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讀讀這篇,樓下的是早已為人所知的蝌蚪,而且是誇大偽造,那不叫戰略轟炸

(2007-06-18 08:01:08) 下一個
1938年底,武漢、廣州失陷相繼以後,重慶、成都等後方城市就暴露於日軍麵前。1938年12月2日,日本天皇下令對重慶實施戰略轟炸。1939年1―10月,日機共出動865架次,分34次空襲重慶,造成重大人民生命財產損失。11月5日,9架日機飛至綿陽,圖襲成都。11月8日,敵機18架首次襲擊成都,在外北機場及外南機場投彈百餘枚,在南門炸死衛兵一人,炸傷3人。15日又在外北機場投彈數十枚,炸死一人。麵對日機的直接威脅和日益嚴重的轟炸,省市兩級防空指揮部立即做出了果敢的決定---疏散成都市區人口。
  1938年11月8日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下令加緊疏散人口,由財政廳撥墊20萬元作為防空建設經費。11月10日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發布了《成都市人口疏散辦法》規定:(1)以成都市為中心,距城30華裏為半徑之圓周內之各鄉鎮劃為避難區域。(2)疏散區市民由省會警察局辦理登記並按旬呈報省防空司令部備查.市民移住疏散區由當地保甲辦理相應登記手續。
  1939年1月,省會防空司令部頒布了《在省各機關、團體、學校疏散辦法》規定:機關、學校、工廠限三月底以前疏散,不必要留住城內之市民,限四月十五日前自動疏散出城。同年3月18日,四川全省防空司令部發布了《成都市疏散實施方案》計劃將省會警察局東、南、西、北、外東五區之350110人民疏散於成都城區以外成都、雙流、溫江、華陽、金堂、簡陽、郫縣、新繁、新都九縣的郊區。同年4月24日又發布了《四川省重要城市人口強迫疏散辦法》嚴格界定不必疏散者、暫時居留者、通過城市者和強迫疏散者的證件區別,強化疏散手段;疏散居民一經定居疏散區,按保甲章程管理。5月,四川省會防空司令部又發布了《成都市強迫疏散人口實施綱要》規定:所有機關除職責必須留駐並經呈請核準外一律於5月底以前疏散; 5月15日之前所有公私立學校自行擇地疏散,並強迫停課,勒令學生離校:平民疏散由省會警察局挨戶調查,填具平民疏散表冊,發給疏散證,限5月底以前一律遷入疏散區,違則強迫疏散。
  5月3日、4日,敵機共72架次猛烈轟炸重慶,兩日共炸毀2000餘幢房屋,炸死市民2648人,炸傷3668人。鑒於重慶的慘重傷亡, 5月7日,蔣介石手諭成都行轅,加緊疏散市民,並令綏署、省府製定實施辦法,由中央補助50萬元作為疏散費。5月9日,市府拆除各道城門,規定沿城牆房屋限期拆除。5月10日市民開始晝夜疏散,一周間達15萬人。5月18日綏署、省府令市區各商店限期一律疏散出城,在鄉村自行建築市場營業。截止1939年6月11日,成都全城已有20萬人已經疏散出城區,雖然未達到35萬人的疏散計劃,卻也是成都曆史上空前絕後的一次人口大疏散。由於政府對疏散工作付出的巨大努力及廣大市民的積極配合,使成都在“6・11大空襲”中大大減少了人員傷亡。
  1939年6月11日(星期日)下午7點30分,敵機27架從東北方向成品字形向成都襲來,成都空軍與敵機展開了在成都上空的第一次大空戰,擊落敵機3架,擊傷數架。由於空戰發生在黃昏我空軍捕捉目標不易,使得敵機竄入成都上空,並在市中區鹽市口一帶投下近百枚炸彈和燃燒彈,引起大火。炸死226人,炸傷600餘人,毀房6075間。
  空襲以後全市老百姓緊急疏散,除壽衣鋪、棺材鋪生意興隆以外,成都幾乎所有的店鋪都在幾天內搬空。“6・11”轟炸以後,日機又在1939年10月1日和11月4日兩次在城郊騷擾,但沒有造成大的傷亡.
  

1940年5月―1941年8月市民習以為常


  1940年5月13日,日侵華派遣軍總司令部和日海軍中國方麵艦隊司令部,達成轟炸中國大後方的《陸海軍中央協定》,即代號“101號作戰”.預定從5月中旬起3個月時間實施對重慶和成都的空中打擊。妄圖通過對我大後方重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恐怖性轟炸,摧毀中國人民的抗戰意誌。從1940年5月18日起至9月4日止的110天中,日軍對重慶出動飛機2023架次,投彈10021枚,計1405噸。1940年,也是日機對成都轟炸最多的一年,全年共9次。從5月18日至11月26日共出動飛機300餘架次,投彈500餘枚,炸死平民300餘人,傷約400人。
  1941年1月16日,日寇大本營製定了《對華長期作戰指導計劃》企圖盡快結束對中國的戰爭,抽兵南進,以配合德國在歐洲戰場上所發動的強大攻勢。從5月開始,日軍對國民黨軍隊發動了中原會戰和長沙會戰。為配合地麵行動,日寇再次加強了對我大後方的轟炸活動。1941年5月,敵機出動300餘架次,分6批襲擊重慶,炸毀房屋700餘幢,炸死、炸傷數百人。6月5日,發生了震驚中外的“重慶防空隧道大慘案”,1000餘人在防空洞中窒息而死。7月中旬,日寇製定了“102作戰計劃”,企圖“用空中力量”迫使蔣政權投降,更加緊了對成都和重慶的轟炸。
  在成都方麵,1939年“6・11空襲”以後,省市防空指揮部為了鞏固疏散成果,更有效地規範疏散工作的實施,在原製定防空、疏散規章、辦法的基礎上,又製定了《四川省疏散重要城市人口臨時委員會考核實施辦法》、《四川省重要城市限製人口遷入辦法》、《成都疏散人口辦法》、《成都疏散人口準則》、《四川省會疏散區各縣疏散指導原則》、《四川省會疏散區清查戶口實施連環保結辦法》等。政府試圖通過這些措施加大人口的疏散力度,但收效甚微。試參看以下四川省會警察局給四川省會防空司令部上報的1941年成都城區人口疏散情況旬報

疏散人口      疏散人口       疏散人口
一月上旬 472  五月上旬 374     七月上旬 430
中旬   466    中旬 660      中旬 602
下旬   451   下旬 611     下旬 967
二月上旬 368   六月上旬 536   八月上旬 576
中旬   450  中旬 455      中旬
下旬   561   下旬 6580     下旬

  根據檔案史料統計,從1941年1月到8月上旬,成都疏散人口17559人,遷入人口25576人。即使在慘烈的“7・27大轟炸”以後的8月上旬,成都疏散人口僅為576人。由此可見,市民對疏散已經懈怠。當時的檔案統計數據顯示,1941年上旬,成都市連環保結人口366374人,1941年7月中旬連環保結人口達374391人,疏散結果城區人口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8017人。
  從1940年5月到1941年5月,敵機十三次轟炸成都市區及市郊,市民們從極度的緊張、恐懼到習以為常,不以為然。加上“7・27大轟炸前有一個多月沒有遭到敵機轟炸,市民戒備開始放鬆,思想也開始懈怠,終於釀成了“7・27大轟炸”的悲劇.
  7月27日(星期日),日機對成都的轟炸到達抗戰以來的最高峰。當日,敵機分別從山西運城機場和漢口機場起飛,分4批,每批27架,對成都進行連續轟炸。被炸區域主要為祠堂街、少城公園、鹽市口、春熙路一帶.中彈街道82條,共投彈358枚,炸死575人,炸傷632人,毀房3585間。這是抗日以來成都遭受的最嚴重一次轟炸。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日軍無力顧及四川,我防空力量也有所增強。1942-1943年僅有數次日軍偵察機侵擾川東北地區,成都沒有受到空襲和轟炸。1944年7月、10月和12月,日機也曾侵入成都市區騷擾和投彈,但沒有造成大的損失。1945年,日空軍沒有侵入成都領空。即使如此,省市兩級防空指揮部的疏散工作一直沒有停止,並實行過多次強迫疏散,但成都人口不見減少,反而迅速增加。根據四川省會警察局的統計,1944年2月27日成都市區人口達到52萬餘人,到1945年4月更達到66萬餘人。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