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毒食品僅僅被暴光有何用!

(2007-04-09 04:43:57) 下一個

    
在四季花果不斷的地方,吃水果是否安全成了說不清楚的話題.
稅收部門說不清,執法部門也說不清,檢驗部門更說不清.因為根本就沒有人去做檢驗!
生態,天然,有機...都是些誘人的詞匯.上了當,付出的是生命和健康的代價!
人類今天已經生活在了一個作繭自縛的化學環境當中.

核心速讀

    日前,中國食品網曝光了12種常吃的水果可能“涉毒”,其中包括市民經常購買的香蕉、蘋果等,這些水果有可能在其生長過程中過量添加了膨大素、催紅素、防腐劑等,導致水果帶“毒”,威脅消費者生命安全。而南京等城市針對此消息就地調查後也發現當地水果中多少都存在“涉毒”現象。結果一公布,立即刺激了昆明市民的神經,本報記者也聞風而動,對昆明市場的水果進行深入調查,結果發現,昆明究竟有無“毒果”誰也說不清,原因是昆明暫時沒有一個專門的檢測部門對水果進行把關。

    記者調查

    市民看不出問題水果

    根據中國食品網曝光的12種水果“涉毒”後的反應,記者走訪了昆明的水果市場,卻發現,以一個普通百姓的眼光,根本無法辨別哪些水果有“毒”。

    記者在篆新農貿市場和金馬正昌果品市場看到,市場裏有大量西瓜,而根據專家的提示,過量使用膨大劑、催熟劑和劇毒農藥的西瓜,瓜皮上的條紋不均勻,切開後瓜瓤新鮮,瓜子呈白色,有異味。但記者卻無法確定市場上的這些西瓜條紋是否屬於不均勻的,也就無從分辨它是否“涉毒”了。當記者看到一些西瓜瓜子呈白色,向賣瓜人詢問時,得到的回答是:“因為這是無籽西瓜。”到底這是無籽西瓜的特點,還是因為其“涉毒”了,也很難作出判斷。再加上業內人士也說,“涉毒”水果一般從外表上很難判斷,隻有吃後才能感覺出口感有差別,而且這也不能說明問題,要經過複雜的檢疫手段才知道該水果是否“涉毒”。

    市民對水果是否“有毒”的辨別能力也非常有限,張女士說:“我最多能看出蘋果外皮上是否塗了蠟,吃這種蘋果的時候,就一定要削掉厚厚的一層皮。”

    市農業局

    昆明水果比較生態

    “我們一般是在種植水果時所使用的農藥上做指導,相關部門也隻是在農藥質量上把關。”昆明市農業局茶桑果站負責人告訴記者,昆明水果市場上除來自省外的水果外,大多是來自大型水果基地的水果,比如富民的楊梅、石林花果山的水果等,而這些大型的龍頭企業幾乎都申請了或正在申請綠色產品認證、有機認證等,要通過這些認證,必須在水果的外觀、礦物質、農藥殘留等方麵達到標準,這就要求水果不能用高毒化學品,要用低殘留的農藥。而省外水果都是帶著“檢疫合格證”進入昆明市場的,在昆明水果市場裏一般也有相關檢測點來檢查進入到市場的水果的質量。“種植水果的農民散戶就不好監管了,但他們量小,一般也不會進到市場去賣,所以對市場影響不大。”

    同時她也坦陳,在水果中使用一些化學藥品達到效果的現象是存在的,比如省外進來的獼猴桃一般都用過膨大素,並在外皮上塗蠟以達到保鮮效果;一些果樹上也會使用增紅劑;而且水果摘下來後一般都要經過清洗、分級、打蠟的過程。但隻要這些手段屬於正規操作,使用的是質量有保證的藥劑,從技術上說是允許的。而昆明市農業局下屬的植保植檢站也會對市場上的農藥進行監管,從源頭上就保證了農藥的質量,農藥不崴,水果就不會帶“毒”。

    水果市場

    昆明水果沒必要加“毒”

    既然本地水果從農藥源頭上就把住了關,那麽外省水果又是如何把關呢?記者為此來到昆明市內較大水果集散地金馬正昌果品市場,據悉,農貿市場、菜市上的水果就是從這類果品市場批發出去的。

    金馬正昌果品市場辦公室主任熊小江對於昆明水果是否“涉毒”的說法與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一樣,都認為昆明水果還是比較生態的。他說,省外水果出省時當地檢疫部門就要對水果中的農藥含量等進行檢疫,得出安全結論後才能有檢疫證,有了檢疫證書就說明該批水果是安全的,也才會放它們進入市場,所以市場是對檢疫證把關。而本地水果通常是一下樹就拉過來的,要加“毒”一般也在深加工過程中,本地水果沒有深加工過程,所以不太可能加毒。再加上昆明氣候比較好,水果成熟較早、上市也較早,隻有氣候不好的外省為了讓水果快點上市才會添加有“毒”物質,昆明水果沒必要這麽做,更沒有必要增加“涉毒”帶來的成本。

    記者疑惑

    沒有部門抽檢水果安全

    但是,當記者準備離開金馬正昌果品市場時,卻發生了令人疑惑的事情。金馬正昌果品市場門口貼著一張市場交易規範,上麵明確水果進入市場的流程是:水果都要出示檢驗、檢疫證等相關的食品、衛生證件,通過之後才能由市場人員安排攤位。而第二條規定中寫道:凡進入市場的各類水果,每批次應報送設在市場內的檢測中心檢驗,合格後方可進入市場。這一要求與昆明市農業局茶桑果站負責人所說一致,而如果此事當真,就能極大地保障了流通到普通市場上的水果的安全性。

    接下來的采訪卻讓記者大吃一驚。“我們沒有檢測中心或檢測點。”金馬正昌果品市場辦公室主任熊小江告訴記者,該市場並沒有抽檢的程序,隻是以前門口設著一個官渡區衛生防疫站,該站會不定期地抽檢市場水果,後來該站撤走了,而今年以來該防疫站都沒來抽檢過水果質量。

    顯而易見,市場內設有檢測點或檢測部門能不定期地抽檢市場上的水果將是保證“毒果”不流入市場、進入市民口中的一大關鍵,可金馬正昌果品市場雖然明文規定市場內要有檢測點,並要抽檢每一批水果,但事實卻完全相反,就連檢測部門也沒有。而記者調查後更發現,熊小江所說的官渡區衛生防疫站其實並不管水果問題,因為昆明市衛生防疫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隻對餐飲食品進行檢查,還未開展對水果的檢測。昆明市衛生局執法監督局也不對水果負責,他們認為水果問題應該由農業局管理。幾經周折,記者才確定昆明市農業局下屬的質量檢測中心是對水果進行抽檢的部門,但該中心一位姓金的負責人卻告訴記者,該中心的檢測重點在蔬菜上,隻有當上級要求的時候,他們才會快速抽查水果的農藥殘留是否超標,過去兩年裏也隻對部分進口水果進行過快速抽檢,但不檢查水果是否添加了傷害人體的激素藥劑,而且也不檢測本地水果。

    最終,記者始終沒有找到一個水果檢測部門,所以昆明市場上究竟有沒有“毒果”也就無從談起。

    新聞背景

    12種“涉毒”水果不能吃

    中國食品網曝光的12種常吃“毒”水果包括:蘋果、梨、香蕉、西瓜、葡萄、柑橘、荔枝、桃、芒果、柿子、大棗、桂圓。指在這些水果生長過程中過量使用催長素、催紅素、膨大素,或者存放中過量使用防腐劑,甚至出售中也使用著色劑、打蠟、漂白染色等。

    其中,蘋果用催紅素增色、膨大素催個、防腐劑保鮮。這些用劑使用過量會傷害肝髒;梨用膨大素、催長素令其早熟使用,再用漂白粉、著色劑(檸檬黃)為其漂白染色,處理過的梨汁少味淡,有時還會伴有異味和腐臭味,存放時間短,易腐爛;香蕉用氨水或二氧化硫催熟,這種香蕉表皮嫩黃好看,但果肉口感僵硬,口味也不甜,二氧化硫對人體神經係統造成損害,還會影響肝腎功能;西瓜用膨大劑、催熟劑和劇毒農藥,這種西瓜皮上的條紋不均勻,切開後瓜瓤新鮮,瓜子呈白色,有異味;葡萄加入乙烯利變紫 ,這種葡萄顏色不均,含糖量少,汁少味淡,長期食用對人體有害;柑橘用工業石蠟拋光,儲存中超量使用防腐劑,工業石蠟的雜質中含有鉛、汞、砷等重金屬,會滲透到果肉中,使用後會導致記憶力下降、貧血等症狀;荔枝用硫酸浸泡改色或用乙烯利水劑噴灑,使變色的荔枝變得鮮紅誘人,但很容易腐爛,食用後會使手脫皮、嘴起泡,還會燒傷腸胃,對眼睛、喉嚨也會產生強烈刺激,導致人頭昏、腹痛、腹瀉;桃用工業檸檬酸浸泡,使桃色鮮紅、不易腐爛,這種化學殘留會損害神經係統,誘發過敏性疾病,甚至致癌。而半熟脆桃可加入明礬、甜味素、酒精等,使其清脆香甜,長期食用明礬會導致骨質增生、記憶力減退、癡呆、皮膚彈性下降以及皺紋增多等問題;芒果用生石灰捂黃,使表皮看起來黃澄澄的,但吃起來卻沒有芒果味,也存在過量使用防腐劑的問題;柿子用酵母催熟或催熟劑來催熟,但柿子的甜度大減,還有果農在生柿子蒂巴處點上“一試靈”使之紅透;大棗用化學劑染色、用工業石蠟打蠟,使大棗帶毒;桂圓噴灑硫酸變豔,具有較強的腐蝕性,會灼傷人的消化道,還容易引發感冒、腹瀉以及強烈咳嗽。

    專家提醒

    一般消費者都喜歡買個大、顏色鮮豔的水果,而“毒”水果往往就是投其所好,外表光鮮亮麗,其實對身體有害。所以專家提醒市民:切勿“以貌取果”,不給作假者以市場。並且在食用某類水果時不妨參照以上提示,留心所吃水果是否添加了化學物質。同時,不要傾向於進口水果,因為為了保鮮,進口水果一般會在表皮塗石蠟或防腐劑,這樣的水果吃時需削掉厚厚一層皮。

雲南日報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