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很多人再喊民主,但看看這些為民主而呼的人的作為就曉得,中國即使有了民主的製度,距離真正的民主也還是有相當的距離。
所以我們有理由去懷念孫中山先生,他的功成不居,證明他是一個真正為了共和,為了民主而奮鬥的人,而不是像很多人那樣,打著共和的旗號,有意無意的卻在考量自己的私人利益,而一旦政權到手,更是扯下麵具,成了徹頭徹尾的獨裁者。孫先生的獨特性,就在於他是在中國這個向來重視權力,強調獨裁的國家裏麵,而能藐視這些東西。孫先生的一係列著作,實際上如果得到廣泛的傳播和學習的話,對改變國民的意識,進而從整體上為民主之最後施行作了最好的鋪墊工作。
毛則是一個矛盾的人,一方麵,他推崇法家,推崇秦政,但另一方麵卻打到了整個的官僚階級和精英階層,放手把群眾推上了曆史的舞台。他的事功,確實超過中山先生若幹倍而不止,然而,他的體製卻不得不說是個人獨裁與下層大民主相結合的一種亙古未有的新鮮事物。從獨裁的角度來看,毛先生登峰造極;從大民主的角度來看,也根本不輸於巴黎公社的事跡。“安得倚天抽寶劍,將汝裁為三截”,唯毛有此大手筆也。
毛確實是試圖去改變中國百姓的氣質,讓他們敢於起來鬥爭,敢於勝利。比如毛說過一句糾枉過正的話,"卑賤者最聰明”。有人說他要利用大老粗,來與他的反對派鬥,我看這些人是在有意無意的庸俗化毛澤東而已。
中國普通百姓的問題,除了不敢於強權鬥爭外,更重要的,是沒有民主的意識,沒有通過非暴力手段抗爭的意識和能力,而這一點,我覺得才是真正可能造就民主共和國的重要素質。他們習慣於跟強權沒有道理可講,要麽屈服,實在是逼到絕路了,就拿起菜刀鬧革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