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官媒開批王兆山,沒人性去做鬼

(2008-06-18 04:24:05) 下一個
“做鬼也幸福”是對人性的褻瀆
新京報

  “近30年間,由於人們習慣於用GDP、產值、金錢的標準來判斷衡量所有的一切,導致了人文素質的削弱,讓國人的價值判斷在根基上出現了重要的偏移。許多屬於常識性的判斷,很多年輕人都不以為然……”表達這番深刻見地的,是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錢乘旦。

  錢乘旦的這個“判斷”在現實的層麵上得到了很多的驗證。6月6日,山東作協副主席王兆山在報紙副刊上刊發《江城子·廢墟下的自述》和《釵頭鳳·川之吟》兩首詞,尤其前一首中以廢墟下遇難者的口吻發出“縱做鬼,也幸福”等感歎,引來廣大網友不客氣的批評(6月17日《中國青年報》報道)。

  這是典型的“價值判斷”在根基上發生嚴重偏移。地震大災難發生之後,全國上下眾誌成城,萬眾一心,抗震救災得到各界讚譽。特別是在救災過程中不斷強調的“救人要緊”“人的生命是第一位”,是以人為本的體現,但決不意味著我們樂見“死”。如此“設身處地”去臆測災民的心理,是對人性的褻瀆,是對“生命高於一切”價值觀的嚴重“偏移”。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已在很大程度上糾正了曾經偏移的價值判斷,此次汶川大地震後,舉國降半旗為遇難的亡靈哀悼,就是在昭示著一個道理:“人的生命高於一切”,這已經成為一個常識判斷。

  基本人文精神的嚴重缺失、在底線根基上價值判斷的嚴重偏移,是最可怕的。這樣的結果,通常要在很久以後,才會讓整個社會嚐到它的苦頭,公眾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徐迅雷(杭州 媒體評論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