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塌糊塗:震後捐贈管理混亂

(2008-06-24 03:23:22) 下一個

審計署:少數捐贈物資存在質量問題

一些地方和部門在捐贈款物籌集、管理、分配等方麵存在一些不規範問題,個別人員涉嫌違紀違規

財經網

通過對捐贈款物審計,審計部門發現一些地方和部門在捐贈款物籌集、管理、分配等方麵存在一些不規範問題,個別人員涉嫌違紀違規。
  6月24日,審計署發布第2號《關於汶川地震抗震救災資金物資審計情況公告》(下稱《公告》)。
  《公告》對相關的不規範問題進行列舉,並公布了相關整改情況。
  《公告》表示,因為捐贈款物來源廣、數量大、品種多、時間集中,加之救災初期相關製度尚未建立健全、應急管理經驗不足,致使接受捐贈款物登記不及時、手續不健全、質量檢查不嚴格、統計數據不準確,重報漏報、折價無依據無標準、救災款物供求信息不暢、部分物資積壓甚至浪費以及違規存放等問題。
  在非地震災區接受的捐贈資金本應及時撥付災區,但因接受捐贈渠道多、捐款資金歸集難度大、上劃速度慢和管理措施不健全,加之大部分資金需要用於災後重建,截至6月12日結存在接受地的尚有243.71億元,占接受捐款總量的81%,未及時上繳有關中央部門和單位統籌安排或對口撥付有關災區。審計指出後,各地正積極與中央有關部門和單位研究加快統籌安排的辦法。
  《公告》指出,一些捐贈物資與災區實際需求脫節。如甘肅省接受的“鎖陽固精丸”等非抗震搶險救治急需的保健品,至今閑置未用;四川省北川縣、彭州市商務局和陝西省寶雞市民政局接受的17350頂旅行用等類型帳篷,因空間小不適用而積壓。
  另外,隨著抗震救災工作由搶險向災後安置過渡,部分捐贈物資出現了結構性“過剩”與短缺並存的現象。如一些地方接受的礦泉水、方便麵、醫用注射液和注射器等食品、物資存在積壓現象。有些捐贈物資將過保質期,不及時處理會形成損失浪費。
  根據《公告》顯示,少數捐贈物資存在質量問題。如甘肅省接受的外地捐贈的舊衣物中,包括存在衛生安全隱患的內衣、襯衣等;四川省衛生廳接受的“過氧化氫消毒液”等38噸消毒殺菌藥物屬“三無”產品;汶川縣接受的2000斤食品和德陽市接受的1800餘件礦泉水為質量不合格產品;四川、甘肅災區接受的帳篷中有15981頂存在配件不全或不配套問題。僅汶川縣就有2667頂帳篷因此而無法使用,約占該縣收到帳篷總數的20%。
  《公告》還表示,由於有些捐贈款物管理不規範,部分捐贈物資撥付與接受過程中出現丟失短少問題;由於接受捐贈救災物資的統計口徑不統一,影響了對這些物資的準確統計和科學合理分配、調撥和使用。還有部分捐贈資金未按規定實行專戶存放,如四川省商務廳將商務部撥入的救災資金3800萬元存放在本單位經費賬戶等待安排。
  《公告》稱,在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審計建議後,相關部門已經糾正或正在製定解決辦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