時,也隻是一個意識形態荒廢的堡壘。在這個堡壘之外,文學創作並沒有失去熱愛者和耕耘者。真正的職業作家在不斷崛起,真正的文學創業者的家園在不斷開拓新的領地,搭建新的建築。這些“違章建築”有的由一些體製內作家在個人英雄主義奔騰不息的衝動中搭建,有的完全由體製外作家拓荒而來。
  在麵對這些真正的職業作家時,我們也不妨反思一下,以前所謂職業作家的叫法,是不是改稱為“體製內作家”更精確一些?職業作家,不是以作家為標簽和榮譽的人,而是靠寫作生存的人。在北京,最該被稱為職業作家的人有三個:老舍,他死時無人告別,但是現在這座城市有一座以他命名的茶館,他的文字始終活在這個城市中;王朔,從來也沒有加入作協,他隻要一露麵,就在和體製內文化打架,但是他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樹立的語言風格一直影響到新世紀,其語言創造力至今無人企及;王小波,他的存在從沒有和文學體製沾過邊,但是他用一種理性而奇妙的語言風格征服了樂於思辨者的文學想象,去世多年依然追隨者不絕。
  即使不談這些堪稱傑出的作家,我們的書店裏也從來沒有因為體製內文學空巢而缺少文學作品,優秀的作品也並沒有斷過貨。當批評家還在樂此不疲地用“70後”“80後”“90後”來劃分中國文學的代際,以期跟“60後”和“50後”對接上時代的脈搏時,以商業寫作為生的作家群體已經慢慢成熟了。他們寫恐怖小說、青春小說、玄幻小說、懸疑偵探,他們以寫作為生,或單兵作戰,或組織工作室,或在網上碼字。他們剛開始時還需要看體製內文壇的臉色行事,需要參加一下由他們評判的網絡文學大獎賽或爭取加入作協來獲得肯定。慢慢地,他們組成了自己的事業半徑和勢力半徑,來自作協的邀請越來越像是一個笑話。韓寒、郭敬明們更需要作協還是作協更需要韓寒、郭敬明們?這個道理不言自明。
  不過作協並不願意知道自己需要韓寒們,就好像老人們總不願意知道世界需要年輕人。這個由國家出錢供養的機構從來也沒有成為中國文學發展壯大的基地,他隻是為那一代文人養老送終的一個巢穴。而那一代正不斷老去,老去之後,這個文壇大概也就徹底荒廢了。
  文壇荒廢,也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孩子們還是會熱愛文學。我的女兒喜歡鄭淵潔,理由非常簡單,隻因為鄭淵潔是惟一一個到她就讀的小學跟孩子們交流的作家。她看得到他,被他的講話吸引,從而喜愛他的作品。現在的職業作家在代替作協進行一些文學普及工作。而網絡,也是一個很好的文學培養之地。隻要你喜歡,你可以在網上書寫,獲得網友的互動。文學在日益開放,成為一項公眾活動。如果你真有才能,可以靠文字為生;如果你沒有才能,就是把你變成某個地區的作協主席,恐怕也活得很清貧、很無奈。
  盛大在這個時候組織作協主席上網寫作,用意何在呢?我看讓網絡文學和傳統文學PK的意思是絕對沒有的,因為網絡文學早已不再仰仗傳統文學價值體係的鼻息生存,傳統文學也不可能靠網絡文學的一次賑濟而獲得新生。此舉的重要之處在於,它終於清晰地道出了中國文學的真相:神壇早已經打破,文學已經歸入民間並活得如火如荼,體製內作家們必須重新尋找網絡時代的文學生門。那些勇於參與這次活動的作協主席們值得大大表彰,因為他們用行動表示:我已經不再在乎我的身分,我渴望真正的讀者。
  真正的讀者看起來並不是那麽美麗。盛大文學的主要項目——起點中文網是中國目前人氣最高的文學網站,它的作品結構似仍以玄幻為主。新浪名人博客的創造者侯小強加盟盛大文學後,慣於在網上網下呼風喚雨的他顯然不甘於維係網絡文學題材的邊緣形態,試圖勾兌出更加主流的網絡文學布局。作協主席上網寫作的策劃意圖非常清晰,結果如何尚待觀察。
  剛剛投入商業化的民間文學力量還很微弱,盈利的驅動還很強烈,無法涵養出偉大自由的文學精神。所幸像盛大這樣有實力的實體開始關注文學,大力收購文學網站,試圖加大文學版圖的投入產出,這對中國的文化產業來說,已是一件值得關注的事件。文學對盛大來說還隻是一筆生意,但對當下的中國卻關係到社會的精神原創力。精神原創力有了,才會有發達的創意產業和娛樂產業,才會有更加健全的民族性格。
  無論路遠或近,祝願盛大的文學之路走得平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