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餘秋雨是文痞嗎,是學伐嗎,是碰不得的聖人嗎?不是!!!

(2007-02-12 19:21:43) 下一個
編者按:
以前還挺喜歡餘的東西,後來越看越覺得他是個偽君子.看著他的東西眼前老覺得看見西哈努克那張陽萎的臉的感覺.沒錯,餘秋雨是陽萎文痞!可是怎麽也寫不出那種感覺.現在找到了.


    來源:貓撲博克
     餘秋雨絕對是個作家,而且算得上是一個“大作家”,這一點,全國人民都知道。近日,他高調聲明“我不是‘作家’”,並認為作家身份其實就是一個“圈套”,承認了身份,也就為“圈套”所束縛,因此他堅決要辭掉被冠以的“文化散文作家”的稱號。這是為什麽?李博客在此一針見血地指出,餘秋雨急欲脫掉作家的外衣,無疑是在逃避社會責任,也可以說,是在出賣作家的良知與良心! (博訊 boxun.com)

    
    餘秋雨為什麽要聲明自己不是作家?很簡單,是和當前作家的聲譽不佳及前不久德國漢學家顧彬大罵“中國文學是垃圾”與寫暢銷書被人冠上“中國作家首富”有關。關於餘秋雨太注重自己的“名聲”這一點,張伯存先生早就曾指出過:“餘秋雨太在乎自己的社會形象,他高貴的文化人心態不能不成為他傳播文化時的一絲心裏障礙,同時也疏遠了他與作者之間的距離。”(張伯存《餘秋雨董橋合論》,《當代文壇》1998年第2期。)
    
    餘秋雨自1990年初辭去上海戲劇學院院長之職後,就出書不斷,《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霜冷長河》、《千年一夢》、《山居筆記》、《行者無疆》等等幾十本書,不是作家,何以會出這麽多書嗎?餘秋雨毅然決然要辭當“作家”,按他自己話說“首先要為自己解除這種概念性的身份,這才自由”。他表示,除了要自由,他辭“作家”之名其實還有一種考慮,那就是由“非作家”寫出來的作品,自然就很難定位,這就不會給評論家們授之以柄,他說:“覺得我寫的那些東西不叫‘散文’也可以,免得‘散文評論家’盯上”。
    
    難道這就是餘秋雨不當作家的真實理由?事情絕沒有這麽簡單。近幾年,餘秋雨遭到了一些非議。由山西書海出版社出版的《石破天驚逗秋雨——餘秋雨散文文史差錯百例考辨》,因為其作者金文明“揪”出了餘秋雨散文中130多處文史差錯,使該書尚未出版就引起了轟動效應。著名作家餘傑更是抓住餘秋雨的種種“劣行”不放,進行“曆史拷問與靈魂拷問”。可以說,餘秋雨以一本《文化苦旅》登上文壇,一時間洛陽紙貴,人人爭讀餘秋雨。《文明的碎片》、《山居筆記》、《霜冷長河》相繼問世,餘秋雨所倡導的“文化散文”被人們口耳相傳,而餘秋雨本人也儼然成為傳媒爭奪的驕子和時代文化的代言人。他指指點點、滔滔不絕地談論中國文化在當前的狀況以及在下個世紀的走向,扮演著無所不知的預言家的角色。然而,他在風光的同時,也經曆了風風雨雨,是是非非,在得到讚賞的同時,也得到了無情的斥責。“讀者的歡迎,當然也會帶來某些人的嫉妒,結果隨之而來的是造謠、誹謗、圍攻。”在這種情況之下,餘秋雨不由得感歎還是“善良、快樂、健康”最重要。但是,他在被人“圍攻”之時也沒有說自己不是作家,為什麽偏偏在才得了“中國作家首富”稱號之後才要堅辭作家這個對其似乎可有可無的名份呢?
    
    李博客以為,這與餘秋雨的投機取巧、言不由衷的為人和人品有關。誠如德國漢學家顧彬所言,“一些中國作家缺乏意誌力,不能為他們的藝術忍受磨難,而是去為商業世界服務”。在顧彬看來,某些中國作家似乎對文學並沒有規範,或者他們的規範似乎和一些普通人的別無二致。“無規範,則無藝術;無規範,則無道德。”這也是在中國,為什麽一些讀者背棄了嚴肅文學而對流行文學趨之若鶩的原因。他曾以“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中國作家相互看不起;中國作家膽子特別小……”等驚人之語,炮轟中國文學。盡管後來在接受國內多家媒體采訪時,顧彬否認了自己說過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一說,“如果我的記憶是對的,我肯定沒有說過‘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但是我說過‘棉棉、衛慧等人的東西是垃圾’。雖然他對部分問題進行澄清,但是顧彬仍舊認為,像魯迅這樣真正“掌握了中文”,有自己的文學形式和個人立場的作家,在今天已經找不到了,並且,中國作家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山東大學王祖哲教授認為, “中國作家失去了理想主義精神和社會批判精神,基本淪落為不比一般大眾更高尚的俗人”。餘秋雨做為一個中國最暢銷書作家之一,當然對中國文學的“垃圾”和中國作家的成為“俗人”是脫不了幹係的。所以,他開始玩弄文人常見的小聰明,言不由衷卻很幹脆地宣稱自己不是作家,以此來逃避作為一個作家的社會責任!
    
    今天,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追求市場最大經濟利益似乎變成了作家、出版商和批評家結合在一起的強有力的紐帶,各種文學排行榜、出版商的碼樣和銷售紀錄、讀者數量等等,似乎成了衡量文學價值的惟一標準。其實,我們不能否認市場對文學的接受程度是衡量文學價值的一個因素,但是文學的市場價值並不能等同於文學的倫理價值。一個有良知的作家,不能在文學市場裏放棄自己的社會責任,相反,他更應該用嚴格的寫作態度、良好的寫作動機及上佳的作品質量,為建立我國優秀的民族文學做出貢獻,這也是一個作家應該盡到的社會責任!然而,餘秋雨在充當著作家的同時,也充當著一個明星的角色,他是一個對自己,對自己的名聲很看重的一個文人。這點,大家也可以在近幾年來他的表現中看得出來的。當然,在學者明星化、作家明星化的今天,他不是惟一。可是,作家絕不同於流行的歌星、影星。卡西爾在《語言與神話》中告訴我們:“文學既不是一種快感,也不是消遣或娛樂,而是一件神聖的大事”。李博客敢說,我們當代的作家中,沒有一個可以成為像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莫伯桑、托爾斯泰、雨果、巴爾紮克等那樣讓後世敬仰的文化巨人。文學的最大價值,就是表現在社會道德基礎上的大靈性、大悲憫、大視野、大感悟、大信仰、大苦難、大愛憎。在這樣的前提下,作家要先學會如何做人,不能為計較稿費的多寡而去寫作,作家必須關注社會和發展,關注人生和生存,要具有相當的社會道德與社會責任,而這些,恰恰是餘秋雨所不具備的。
    
    不久前《財經時報》推出的“中國作家富豪榜”,試圖真實展現中國作家的生存現狀。而李博客卻從這張榜上看出了中國文學為何讓外國人罵是垃圾的根本原因。因為在這張“富豪榜”上,“垃圾作家”文化掮客餘秋雨、戲說曆史的二月河和記錄成長日記的韓寒竟然分別以1400萬、 1200萬 和950萬位居前三名 !毫無疑問,中國的暢銷書,絕大部分是文學垃圾。暢銷書寫作首先是一種商業性寫作。在敘事模式上,暢銷書寫作表現為高度的模式化和雷同化。對一個暢銷書作家而言,最關鍵的是將已經被大眾普遍接受的某本暢銷書的敘事模式固定化,並在以後暢銷書寫作中將這種敘事模式始終如一地貫徹執行。所以,傳統化的故事架構,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接近大眾期望的故事結局,幾個喜聞樂見、貼近大眾生活、具有與大眾是非觀念貼近的典型人物,幾乎是文學類暢銷書寫作的金科玉律。“暢銷書寫作大多是背離自己的寫作初衷,以商業為目的,而不是以文學為目的。國外的暢銷書作家很自卑,隻是有錢而已。在國外會暢銷書作家經常會遭遇到嘲笑,他們得到了錢,但是贏不到尊敬。”虹影說出了我們現在內地很多作家的心聲:文學跟暢銷並無很大關係,因此寫作首先得從自己的文學觀出發,然後再寫和心靈有關的事。餘秋雨成為暢銷書作家,在讓他在財富上摟得溝滿壑平的同時,自己也覺得丟人掉價,於是,他想到了讓自己不是“作家”這個招數,以此來擺脫大眾對其的關注與指責。
    
    其實,德國漢學家顧彬炮轟中國當代文學是垃圾,也是想說明中國的嚴肅文學沒有市場,真正的作家生存狀況極差。文化批評家朱大可說,“在中國當下語境,大部分暢銷書是沒有文學價值的,有的隻是負麵價值,嚴重誤導大眾,讓他們以為這些就是好文字。現在,市場標準取代了文學標準,精英作家和漢語整體水準都在下降”。 鄭淵潔靠走講童話的“產業化”之路搞到手近800萬,而三流賽車手韓寒靠寫“成長日記”竟收入近千萬!記錄成長日記一樣的“青春文學”漸漸成為喜歡文學快餐的學生的寵愛,所以,讓韓寒、郭敬明靠靈氣和小聰明的寫作者抓住了商機,通過各種商業運作,在大多沒有讀過名著、經典青少年群體中產生廣泛影響。在百家論壇上東拉西扯講講三國的易中天也得到了天價版稅,這些,都是很多嚴謹而真誠寫作的作家可望不可及的。據了解,目前國內絕大多數作家的作品,超過3萬冊可以稱暢銷。印數超過十萬的寥若晨星,上百萬的更是屈指可數。嚴肅文學不景氣,聰明的餘秋雨當然不會做虧本的買賣,因而,脫掉作家的外衣,有利其寫文學快餐掙錢而又不會被批評,我不是作家呀,我願意寫什麽就寫什麽,不是作家,你沒權力要求我有什麽社會責任!
    
     餘秋雨到底是不是作家?《散文選刊》主編王劍冰說:不管餘秋雨願不願意當“作家”,也不管他遭受如何爭議,他開創的“文化大散文”都將成為中國散文史上不能繞過的一座裏程碑。上海作協副主席趙長天表示,餘秋雨應該現在還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我們過去有個共識,作協會員一般都被稱為“作家”。現在他不願被稱為“作家”,是他的自由。但是,這並不能改變他作協會員的身份。好了,這說明餘秋雨至少目前仍然是個作家。他在急切地想不當作家的主要目的,就是在逃避作家的社會責任!如此而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