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知識精英犯的最大的罪是口是心非

(2007-03-27 17:04:19) 下一個
知識分子是社會精英.但精英也是人.人人在錢麵前都會顯出人的本性---貪婪.
知識分子過去愛才的多,現在愛財的更多.於是就出了琴獸,教獸,口是心非的獸獸不親...
他們要是少來點一本正經,放下假斯文,除了仁義道德把男盜女娼的一麵也公開擺出來.別人也就見怪不怪了.




高校職務犯罪增加需警惕
  北京市的海澱區是全國高校集中地,近年來這一地區高校教職工職務犯罪案件呈快速增長的趨勢。尤其2006年,僅海澱區人民法院受理的此類案件,無論涉案量還是涉案人數,較前年同期均增長近3倍,涉案高校多達14所。涉案人員絕大部分為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曆,其中不乏全國知名高校的教師、部門領導、學科骨幹。這一現象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警醒。
  長期以來,社會上對培養國家人才的教育領域抱有很大期望,期望這裏的文化人能夠引領社會健康的風尚。高校也被人們看作一塊淨土,然而,為什麽現在卻出現了嚴重背離人們這種認識和期望的情況?細細分析可以發現,至少以下三種因素值得關注。
  首先是當下社會上彌漫著的急功近利浮躁氛圍向高校的侵襲,導致一些意誌薄弱者被銅臭之風熏倒。一位法官認為,這是導致高校職務犯罪增長的一個深層原因。海澱法院調查的28名犯罪人員中,就有12名是將犯罪所得贓款用於炒股、經營私人公司等牟利活動。
  二是一些高校的後勤服務、財務會計、行政管理等平時經常接觸經濟交易活動的人員,在長期與外界業務往來中,很容易受商品交換觀念的影響,養成了“有錢辦事,沒錢走人,一手交錢一手辦事”的交易思維,將自己手中的職權用來為個人謀取私利,逐漸走上索賄、受賄的犯罪道路。據統計,高校職務犯罪中,這類人員占到了近90%。
  三是隨著我國教育體製改革的進一步推進,高校在招生錄取、科研培訓、教師聘任、校舍工程建設、設備物資采購等等方麵擁有的自主權越來越多,高校領導幹部和職能部門的權力也越來越大。但相應地與之配套的法律規範、權力監督機製沒有及時有效地跟進,這種對高校權力監督管理上存在的“失範”或稱“反常態”狀況,成了高校職務犯罪迅速增加的關鍵性製度原因。
  針對高校監管及運行機製和環境方麵的缺失與漏洞,急需建立健全有關的監管製度,特別是要有防範“好人變壞”的機製,以促進社會風氣的不斷向好,促進校園環境的不斷淨化。
  (新華社北京3月22日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