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108)
八十年代我剛到美國的時候,看到為數不多的中國留學生點綴著的小鎮上,有好幾家中國餐館,於是乎我覺得自己的用武之地應該從這裏開始,讓美國鬼子不僅有個喜歡吃中國飯的胃,還要讓他們有個能說中國話的嘴。
然而,剛到美國的時候,英語不過關,所以,摩拳擦掌的學習著英語,過語言關,適應美國的生活。打工,上課,生兒育女,一晃好多年過去了。伴著孩子們的成長,我開始了自己幼兒園的工作。我把教中文的神聖使命起源在了學前班的孩子們身上。寫講義,製作中文遊戲,教孩子們唱中文歌,教他們製作中國國旗。教他們用中國筷子,丟沙包,跳皮筋,踢鍵子,打彈弓。反正,小時候我在中國玩過的東西都和小朋友在美國又玩了一遍。孩子們一波一波的從學前班畢業上小學了,我也不知不覺的被孩子們稱為:“中國媽媽”。我也很開心自己把中文學習的興趣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裏,二十多年之後,我也很欣慰的知道以前教過的孩子們有去中國繼續學中文的,有娶中國太太的。
小鎮上也在大使館的資助下開辦了中文學校,從而為我教中文有了係統的教科書。隨之而來的中國太極,武術,舞蹈,合唱團都在小鎮落腳,豐富了異國他鄉的生活,讓中國文化在小鎮上盛開著花朵。我也參與和學習了當地的文化交流活動。在他們的音樂節活動中,也唱出了“龍的傳人”。父母遠在中國,沒法孝敬我自己的老人。我把這顆歉疚的心放在了當地養老院裏,每每節日之時,也常常帶著我樂器和樂隊去給老人們唱歌演奏。把歡樂的氣氛和中國文化分享給身邊的美國爸爸媽媽們。
明天又是我去給美國老人大學教做中國飯的日子。宮保雞丁,蛋花湯,蝦炒飯,蔥油餅。願老人們能有個愉快的晚餐。
小鎮的的生活雖然單調,但不枯燥,因為我們都在文化的差異中彼此學習和欣賞。從孩子到老人,我們都在中美文化交流中找共識,存喜樂,平安快樂的融洽相處著。我教他們中文,我學習他們的英文。相伴到老的是永遠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