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有膽比天大的嚼獸!

(2007-04-13 17:01:23) 下一個

這曆史嚼獸真是學有所成!
要刪的內容太多啦,愚忠的馬屁"文章"比比皆是,
真那樣做中學課本也就蕩然無存啦!
按這位大嚼獸的高見博物館也都該關門啦!
把他趕出古城西安!


《出師表》不可從教材中刪除
新京報
 
 

  日前,西安市委黨校曆史學教授胡覺照寫給教育部教材司一封建議信,認為應將諸葛亮的《出師表》撤出中學語文課本。胡覺照認為,諸葛亮《出師表》發動北伐戰爭的原因是,要報恩於劉禪,表現出的是一種愚忠。因此,《出師表》作為範文被選入初中課本,對沒有完全辨別能力的初中生來講,容易形成“愚忠”思想,不利於形成科學的軍事觀,甚至不利於形成“止戰息兵”的觀念。(《三秦都市報》4月13日)

  曆代選家必錄、教材必選的千載名文,諸葛亮之《出師表》,在胡教授眼裏竟然成了“愚忠”的代名詞,並且“不利於形成科學的軍事觀、‘止戰息兵’的觀念”。雖然胡教授有自由解讀《出師表》,並給予批評建議的權利,但此一聳人說辭,又確乎讓人莫名驚詫,難以苟同。

  不錯,從表麵的曆史文本上看,當初諸葛亮所以上書《出師表》,力主北伐,確實有感恩於劉備父子的因素。但是,此一“報恩”情結,果真就是他決意“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出師北伐的全部和根本動機?對此,諸葛亮在其前後《出師表》中其實已經說得很明白,“非臣不自惜,顧王業不可偏安於蜀都”,而目的在於“攘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

  當然,作為千年之後的現代人,對上述表白中“王業”、“奸凶”的具體內涵及其正當性,完全可以有不同看法。但,對處於當時具體曆史情境下的古人的這份“獎帥三軍,北定中原”誌向和情感的忠貞性和真摯性,顯然不容輕易懷疑,更不能簡單草率地視為“愚忠”。更何況,追求國家統一、民族完整,從來就是中華曆史的主旋律,是曆代仁人誌士矢誌不渝、念茲在茲的家國理想。這種曆史心理、民族情感背景下,即便《出師表》確實“表現出的是一種愚忠”,那也絕非僅僅針對個人之忠。

  事實上,正是因為《出師表》淋漓生動地體現了這樣一種家國之忠,所以,後世每當國家危亡之際,它才能如此強烈地感染和激勵著後人“壯懷激烈”的愛國情感和意誌,有道是:“前後出師遺表在,令人一覽淚沾襟”(白居易),“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陸遊),“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文天祥)。

  至於所謂“不利於形成科學的軍事觀”雲雲,在筆者看來,同樣也是偏頗之辭。“出師”當然意味著發動戰爭,但問題是,任何戰爭的發動都等於不“科學的軍事觀”嗎?或者,“止戰息兵”就意味著不講任何戰爭、戰備嗎?古人說得好:“兵者,國之重器也。好戰者恒亡,而忘戰者必危”。可見,科學的軍事觀從來都是不好戰與不忘戰的有機統一,絕不可偏廢於一端———好戰固然可怕,但忘戰諱戰同樣十分危險。所以,仁義聖德如孔子,也強調:“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論語·子路》)

  最後,必須指出的是,《出師表》之所以不可從教材中刪除,胡教授的建議之所以不可接受,還在於,《出師表》流芳千載的價值不止是思想上,也是文學文本上的。關於這一點,曆代文學家早已論述詳備,並已是文學史之公論:如南北朝文學評論大家劉勰就曾如是高度評價《出師表》:“孔明之辭後主,誌盡文暢”;大文學家蘇東坡對之更是讚譽有加:“孔明出師二表,簡而且盡,直而不肆,大哉言乎!”,而同為宋代文學家的陸遊甚至認為:“凜然出師表,一字不可刪!”

  如此文史皆有公論,並浸染了深厚民族傳統精神情感,“誌盡文暢”、文質俱佳的傑出作品,豈容以“愚忠”論之,並建言刪之?所以,胡覺照教授當收回此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