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正的挑戰在奧運後

(2008-08-19 05:40:58) 下一個
北京奧運會是中國從貧困孤立中突圍至今30年成就的加冕禮,然後呢?

  再沒有什麽,能比8月8日晚8時舉行的奧運會開幕式,更集中地折射了焦灼與興奮中的中國人身上所糾結的奇妙矛盾。
  ——雖然在其他絕大多數對外場合,我們強調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隻能承擔與此相稱的責任;但在全世界都注目的那一夜,我們盡情地展示富足,揮灑主人的豪情與慷慨;
  ——我們幾乎想盡一切辦法,在開幕式所有節目中注入溫情、善意與創造力;但也不得不動用了數千名訓練有素的解放軍戰士作演員,確保大型群眾場麵以團體操的標準實現整齊劃一,精準到位;
  ——我們深知這首先是一場體育的盛會,於是要求自己以及他人把體育與政治區分開來。不過,雲集於看台,應我們盛意拳拳邀請而來的80餘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深知且不諱言,你得把中國人最重視的東西給中國——麵子。
  是的,人人都說,北京奧運會屬於全世界;但也無人不曉,北京奧運會也是中國從貧困孤立中突圍至今30年成就的加冕禮。我們想要全世界都分享自己的榮耀,我們想要做到最完美——不管是用新思路還是老辦法。中國習慣了與矛盾共存,它沒有妨礙中國增長了30年,也沒有妨礙中國人與全世界在那一夜共同沉醉。它是阻力也是活力,是過往也是將來。有一些已成過眼雲煙,有一些將堅硬地繼續存在。
  “沒有鄧小平,沒有開放政策;沒有開放政策,沒有奧運會。”8月9日接受《財經》專訪時,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字正腔圓,用漢語精準解讀了現代化中國與奧運會的血肉關聯。在前一天晚間出席奧運會開幕式時,他已經向鄧小平之子鄧樸方說了同一番話。
  這位能操流利漢語的西方領導人相信,奧運會奠基於中國30年前對外開放參與全球化進程的決定,其本身則為中國進入全球化新階段提供了平台。
  “盡管我已經學會隨時隨地在中國發現新東西,看到開幕式上的精美藝術與精準執行,再看到中國能將所有人齊聚一堂的能力,我還是感到震驚。”科威特石油公司CEO薩阿德阿爾-舒維布(Saad Al-Shuwaib)告訴《財經》記者。看台上還有15位與他一樣留下深刻印象的世界最大能源公司CEO。
  任何一位中國人或者熟悉中國的觀察者都能指出,開幕式展現的隻是中國的一麵。“隻是現實的一個角落,”路透社總編輯史進德說;“北京不是中國,上海不是中國。”WPP集團CEO蘇銘天說。
  但是開幕式所展現的中國這一麵,與中國的任何一麵同樣真實。無論是在現場還是通過電視屏幕,對於許多目睹這場奢華開幕式的人們來說,現代化中國的形象第一次如此真切,決定性地替換了貧窮中國的形象。這既是中國在這個關鍵性時刻的自我定位,也將成為世界對中國的重新定位。
  中國融入全球化進程的努力曾經有過清楚的航標。在任何一個意義上,加入WTO都是中國與世界所簽下的最重要協定。它無愧於“世紀之約”這一名稱,我們隻是沒想到,在它的催化之下,中國此前改革開放所積累的力量像化學反應一樣釋放巨大能量。中國至今不過剛剛完成WTO過渡期不久,加冕禮便實至名歸。與世界再度定約的時刻,竟然又已降臨。
  與WTO不同。WTO是一個多邊貿易協定,有厚厚的數百頁文本,有明確的上百個締約方,但現在中國麵臨的約定,沒有清晰的邊界與定義。
  它要求中國擔負與其新地位相稱的責任;它承認中國的獨特文化,但希望中國向國際公認的價值觀接近,由此遠遠超越貿易規則與經濟領域;它的影響絕不會止於中國與國際的關係,必將重塑未來的中國社會,而且使中國成為未來新的國際規則的製定者之一。中國麵臨這個約定已經很多年,現在更不容回避。
  “中國已經太強大,在經濟上太重要,不能再保持以前那種事不關己的對外政策。那個時代已經結束了。”麥健陸說。
  “中國履行全球性責任,將成為未來幾年發展的最大特點。”法國前總理拉法蘭說。
  “清潔的空氣與水是權利。”聯合國副秘書長阿齊姆施泰納(Achim Steiner)說。
  “按國際規則辦事。”李寧說。
  “最好的方法是透明。”蘇銘天說。
  一千個人有一千雙眼中的奧運會,也有一千個對於未來中國的期待,你能看到共同的方向。
  再度定約,意味著中國需要在既定的方向上前行,不能搖擺。在接受《財經》采訪中,聯想控股總裁柳傳誌,是陸克文之外另一位提到鄧小平的人。“鄧小平當時定的這幾條到今天還是非常對。”他反複強調,發展是中國第一要務,不發展,既解決不了環境問題,解決不了弱勢群體問題,也解決不了民族問題。“根據市場經濟路線去製定方針政策。我相信就沒錯。”
  從開幕式後到本期截稿的一個星期裏,每一位被《財經》采訪的人士,都麵對著我們提出的既簡單又困難的問題:中國朝向奧運會發生了什麽變化?哪些變化將超越奧運會?回答這些問題的人有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一國總理以及前總理,有聯合國高官,有前體育明星現商界聞人,有跨國廣告業巨頭、有供應中國的資源巨人、有新聞界大佬,有出入新聞界與商場但始終不離中國20年的前暢銷書作家……無一例外,他們深知中國,不論是出自血緣還是熱愛、個人利益還是國家利益。
  加冕禮之後,中國需要聽聽他們的回答。

Z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