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納當地七成就業人口的中小企業,關係四川經濟甚至社會穩定;而資金與交通是其複產的兩大製約因素
《財經網》專稿
已過不惑之年的王宏宇,正在四處尋找工作,“托親戚朋友啊,在網上求職論壇發帖子”。已有20年工齡的王宏宇,曾是四川省綿竹市天池磷礦的機電隊長。地震發生後,“礦沒了,整個(天池)鄉也沒了,人當然也有很多沒了。”
隨著四川災區臨時安置房的逐步到位,王宏宇與家人逐步告別了簡易帳篷。不過,三個月的短期救助之後,他必須重拾工作,保障穩定的就業和收入,以告別靠救濟生活的“難民”身份。
據四川省中小企業局統計,截止6月13日,地震致四川全省受災中小工業企業個數多達32323個,職工死亡1547人,受傷7280人,直接經濟損失556.65億元,間接經濟損失584億元。此外,中小工業企業受損房屋麵積1266萬平方米,設備144593台。其中六個重災市州的創業基地,其經濟損失超過129億元。
四川省中小企業局一位主管領導告訴《財經》記者,到目前為止,四川災區生產全麵恢複的進程仍相當艱難,其中,中小企業受到震災的打擊尤其沉重。僅中小工業企業中,截止目前已登記職工失業人數超過31萬人。而以旅遊為代表的服務產業,失業率更是難以估計。
6月12日,成都市營福巷,張明華投資的一家夜宵大排檔開業,“生意還可以,來捧場的有同行,還有附近的居民。”這位28歲的四川小夥,原是成都金蘋果假期旅行社的導遊,他與絕大多數同行在汶川大地震後歇業。
根據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的統計數據,截至2008年6月1日,地震已造成四川等旅遊部門及旅遊企事業單位遇難115人、失蹤41人,團隊遊客死亡54人。同時,四川全省384家旅遊景區、524家星級飯店、684家旅行社、58家旅遊汽車公司停業或基本停業。僅四川一省旅遊損失即達528.31億元,超過30萬旅遊從業人員麵臨停業、收入減少或無收入來源的困境。
與“很多現在還坐在家裏”的同行不同,張明華采取了“生產自救”的方式,他與另一位導遊湊了4萬多塊錢開了上述排檔,不過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等還沒來得及辦。“特殊時期,先自己找到飯吃要緊,那些手續慢慢來辦,也比較複雜。”張明華告訴《財經》記者。
《財經》記者了解,在四川,將近70%的就業人口是由中小企業吸納的,中小企業是縣域經濟的主體,也是當地勞動者就業的主渠道。由此看來,受損企業若不能盡早恢複生產,無疑將對當地的經濟甚至社會穩定帶來嚴重影響。
其實,作為災區重建的重要一環,中央和地方政府已經采取措施致力於災區的生產恢複。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消息,截至6月12日12時,全國工礦業企業因災損失達1961.3億元。雖然仍有1196個規模以上企業停工,但已有多達5501個規模以上企業恢複生產。
另據四川省新聞辦的消息,截止6月11日,成都市規模以上企業恢複生產3365戶,占規模以上企業的96.72%;在綿陽,規模以上企業實際開工371戶,占規模以上企業的44.92%;在德陽,規模以上企業恢複生產615戶,占規模以上企業的67.9%。
然而,上文所稱的規模以上企業,所能帶動的就業量其實相對有限。以工業企業為例,“規模以上”是指全部國有企業和當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含)的非國有工業企業。職工人數、銷售額或者資產總額較小的企業,並不在此列。
據《財經》記者了解,四川省規模以上企業有1萬多家,除100多家大型企業外,其餘的規模以上企業都屬於中小企業。
到目前為止,作為當地就業主要渠道的中小企業,災後重建和就業恢複其實相對滯後。有當地主管部門人士反映,資金是製約中小企業恢複生產的首要瓶頸。目前四川省正在和銀行研究,如何給中小企業提供更為優惠的融資政策。另外,稅收和土地方麵的優惠政策,也都在研究之中,然而實質性的援助辦法仍未明朗。據介紹,目前僅成都部分中小企業獲得少量援助資金,綿陽、德陽、廣元、阿壩州等災區則受限較多。
除資金緊缺之外,交通也是一個重要的製約因素。尤其是重災區綿陽、德陽等地,由於公路等基礎設施沒有恢複,交通運輸受阻,目前煤電油等生產要素的供給十分困難。因此,上述人士也指出,當地中小企業恢複生產、吸納就業,仍需一個漫長的過程。
在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下設的九個工作組中,生產恢複組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包括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等多個部門。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介紹,針對量大麵廣的中小企業,“要通過製訂符合實際的政策,支持引導恢複重建。在此過程當中,需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提出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