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白白的文摘收集地兒

沒啥介紹的,你就乖乖兒的看吧
正文

冀魯豫戰場上的“哥薩克騎兵”(續三十八) [王外馬甲]

(2007-02-01 11:20:07) 下一個
保衛根據地(三)

    四連被困在大廟西側的道溝裏了。
    四連的陣地是南北走向、不到100米的道溝,位於大廟以西,距離付集大約二、三華裏。上午9點,敵人展開了新一輪攻擊,戰士們頑強阻擊,給予偽軍很大殺傷,但敵人也察覺到我軍防守兵力不多,所以受到打擊之後並不完全退下去,而是粘在前沿附近爬著打槍,再從後麵不斷地發起進攻。四連經過近一個小時的激戰,隻剩下不足三十個人,逐漸退守到道溝的盡頭。
    道溝的盡頭是大廟前的廣場,穿過這個小廣場向東不遠,可以進入另一條通往付集的道溝,四連計劃在這裏堅守。部隊剛往下退,突然打來一陣機槍,把道溝口的幾個戰士打倒,連長李樹茂起身觀察情況,也被子彈擊中頭部,立刻昏迷過去。
    子彈是從南麵的朱照村打來的。朱照村本來有二十一團的一個連防守,那是新編進的地方部隊,缺乏戰術協同觀念,竟然沒有通知騎兵團就轉移了陣地。敵人援軍得知八路軍撤退,就乘機迂回到朱照村,在小樓上架起幾挺機槍,用側射火力,居高臨下地封鎖住了我南北道溝。四連毫無準備,頓時被打得趴在溝裏難以動彈。
    班長李元海想把受重傷的連長送下去,才到大廟廣場邊上就中彈身亡,戰士白冒趕緊又跑過去把連長抱回來,剛進道溝,還沒來得及放下傷員又被機槍打倒,犧牲了。副指導員馬書龍說:“同誌們,情況大家都看見,退路已經斷了,現在我們隻有一條,就是橫下決心、死守道溝,寸步不退”。戰士們都喊:“和敵人拚了!”
    馬書龍把連幹部的公文包交給通訊員馬珠和張致新,囑咐說:“向團長報告這裏的情況,四連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住陣地”。陣地上集中了全部火力壓製住小樓上敵人的火力點,兩個通訊員趁機往外衝,結果,張致新被打死,馬珠肩部受傷,突了出去。

    況玉純團長立刻派三連進攻朱照村,要求他們拚死衝擊小樓,無論如何也要給陣地上爭取十分鍾時間。他自己則帶著警衛和通訊員進道溝去接應四連,劉大爺和一二連的幾個幹部骨幹也趕緊跟在後麵,大家都清楚,如果擔任後衛的四連今天真的覆沒在陣地上,給騎兵團士氣和聲譽的打擊將會是致命的。
    到了大廟的東麵,聽見四連正在對麵道溝裏激戰,況團長命令團部通訊員小張去通知四連抓緊時間撤下來,還特別強調一定要把李樹茂帶下來。這小張,因為發型怪異得了個外號叫“小鋼盔”,非常聰明靈活,他趁著劉大爺他們開槍吸引敵人火力的當口,一溜煙就跑進西麵道溝裏去了。
    過了一會,三連在朱照村那邊打響了,小樓上偽軍的機槍立刻熄了火。劉大爺他們迅速向四連靠攏,一通手榴彈把陣地前的敵人打退,再交替掩護著往回撤。這時候,四連陣地上僅剩下十四個人了。
    李樹茂被抬了下來,劉大爺看見他頭部右側流著血,在耳邊喊了幾聲,他睜開眼睛,嘴唇動了動卻說不出話來。團長趕緊派人往下送,還吩咐衛生員專門跟著李連長。“要保住他的命,他是四連的老人”。
    聽見這話,劉大爺不由得心裏一縮。他想起自己三八年入伍時還沒有四連呢,他們是在漳河店伏擊戰以後,改編“新兵獨立營”成立的新連隊。從那時候算起,四連初創時期的指戰員,到現在真的隻剩下李樹茂一個人了!
  (48年李樹茂副團長犧牲。這意味著抗戰前期在四連戰鬥的八路軍戰士已全部陣亡。也因為如此,馬甲我在敘述騎兵係列的時候,雖然很想多講講騎兵四連的事跡,卻總是苦於找不到第一手資料。我隻知道,在抗戰期間,曾經擔任四連連長的有:特級戰鬥英雄李樹茂,一級戰鬥英雄韓永正、薑福占和周開樹。他們犧牲時,年紀最大的27歲,最小的21歲。)
    四連的人撤下來,劉大爺他們三個在後麵掩護著,最後撤出陣地。大劉先通過廣場,馬書龍和“小鋼盔”跑在後麵,馬副指導員剛跳進道溝,身邊的“小鋼盔”卻被一顆子彈打中後腦,一頭栽到溝裏,當場就犧牲了。團長正在前麵等著,急切地問:“背的是誰?”,劉大爺說“通訊員小張犧牲了”。況玉純就要過來背“小鋼盔”,大家搶著不讓,況團長說:“他跟了我兩年了,讓我最後送他一次吧”。於是就一直把小通訊員背了下去。
  
    騎兵團退回到高平集,發現二十一團把這裏當作了傷兵站。
    二十一團也許是事先沒預料到戰鬥的嚴酷性,所以隻準備了中心救護站(繃帶所),沒有設置傷員轉運站。這時候,場院上已躺著二三百位傷號,並且擔架隊還在不停的往裏送。輕傷員還好辦,救治以後就可以分散轉移到群眾家裏,而重傷員老百姓卻不敢收,必須由醫療隊照顧。沒有床,傷員就成片地躺在露天場地上,鮮血染紅了身體下麵鋪著的麥秸,染紅了大地,有的戰士不聲不響就犧牲了。鄉親們燒水、洗繃帶、抬傷員,兒童團的小孩子也忙著抱麥秸,運柴草,到處是鮮血和眼淚,氣氛十分悲傷。
    過了不久,劉大爺又聽說,二十一團的老團長、軍分區參謀長胡乃超也犧牲了。
    劉大爺有個堂弟在二十一團,倆人一見麵,堂弟就說:“唉,這一仗,可把咱們二十一團打殘了……”。

    其實,這一仗,把騎兵團也打慘了。
    雖然在我看見的回憶文字中,沒有一個騎兵戰士願意承認這一仗是失敗了。我以為,這是老人們的固執,畢竟,他們在這場血戰中拚搏出了全部的毅力,他們在精神上是正義者,在曆史上是最終的勝利者,回顧往事,他們有權利保持自己的驕傲。
    我尊敬老戰士們的情感,但實事求是地說,雙村營戰鬥,八路軍兩個主力團確實是敗在了偽軍的兩個主力團手上。盡管從潛意識上講,我總覺得,八路軍在日軍麵前吃點虧還可以理解,但對付偽軍或國民黨雜牌,應該摧枯拉朽才對。可是,事實並不總是如此的。偽軍也有能打的時候,八路也會犯錯誤。
    雙村營戰鬥之後,騎兵團開往黃河西岸灰池一帶休整,經過補充,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而二十一團則被調到濱河區去打遊擊了。

    劉大爺有個堂弟在二十一團(就是他那位“犯錯誤”的漂亮堂姐的弟弟,原來叫劉金樹,後來叫金樹),所以馬甲我以前大致聽說過該團的一些情況,但並不十分清楚。前段時間,夏翁指示我整理一下八路軍團級單位的沿革情況。我於是托人找了一點相關資料,先把這二十一團來龍去脈的線索報告如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