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西南濫建大壩將貽害無窮

(2008-06-02 13:28:52) 下一個

民間環保人士呼籲西南地區緩建大壩

財經網

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認為,應從汶川地震汲取教訓,調整中國的水電開發規劃

“水庫一旦失事,下遊沿岸盡成澤國,由此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甚至有可能超過地震。中國未來應汲取汶川大地震的教訓,暫緩在西南地質不穩定地區批準和建設大型水壩。”
  近日,民間環保組織——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撰文呼籲。在馬軍看來,當前首先應徹查汶川震區的水壩受損情況,確保安全度汛。同時,決策者應適時調整西南水電開發規劃,“暫緩甚至停止批準和建設大型水壩”。
  今年39歲的馬軍以其1999年出版的《中國水危機》一書而知名。2006年,馬軍創辦了以他為負責人的非政府組織(NGO)——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馬軍在題為《呼籲暫緩在西南地質不穩定地區批準和建設大型水壩》的文章中指出,汶川大地震災難暴露出的水壩安全問題極為突出。

地震凸顯大壩缺陷
  馬軍認為,汶川大地震對水壩造成的嚴重影響,已充分說明中國在高壩大庫的地震風險論證上存在很大缺陷。
  據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5月25日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重慶、雲南等八省市水庫出險2380座,險情主要為大壩裂縫、壩體滑坡、溢洪道毀壞、泄水洞垮塌、防浪牆斷裂、壩坡塌陷等。其中,存在潰壩險情、高危險情、次高危險情的分別有69座、320座和1991座。
  馬軍以岷江上遊最大水庫——紫坪鋪為例,說明他的觀點。紫坪鋪水庫位於都江堰上遊九公裏處,建設工程浩大,庫容量為11.12億立方米,攔河大壩高156米,業內有人稱其“相當於在成都人頭上懸了個大水盆”。
  據馬軍了解,該水庫在“論證過程中卻嚴重低估了地震危害”。馬軍從相關地質、水利專家處獲悉,紫坪鋪水庫在論證中,工程區壩址的地震基本烈度被認定為七度,而此次地震壩址距離震中僅17公裏,震中烈度達到11度。按水利工程防震專家的話:“這麽高的烈度,波及紫坪鋪水庫,烈度應該在八至九度之間,這是始料未及的。”
  問題是,上述缺陷不止存在於紫坪鋪一處。馬軍認為,紫坪鋪水庫作為國家級重點水庫,其論證尚且存在如此嚴重的失誤,這不能不使人懷疑,“岷江流域同樣處於地質斷層上的梯級水庫,其地震烈度論證上有沒有問題?”
  據馬軍介紹,在中國西南地區,其他大江大河流域同樣處於地質斷裂帶上。如果岷江峽穀地震的危害被嚴重低估,目前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幹流上正在施工或規劃建設的數十座大壩,“它們的地震烈度論證是否存在問題?”馬軍憂慮地說。
   
水庫誘發地震之憂
  據馬軍分析,此次汶川的大地震位於著名的龍門山斷裂帶,而紫坪鋪水庫壩區及其附近地區,正處於該斷裂帶上。此次地震的震中,距離紫坪鋪水庫壩址僅17公裏。在紫坪鋪水庫蓄水後,該斷裂帶上發生超過以往記錄的高烈度地震,難免使人擔心水庫與地震的關係。
  中國西南地區地質條件複雜,尤其是位於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川西、滇西北地區的高山峽穀,本身就是強烈的地質切割和抬升的產物。因此,中國西南地區的水資源蘊藏量異常豐富。而該地區現已成為中國水電開發的重心。
  據記者了解,目前中國規劃中的13大水電基地,位居前三位的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水電基地位於川西、滇西北,而長江上遊、南盤江紅水河水電基地也部分跨越川滇兩省,瀾滄江、怒江水電基地則基本都在滇西北地區。
  事實上,水庫誘發地震並非無例可循。1962年,新豐江水庫曾誘發超過6級的強震,並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據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專家在三峽大壩論證會議上提供的數據,中國按高度100米以上大壩統計,誘發地震的比例約為7%。
  馬軍指出,世界各國政府,包括中國在內,水庫建設選址一般都會避開嚴重的地震帶和斷裂帶。但由於種種原因,當前中國的水電開發已突破了此原則,並已深入地質破碎、地震頻發的川西、滇西北地區的高山峽穀。
  四川和雲南兩省是中國地震多發的省份。僅四川一地,就分布著鮮水河地震帶、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理塘地震帶、金沙江地震帶、龍門山地震帶、鬆潘地震帶、名山—馬邊—昭通地震帶、木裏—鹽源地震區。就雲南省而言,其西北地處橫斷山脈,地質運動活躍,也屬地震多發地區。
  令人憂慮的是,目前中國西南的水電開發,許多重點水庫與這些地震帶交錯甚至重合。比如,大渡河上的一些高壩大庫地處鮮水河地震帶;雅礱江巨型水電站與安寧河-則木河地震帶相鄰;金沙江溪洛渡、虎跳峽等200米以上高壩則位於沿金沙江分布的地震帶。
  但據水利部總工程師劉寧介紹,目前中國規劃的13個水能開發區中,西南地區確實占有數個。汶川大地震後,有關方麵可能會從地質、地震、建設、環境等方麵對其重新審視,“但規劃應該不會有大的變動”。
  馬軍認為,在水庫誘發地震的可能性不能排除的前提下,貿然進入西南地質不穩定地區進行大規模水電開發,後果不堪設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