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境內毒品來自何方?

(2007-06-25 12:02:30) 下一個
中國最大毒源來自“金三角”
 
 
 

國家禁毒委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稱解決海洛因濫用是世界性難題,中國吸食海洛因的人員明顯減少

昨日,“向日葵”治療社區女區樓道的一扇窗戶上貼著一隻戴著小花,長著翅膀飛翔的卡通小豬。本報記者 趙亢 攝

  綜合新華社電 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長楊鳳瑞昨日說,通過兩年多的禁毒人民戰爭,我國毒品形勢發生了積極變化,但禁毒是一個長期任務,仍麵臨著境外毒源滲透等四大壓力。

  境外毒源滲透壓力大

  楊鳳瑞說,一是境外毒源的滲透壓力仍然很大。我國海洛因主要來自境外,“金三角”是對我國危害最大的毒源地。雖然“金三角”海洛因的種植麵積減少,但是現在轉向生產冰毒、搖頭丸等,進入我國的毒品相當一部分是緬北生產的冰毒。

  二是國內鞏固海洛因治理成果的壓力仍然很大,解決海洛因濫用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三是遏製新型毒品蔓延的壓力很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對冰毒、搖頭丸等認識不足,特別是少數娛樂場所不法經營的業主,為追逐暴利,包庇、縱容甚至直接提供毒品。

  四是防止易製毒化學品流失的壓力非常大,易製毒化學品流失問題比較突出。

  吸食海洛因人員減少

  楊鳳瑞說,2005年4月,國家禁毒委員會對在全國開展禁毒人民戰爭作出全麵部署,廣泛開展禁毒人民戰爭,取得明顯成效,我國毒品形勢發生積極變化。

  第一,海洛因來源得到了明顯遏製。緬北地區海洛因進入我境逐漸下降,流入消費市場的海洛因明顯減少。與2004年相比,目前境內海洛因的價格翻了一番,零包海洛因的純度大幅度下降,吸毒人員買到海洛因的難度明顯加大。

  第二,吸食海洛因的人員明顯減少。鞏固3年以上未複吸的有4萬多人,新滋生吸食海洛因人員的增長幅度已經由高發期的30%下降到2006年的5.8%。

  第三,重點地區海洛因問題嚴重的局麵明顯改觀。2006年,雲南省各級法院審理毒品案件的數量比2005年下降了近20%,5年來首次出現大幅度下降。

  第四,海洛因造成的社會危害明顯減輕。由吸毒問題引發的家庭問題、社會問題、傳播艾滋病等等都在逐步減少。

  海洛因新戒法正在探討

  楊鳳瑞說,禁毒的難點有很多,但吸食毒品成癮性高、戒斷難是我們麵臨的最大難題。毒品尤其是海洛因,其特性決定了其成癮容易、戒斷極難,複吸率高,一些海洛因成癮者感歎,“生理脫毒易,心理脫癮難”,“一年吸毒,十年戒毒,終生想毒”。

  海洛因戒斷鞏固問題是國際上公認的難題,現在我國正在探討新的海洛因的戒斷、鞏固方法。

  楊鳳瑞說,人們參與禁毒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目前,全國禁毒誌願者達到100多萬名。

  ■北京狀況

“向日葵模式效果國內最佳”

向日葵治療社區公布三年戒毒報告,戒毒者感覺複吸最大誘因為無法被社會接受

  本報訊(記者 王姝)戒毒者中,複吸率近79%;三年收治292名戒毒者,其中隻有62人回歸社會後一直與治療機構保持聯係,其餘230人大多重蹈覆轍,繼續在毒品的麻醉下消磨生命。

  昨日,北京市公安局向日葵治療社區透露了這一數字。

  八成戒毒者離開後複吸

  作為北京首個打破強戒模式、以心理矯正為主的戒毒場所,向日葵治療社區一直備受各界關注。昨日,該社區特設媒體接待日,公布了成立三年來的戒毒效果。

  雖然八成戒毒者,離開社區後複吸,但據市公安局強製治療管理處負責人介紹,現向日葵“家庭模式”的戒毒效果,已代表國內最佳水平,“國際同類戒毒模式,戒斷率也隻有5%.一日吸毒,終生想毒,戒斷率降低一個百分點,都需要幾年的努力”。

  “沒有采集戒毒者尿樣,調查都是通過電話隨訪進行的,戒斷率、複吸率等數字,大致能反映出戒毒效果”。據向日葵社區負責人介紹,電話隨訪結果表明,目前,走出社區的戒毒者,兩年未複吸者近14%;至少有五人自進入社區至今,再未碰過毒品,按照戒毒界“戒斷三年,代表成功戒毒”這一標準,該五人已擺脫了毒品的折磨。

  戒毒者多感覺被拋棄

  目前,向日葵社區住有28名戒毒者。每名戒毒者都能清晰報出可以離開社區的日子,“想出去,出去就自由了;可又不敢出去,因為再也不想過原來的日子,可又找不到新的生存空間。世界很大,哪裏才是我們的容身之處呢?”昨日,接受采訪的戒毒者,都流露出這種擔憂。

  找不到工作;除了原來的毒友,再也交不到朋友;親人嫌棄———向日葵社區該負責人表示,絕大多數戒毒者再次複吸,都不外乎這三個理由。

  當感覺到被正常人的社會所遺棄時,多數戒毒者都選擇與毒品這個“老朋友”為伴。“90%的吸毒者都想戒毒,但戒毒很難,所以,他們很脆弱,需要不斷得到來自社會、家庭的心理支持。如果能給予他們一個就業崗位,一份關愛,讓他們得到認同感和價值感,複吸人員肯定會大量減少”。

  ■鏈接

  向日葵治療中心,北京惟一一家戒毒治療中心。

  2003年10月,北京警方吸取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心理矯正戒毒經驗,在北京市安康醫院開設該社區。

  與傳統強製戒毒模式相比,“向日葵”模仿家庭結構,設立清掃組、廚房組、事務組等職位,所有成員同吃同住,共同料理生活起居。

  社區定有“煙灰缸內煙頭不得超過三根”等家規,違反家規將受到降職等懲罰;每周均開“破撞會”、“對質會”等家庭會議,公開批評違規家庭成員,以此鍛煉戒毒者抵禦挫折的耐力。

  個案

社區內 孤獨使其複吸

戒毒者稱戒毒後無朋友可傾訴

  人物:小鄭(化名),入社區前曾自行戒斷一年多,後因無法融入原來的生活圈子,再次吸毒。

  再過10天,小鄭就戒毒期滿,可以離開向日葵社區了。可她並不盼望這個日子。不論是出去,還是繼續留在社區做誌願者,都無法同時滿足她的兩個需求:遠離吸毒環境;自己養活自己。

  獨住南城半年戒毒

  她從2003年初開始接觸毒品,一年後毒友出事,“咬”出了她,“警察到處翻我,我下了決心,戒毒”。那時,她住在昌平,卻特意來到南城,這個沒一個熟人的地方,在賓館包了間房。當拎著一大兜食品進入房間的一刻,她扔給服務員一句話,“這個房間不用打掃,千萬別打擾我”。

  她在賓館呆了7天,買的水和食物幾乎沒動,7天沒洗臉,沒刷牙,“不吃飯都想吐,一聲接一聲地咳,止不住。躺、站、坐,都不行。渾身都疼,以為掐一下能好點,可壓根沒感覺”。

  回憶起三年前的經曆,她聲音越來越低,眼圈逐漸變紅,“一直折騰,砸床,拽床板,打自己頭。走的時候,床都快散架了,床單、被罩滿屋都是”。

  她在南城一個人住了半年。每天隻做一件事,坐公交從一個終點到另一個終點,“公交上晃悠睡著,這樣就不會克製不住找東西(毒品)了”。

  無人傾訴回到毒友身邊

  她老家在外地農村,吸毒前,一直在木樨園做服裝生意。2004年末,她確認自己戒掉了毒品,開始跟惟一的社交圈———做服裝生意時的朋友恢複聯係。“我真的戒了,抽時間一起吃頓飯吧”,她告訴每一個人:“嗯,那挺好。現在沒時間,以後再說”。每個人都重複同一句話。她打了四個月電話,等了四個月,沒有見到一個人。

  “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她說,“我一個人在北京,她們不知道,哪怕有一個人伸手拉一把,我都能堅持下去”。意識到再也不可能回到原來的生活,她回到毒友身邊,直至去年年末,注射海洛因時被抓。

  社區外

三年等到一份臨時工

戒毒者稱戒斷後求職屢碰壁,最需要價值感和認同感

  人物:小雪(化名),社區第一批戒毒者,已成功戒斷三年,現在一禁毒網站做臨時編輯。

  單位招聘要品行證明

  新京報:2003年10月到社區,今年3月才離開,為什麽呆了這麽久?

  小雪:其實2004年6月就可以走的,可沒敢走,怕出去把持不住。幾次差點複吸,忍不住買毒品,都是想起來幾個社區裏的夥伴,幾個民警,才控製住自己。而且,出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想離開原來的圈子,就得有份職業,隱瞞自己的過去。可用人單位都要戶口所在地開份證明,證明過去品行良好。這樣的證明是開不到的,派出所隻能證明曾經吸毒,現在已經戒了。用人單位看到這樣的證明,絕對不可能簽合同了。直到今年3月,經朋友介紹找到這個禁毒網站,肯聘用有吸食經曆的人。

  新京報:留在社區做什麽工作?是否有收入?

  小雪:輔導員,就是協助民警幫助他人戒毒。我很喜歡這個工作,隻是沒有收入,三年多都是花我媽的錢。所以,我一直沒買新衣服,穿的都是別人送的。別的開銷也幾乎沒有。我今年已經29歲了,同齡人都成家立業了,可我還不能自己養活自己。念書、謀生,一切都得從零起步。

  幾名夥伴求職不順複吸

  新京報:戒斷三年,覺得對一個戒毒者而言,堅持住不複吸最需要的是什麽?

  小雪:人活著,得覺得自己有用。戒斷後,正常人的需求都來了,最需要的就是價值感和認同感。如果不能被其他人接受,在社區戒得再好,也很難堅持下去。身邊幾個夥伴都因為求職、交友不順,複吸了。她們哭了,我也哭了。

  新京報:離開社區兩個多月了,是否能管住自己,不複吸?

  小雪:沒什麽問題。現在的工作跟在社區差不多,也是幫別人戒毒。自己想戒,未必能戒掉;但是幫助別人戒,自控力就強了。而且,我還常回社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