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白白白的文摘收集地兒

沒啥介紹的,你就乖乖兒的看吧
正文

冀魯豫戰場上的“哥薩克騎兵”(外一篇)

(2007-02-01 11:19:28) 下一個
說起來,這二十一團原先的底子是呂正操司令的部隊,最早是東北軍第53軍130師691團一營,37年成為冀中人民自衛軍一團,38年改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七支隊二十一大隊,39年擴編為八路軍冀中軍區二十一團。40年,編入程子華領導的南進支隊,到冀南參加討伐石友三,從此就基本上留在冀南活動。二十一團參加了百團大戰,在當時是很能打的老部隊。
    43年1月,二十一團被張國華從冀南要到了冀魯豫軍區第四軍分區(和騎兵團的情況一樣,隻不過時間稍早個把月),還是叫二十一團。可這以後的一段時間,二十一團有時候卻表現得不大象一個老牌的主力部隊,說起原因,劉大爺的意見是團長換得太頻了。
    21團到冀魯豫軍區之後,先是副團長胡乃超升任團長。這胡乃超是東北軍出身,指揮作戰剛毅果敢,走的是勇猛的路子,奔襲南清店、強攻古雲集、伏擊南清路、激戰東北莊,號稱 “惹不起的胡司令”。但這麽一來部隊傷亡當然也大,後來就換了常仲連當團長。
    常團長紅軍出身,擅長以軍事活動聯係地方工作,注重打遊擊。經常施展誘敵深入、化裝偷襲的戰術(索莊戰鬥打邵鴻基時,二十一團團長就是常仲連),還時不時把部隊分散了配合地方武裝活動,拿主力團當武工隊用。有一次打地方土頑,常團長把部隊放到村外設伏,自己帶著幾個人化裝成偽軍官去勾引敵人,結果被識破了,被打成重傷。於是又換團長。
    這回換了李亞峰。李團長也是東北軍53軍691團出身,隻是比胡乃超更加勇猛,處處打硬仗。沒多久(1943年8月),他在衛南戰役中犧牲了,常仲連再來當團長。
    常團長接著打遊擊,並陸續吸收了一些地方武裝,幾個月時間,把二十一團擴編成了千人大團。雙村營戰鬥前,常仲連團長去延安保衛毛主席了,胡乃超臨時過來指揮,才發現諾大的一個主力團怎麽攻堅能力這麽差。一仗下來,把老團長打死了。
  (常仲連是55年的大校,64年的少將,最後當到沈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記得多年以前,常將軍寫了篇文章,說他在總書記的指揮下,帶領二十一團驅逐了滑縣和濱河的日偽勢力,穩固了根據地。劉大爺看見了很不高興,說:常仲連離開河南以後我們還在滑縣苦戰,他穩固了啥根據地?那個趙……被邵鴻基捉住了打屁股,又哪裏會指揮作戰了?)
  (以上這段,純屬傳言,僅供在河裏一樂。想轉貼的朋友麻煩你發發慈悲,一定把這段刪了。因為人家常仲連老將軍還健在呢,要讓他老人家知道了,馬甲我可就完蛋了。常將軍老當益壯,離休後又發明了“頤康常氏口服液”,送給世界冠軍喝,用了都說好!不信?上網查一下就知道了)
    44年,二十一團的一部分去了湖西根據地,還叫冀魯豫軍區二十一團。留下來部分骨幹和傷員,於44年6月(雙村營戰鬥後一個月)改編為冀魯豫軍區九軍分區十六團(老十六團去了延安教二旅)。
    九軍分區十六團的發展比較簡單。45年編為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第三旅十六團,即後來的二野一縱三旅十六團, 49年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六軍47師141團,一直是師主力團。因此,我們可以說:16軍47師141團,是老八路二十一團的延伸。
    
    劉大爺的堂弟劉金樹,去了湖西根據地的冀魯豫二十一團,這一路比較複雜一些。
    抗戰勝利後,八路軍、新四軍派兵去東北,冀魯豫軍區隻去了一個團,就是這個冀魯豫二十一團。它由鄧克明帶到東北,先是擴編為冀魯豫八路軍第25旅,接著又改為東北民主聯軍吉東軍區警備第二旅(旅長鄧克明、政委袁克服、副旅長邱會魁、劉建平)。
    當時同在吉東軍區的還有兩個旅,一個是第24旅(旅長王效明,政委袁任遠);另一個是警備第一旅,首任旅長金光俠(後來當了朝鮮的大將、外相),繼任薑信泰(後來當了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政委是唐天際。這兩個旅的骨幹都是老抗聯戰士。三個旅都使勁招兵、擴編,可那地方是延邊呀,所以招來招去,都招了不少朝鮮人。
    47年2月,賴傳珠組建東滿獨立師,規定從第24旅及警備第一、第二旅各出一部。唐天際(升任東滿獨立師政委)知道底細,就跑來找鄧克明,說“多給我點老八路骨幹吧”,於是鄧克明就編了個第四團給他,人員主要是冀魯豫八路軍幹部和在沈陽以西招收的地方遊擊武裝。這個四團就成了東滿獨立師第四團,隨後編成四野10縱30師,為89團,也是後來的47軍第141師422團,抗美援朝時出了個英雄羅盛教。因此,我們可以認為,47軍的這個422團也是老八路二十一團的延伸。
    
    可是別急,劉大爺的那個堂弟劉金樹沒去東滿獨立師,他留下了。
    第二年(1948年2月),警備第二旅的部隊和吉南軍分區獨立團合編為獨立第六師(師長鄧克明、政委鍾人仿),接著,獨立六師配屬第43軍,改稱第156師。全師1.1萬人隨軍進關,解放全中國。劉金樹也就隨部隊打到了江西南昌。
    在南昌,156師脫離43軍係列,留下了差不多一個團參加組建江西軍分區。從道理上講,這個團也應該算老八路二十一團種下的樹,可我確實不知道它最後的發展怎麽樣,要不,去問問冰冷雨天?他看過江西軍分區的部隊搞武鬥。
    那麽156師的其他人去哪裏了?上朝鮮了。
    156師朝鮮人多。其實到底是朝鮮人還是朝鮮族人,大家也弄不清楚,因為大部分人都出生在中國,家庭也在中國。首長們開會一商量,466團劃出兩個營算朝鮮人,467團也劃出兩個營,468團算來算去劃出一個連,這些是非走不可的。可是,離上級的要求還差得遠,於是朝鮮同誌就開始做工作。當時正宗的朝鮮人都有些不願意回北方,何況其他人,師裏麵的主張是不動員,不歡送,誰樂意去誰去。
    劉大爺的堂弟劉金樹本來是怎麽也挨不上朝鮮人的邊的,可他是炮兵營副營長,屬於技術兵種,所以就倍受拉攏。他那時候也沒個國家地理觀念,隻覺得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南下和北上差不多,再加上一路往南邊走總是吃大米,很不習慣,於是就問:“你們那裏有白麵麽?”“有,有,當然有”。好吧,上朝鮮吃白麵去!(沒想到,到了朝鮮還是吃大米)。
    156師組建了組建兩個團,一個炮兵營。由副師長全宇帶領著就去了朝鮮。臨走的時候隻說他們有新的任務,誰也不知道是要去打仗。
    到了朝鮮就開打,一直打到洛東江。156師被編為人民軍7師(戰爭開始後改為12師),在洛東江突出部戰役時拚得隻剩不到2000人,所以先行後撤休整,結果剛好躲過了美軍的反攻。50年誌願軍入朝時,由四野部隊組建的三個朝鮮師,隻有156師改編的12師沒被打散。
    80年金日成訪華,紀念抗美援朝30周年。劉大爺的堂弟也回家探親,聽說他改了名字叫“金樹”,政府還用外賓的規格接待他。村裏人很納悶:都是一個祖宗出來的,怎麽他就成了外賓了?

    馬甲我也揣摩不定:這朝鮮人民軍的12師,該不該算是老八路二十一團種下的樹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