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 (1)
2010 (1)
2011 (1)
2012 (1)
2014 (2)
2015 (1)
2022 (1)
“中國人過年家家吃餃子”這句話已經被中央電視台春晚宣傳了17年,現在外國人都對此話深信不疑。13億人口的中國,過年吃餃子的家庭其實隻占2/5左右,吃餃子的真理咋就掌握在少數人的嘴裏呢?
事實上是:
淮河以北,過年必須吃餃子。
淮河以南,過年不吃餃子或者說不是必須吃餃子。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林彪,鄧小平,李鵬,江澤民,朱鎔基,胡錦濤,溫家寶等曆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小時候在家鄉過年都不吃餃子,台灣的蔣介石,李登輝,阿扁,馬英九,一個個從小到大過年時更不可能吃餃子。
湖南,湖北,四川的過年飲食習俗我不完全了解。但我知道,胡錦濤和江澤民家鄉所在的江蘇泰州,揚州的過年飲食習俗是這樣的:
正月初一早上----吃湯圓
正月初二至初四早上----吃包子(當地稱為饅頭)或者年糕
正月初五早上----吃湯圓
多年來,相信眾多黨和國家領導人大年夜闔家圍坐在電視機前欣賞春晚節目時,不會不對“中國人過年家家吃餃子”這句話有看法,也不可能不告訴子孫自己家鄉的過年飲食習俗。從來沒有哪位領導人向央視提過個人的糾正意見,這隻是大人不記小人過罷了。
南方春節食品寓意深長,如年糕指生活年年高,湯圓指圓圓滿滿。可北方的餃子寓指什麽呢?
既然“中國人過年家家吃餃子”已經誤傳了這麽多年,讓它繼續傳下去也死不了人。怕就怕明後年春晚,由一位富有創新精神的80後北方爺兒們當總導演,到時候把主持人說膩了的“中國人過年家家吃餃子”推理成“中國人過年家家吃餃子,不吃餃子就不是中國人”。如此一來,雷翻幾億中國人民不談,胡錦濤和江澤民等領袖人物非得給氣暈不可。
是的,不能再以訛傳訛了。
春晚雖是央視搞的,可搞春晚的人(導演,大腕們)不一定是北方人吧?-----------同意。這些南方人珍惜來之不易的露臉機會,有膽子唱餃子的反調嗎?
別老是南方北方的--------------同意。餃子不是南方人的過年必吃食品,這是事實。央視對此熟視無睹,可悲可憐可笑可恨!!!!
現在南方人的祖先很多也是北方人在戰亂時跑去南方的。跑去的時候大約還沒有餃子這東西出現,不然現在南方人也說不定就把餃子當年夜飯的主角了。要說“遊牧民族進了京城,見啥都香。”那據我所知,很多南方人到了北京,隻要單位食堂吃餃子,家離單位再近,都要拿上飯盒去食堂搶餃子(平時可都是回家吃飯的)。這南方人咋進了京也是見餃子就香呢?食堂那餃子的水平也就是大路貨,那些南方人都吃得不亦樂乎。我是半個南方人半個北方人,上中學時有一陣對民俗感興趣,幼時回過南方老家過年,很早就知道南方人過年並不吃餃子。北方人的年夜飯也是一大桌子菜,餃子常常是吃完年夜飯後才開始做。做好要等到半夜12點時才下鍋煮。以為北方人過年隻吃餃子也是一種誤解。過去非常窮苦的人家過年時再難也要想法包點餃子應景。要是說過年時連餃子都沒法張羅,那是實在是啥都沒有,境遇淒慘非常的。
別老是南方北方的,我知道相當一些南方人心裏頗有些看不起北方人。不過是南方地理氣候條件好些,物產豐富些,比北方人生活上好些,沒什麽大不了的。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風俗的形成和當地的物產條件有很大關係。南方不產麥,當然不大可能有很多麵食花樣;北方雖有米且質量極好,但產量不高,當然不會有太多米類的點心。北京人以前不吃帶魚(不靠海,交通不便,沒機會見到這東西),後來交通條件比早前好,菜市場常見,南方人又多,便帶動了北京人(我說的是老北京人)也接受了帶魚。如今南北都流行的火鍋(打邊爐)可是地地道道的“北方遊牧民族”的飲食。現在南北文化生活上的交融比以前不知多了多少,沒必要再強調南北的不同。
餃子在湖北人眼中,就一方便食品,像美國人吃快餐。過年時上不了桌的。
服氣?為什麽不服氣?中國話就是普通話,不就是北方人說的話。我們說上海話的,廣東話的總不能說普通話不代表中國話?我回上海肯定說上海話,去廣州也會盡量說廣東話,但是我在海外,我和洋人說到Chinese,我一定說普通話,這國家和地方還是有區別的。
吃餃子的人說了算,說得對!但是吃餃子的人嚼了自己舌頭能教人服氣嗎?
說明老美比央視更客觀,更加了解中國國情。
為央視感到慚愧和悲哀。
遊牧民族進了京城,見啥都香。
有道理。
和江浙上海一樣。
學習了,謝謝!
餃子寓指什麽,GOOGLE一下不就知道了嗎。
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辟地,結束了混狀態,二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
既然春晚是央視搞的,那就是吃餃子的人說了算。等到了地方台,風俗吃什麽就說什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