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別人快樂的於丹自己卻最不快樂

(2007-05-01 16:23:29) 下一個

能達到孔子,老子的境界難啊.
能把理論與現實分開就更難啦.

2007-04-30
  24日晚11時,走出成都雙流機場的於丹顯得悶悶不樂,她說:“我下班一打開門,沒看到我老公、沒看到我女兒,就看到他(祝安順)坐在客廳裏,他說飛機要起飛了,催我快走,我連女兒都沒看到就被他們帶走了。”據說,於丹的女兒現在堅持認為,出版社的叔叔是在綁架媽媽,每個星期都要綁架,等自己要上課了才把媽媽送回來。

   於丹講《論語》和《莊子》都是教人快樂的,試圖讓別人快樂的於丹25日在成都接受記者采訪時卻有點不快樂——新書猖獗的盜版、應接不暇的邀請,都難以讓於丹快樂。(2007年4月26日《成都商報》)

  說於丹不快樂,這話似乎沒有幾個人相信。因為一個紅得發紫的知名教授,一個央視《百家講壇》的著名演講者,一個日進鬥金的暢銷書作家,誰會相信於丹不快樂?但看了記者的報道,又不得不相信於丹的不快樂是真的。

  於丹為什麽不快樂?首先是新書猖獗的盜版。盜版書甚至賣給了她的同事、她的母親和丈夫。如果認為於丹教授是正版版權的捍衛者因此不快樂那就錯了,引用新聞出版總署的一個官員的說法,關於《論語》和《莊子》的兩本書如果沒有盜版,現在銷量肯定不止400萬冊,至少能上1000萬冊!於丹教授聽到這話是一臉苦笑。盜版猖獗致使正版銷量下跌恐怕是於丹不快樂的原因之一。

  於丹為什麽不快樂?應接不暇的邀請使她不快樂。於丹走紅之後,全國各地請於丹的人太多了。於丹透露,她的辦公室每天都要收到10到20封邀請函,邀請她去搞講座。從25日於丹日程表來看,她的日程已經安排到極致:早上9時30分參加記者見麵會,11時對四川教育界人士做報告,下午1時30分到購書中心參加央視一節目啟動儀式,然後是長達1個半小時簽售;下午5時,於丹坐車前往重慶。因此,當她到了商務車上時,已經不想再說一句話了。活動太多、身心太累是造成於丹教授不快樂的另一原因。

  於丹為什麽不快樂?是她自己講的讓人快樂的理論在實踐中卻是兩回事。理論與實踐脫節造成了她的不快樂。於丹在電視上反複用各種例子啟發大家,讓大家快樂,如今她不但不能讓生活中不快樂的人變得快樂,連她自己也都不快樂。如她自己所講,不是聽了她的講座,大家都去淡泊名利,農民工被欠了工錢也可以不討要了,這是不可能的。

  於丹為什麽不快樂?是她意外走紅後她的快樂也很快到了頂點。古羅馬的西塞羅說:“快樂一達到頂點便會使人產生厭膩感,這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毫不例外的。”這也符合中國人的說法:“物極必反。”魚翅燕窩雖然好吃,但天天都吃也會倒胃口的。

  於丹為什麽不快樂?是她做了她力所不及的工作。英國的羅斯金說過,“為了使人們在工作時感到快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第一,他們一定要勝任自己的工作;第二,他們不可做得太多。”於丹也許是個好教授,也許是個好的演說者,也許是個好作家。但她不一定是個好的社會活動家,好的演員,好的經銷商,好的推銷員。事實上,她後來做的許多事就是這些事,她分身乏術,她心力交悴,她又怎麽快樂得起來?

  於丹為什麽不快樂?更重要的是她沒有學會拒絕,她講莊子但她學不了莊子,她拋棄不了已有的名利。她也不敢得罪人,也許她得罪不起人,她沒有這個勇氣。她習慣被人操縱,她已經被人利用。可以這樣說,於丹雖然自己發了財,但發財更多的肯定不是她。造成她不快樂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她自己造成的。伊壁鳩魯說,快樂沒有本來就是壞的,但是有些快樂的產生者卻帶來了比快樂大許多倍的憂愁。於丹現在的狀況也許如此。

  給億萬觀眾帶來快樂的人本身卻不快樂,這真是一個非常奇怪的矛盾。於丹在解說《論語》時說,“《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孔夫子能夠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不管有多少人反對於丹對孔子的新解,但在我看來,於丹教授說得是非常好的,也是符合現實需要的。但她自己卻不快樂,她的不快樂是她沒有拒絕欲望的勇氣,因此,她的內心無法獲得孔子所希望的那種寧靜。那種寧靜其實就是過一種簡單生活。像孔子的學生顏回那樣:“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也像“簡單生活”的實踐者梭羅那樣,生活得就像自然一樣簡單。

  於丹教授要找回曾經的快樂生活其實也很簡單:學會拒絕,回到寧靜的校園生活中去。但今天的於丹已經不是過去的單純的教授於丹了,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於丹要像過去一樣的快樂生活,估計是很難的了。因此,於丹的不快樂也許將伴隨她終身。

源:紅網 轉自搜狐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