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腳博士 的天地

光著腳在天地之間留著足跡,直到一個輪回為止。。。
個人資料
正文

中 美 教 育 的 差 異

(2007-01-20 11:09:52) 下一個
在美國生活快20多年了,也有幸參與過美國幼兒教育的研究,加上伴隨著倆個孩子的成長,讓我有了一些對中美教育差異的看法。

記得我小的時候,奶奶沒讓我在入學的年齡去上學,好在叔叔當時不用按時上班,能讓我在家裏學到不少課堂上的功課。當我自己想上學時,中國的教育方式也不錯,它能讓我不斷的因著成績而升級,所以五年的小學功課在媽媽的幫助下兩年半就完成了。作為對係統知識麵的積累,我還是讚同國內按步就班的對孩子們的引導,必竟不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學的能力,就拿我來說,當時國內的珠算課我就一點沒自學到,雖然今天不用珠算了,但做為中國人,我自己還是覺得是個遺憾的缺陷。中國式的啟蒙教育應該有他不少的好處,它讓孩子們對知識有了係統的了解,全麵的認識,至於孩子能消化多少,那是等他們成人之後對知識的需求而定。對中國式教育的分數製度我有些看法,記得小時候我也曾對得滿分的書呆子不服氣,還有那些班長呀,學習委員呀,他們多少對大部份什麽都不是的學生造成了心理上的壓力,似乎一個孩子的一生,在小學生時,就定下了個默默無聞的結局,然而讓大多數默默無聞的孩子們,背負自卑的包袱,家長都有埋怨的心態。其實,一個班,一個學校有幾個出類拔萃的尖子呢?

在美國我上的第一堂教育係學課就是:不能對孩子說“NO” ,他們鼓勵孩子們的想象力,開發能力,他們注重孩子們在自由自在的成長中去發揮自己的長處。記得實習課上,看到孩子們在畫天空,不少孩子的天空是籃籃的,卻也有幾個孩子的天空是紅的,紫的。。。然而老師卻不說孩子畫錯了顏色,而是說這孩子的想象力豐富; 奇特,然後在老師的啟發前提下,讓他們去看看外麵的天是什麽顏色。假定是遇上中國的教師,就會說他沒有觀察能力,天怎麽會成了紫色的呢? 在說說對於分數的認同,美國的考試製度也是存在的,而且對一個孩子的作業,考試都有教育界的分析尺度,然而我比較欣賞他們對學生的心裏平衡的做法,每個老師在發考試卷時,發作業時不僅不公開孩子們的成績,還把試題的卷子扣著發給孩子們,不讓其他同學看到分數,班上也沒什麽班長,組長之類的,似乎每個孩子天天都有平等競爭的機會,不像學習差的孩子們,在中國會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歧視,我覺得這對大部份水平一般的孩子而言,在心理上阻礙了他們開發智力的能動性,甚至於使他們失去了上進的信心。

在美國的孩子們,隨著時間的流逝,到了中學,孩子們都分課學習,誰都不知道誰的成績,大家就在智力的能動性上發揮優勢,大展鴻圖. 美國的教育理念,對排在前麵的學生是很有益的,因為這些學生不需要按步就班地訓練,他們可以跳躍式學習,這給了他們求知的空間與想象,他們可以自由的創造出很多東西,當然,他們不可避免地會因這種跳躍式學習方式, 出現很多的漏洞與欠缺,但是,如果學生真的很聰明的話,將來學生自己可以彌補這些欠妥。所以,這些學生受到美國式的教育訓練,誠然,他們會比較快的、比較循序漸進的有所成就。就象我的兒女,他們的不少課程是跳級念的,這裏的教學方式,是鼓勵孩子們學習極積向上,不會受到任何的限製.讓孩子們有舒適的學習環境。所以,我認為在美國長大的孩子比較輕鬆,比較科學地成長.不像我小時候額外的擔心,要上什麽大學啦,要給父母爭氣什麽的。我覺得“美國是孩子們的天堂” 這句話真的有道理. 不過,有得必有失,這裏的孩子們要說知識的深度,我認為遠遠比不過國內的學生,那種對知識的掌握,對求知的好強度,那種對一道題,老師變著方的讓我們練的執著是這裏的孩子沒法比似的。我的孩子們都讀高中了,也不見得有作業,當我在開家長會時想反映這問題時,卻被別的家長先說了,他們反映說作業太多,孩子沒法按時睡覺,所以說不是沒有作業,而是那點作業我還沒看到孩子們做,他們就在學校完成了.他們想做完作業了,回家就可以玩電腦和遊戲了。也許吧,這兒孩子們大部份,不象中國孩子們好學,所以他們的孩子作業做不完,在這裏我們做家長的也難,他們沒太多的作業,我們隻好嚐試著在課外,幫他們尋覓感興趣的東西學習。

中國的教育方式注重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其實,這也有它的益處。因為學生按步就班地訓練,使學生的接受能力得以增長,讓孩子們在成才的道路上有了資本,也因為這紮紮實實的知識,可以了解很多不是幾天就可以學會的東西。然而就美式的啟發式的教育方式,我還是覺得美國長大的孩子能自涉由自在的歡度童年,讓人的初始生活上充滿陽光,讓孩子們對處世的第一課充滿好奇,幻想。究竟哪一種教育理念比較科學呢?如果你在討論的是一個美國學生,那就要鼓勵他多學一些有規則的訓練;如果討論的是一個中國學生,他的教育是從中國開始的,那麽就需要多鼓勵他去挑戰權威,以免他永遠太膽怯。這裏的孩子初中就參選學生的團體主席的選舉,這些學生組織都不參與老師的意見,都是學生自己萌發的組織,孩子們從小就知道拉選票,知道在社交上涉世。這些組織大部份也不是以學習的好壞而定,而是以孩子的社交能力為準繩。有一次,我女兒回來說她被評選為年級的糾紛評委,我當時都不信,平時老老實實的她,還被選什麽幹部去管別人哪,這就是我欣賞的學校的概念,他們不僅教知識,也教怎樣做人,做有智慧有膽略的人。

下麵說說課堂:在美國的學校裏,老師們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作為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孩子們從幼兒園開始,從走廊到教室的布置,幾乎到處都有學生自己動手製作的各種圖表、繪畫、剪紙等,讓孩子們有成就感,有新意性。在課程的設置上,美國學校也顯得很靈活,突出實用性。美國各州可根據當地的情況進行課程設置和編寫教材,我們的生物課就在當地的農場上課的。即使是在課堂裏,老師在講課的時候也從不照本宣科,有時甚至不用教科書,教室有時也沒有黑板,而是鼓勵學生提出許多疑問,學生的回答也記錄在平時的成績裏的,學生在解決疑問中求得認識和創新。

課堂小班化:幾乎所有的美國中學班級學生人數都在20人左右,“小班化”特點非常明顯。“小班化”教育為美國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師生活動的餘地大了,每個學生得到教師的關注和有針對性的輔導機會增多了,學生的個性就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孩子們有自己的課表,什麽時候你都看得見走廊裏穿梭不停的奔往自己的課堂,似乎誰也沒在意周圍的幹擾,反正都不熟,也沒人知道你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都在努力追求新的知識。

至於升學:和中國的“一考定終身不同”,美國大學有獨特的申請手續:推薦信、入學申請書和麵試是申請時必需的。推薦信是由比較了解該學生的老師寫出並直接寄給學生所申請的學校。信中對該生的學業水平、活動能力、發展潛力及興趣、專長等給予全麵而具體的說明。一些大學還要求申請的學生提交入學申請書。入學申請書是重要的考核材料,它不僅要求緊扣主題、文法正確、用詞精煉、語言流暢,還要求表現出學生的個性。麵試是直接考核學生的常識、修養、性格、氣質、口才等個人特征。在獎學金的申請上,學生的特長往往重於功課,這裏的學校重視校與校的比賽,特別是上大學,你的哪門特長也許就是你上名牌大學的資本,而且老師還會努力幫你過文化課的考試,所以孩子們都知道盡力全麵發展,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分製。

連貫高校:在美國很多中學的學生會用課餘的時間到大學的實驗室工作,這樣一來加強了學生自己的動手能力,擴大了知識麵,另一方麵也能讓學生得到高校教授的指導,利用大學有利的條件。並且為了打破中、高等教育的相互割裂,讓學生順利地從中學學習過渡到大學學習,美國中學特別開設“ap課程”或“榮譽課程”等課程。 在這裏長大的兒女們,讓我看到了他們受的教育不是把他們培養成了“考生”,而是培養成了“學生”。“考生”是以“學會”為目的、尋找已知世界的現成答案者,“學生”是以“會學”為手段的探索未知世界者。一字之差,千裏之遙。這也是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本質區別。中國注重學生掌握的“知識量”,培養孩子吸收知識的學習行為和接受能力。中國基礎教育的多學、多練、多記、多考。美國注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創造性、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以致用的實踐能力。美國基礎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問、多想、多幹。美國遍地都是大學,高校的招生量非常大,美國學生不需要通過激烈而殘酷的“高考”來競爭上大學,所以美國可以從容地搞素質教育。美國的“高考”一般講的是SAT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或ACT。以SAT為例,每年舉行7次考試,滿分是1600分,任何人都可以交錢參加任何一次考試。美國的中小學教育的學製與中國的學製一樣,都是12年。一般是小學6年,初中兩年,高中4年。不同的是,美國人把初中的1年移到了高中。也有的是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4年。不管怎樣變,高中4年雷打不動。這高中多加的一年,目的之一便是給那些“不識愁滋味”的青少年應付“高考”。

我的兒子剛上高一時,就第一次參加了美國的“高考”(SAT)。所得的分數1900算是中國孩子的平均分,也算夠上一般大學的資格了,所以在美國的孩子還真沒把高考當成決定人生命運的大事,美國中學生從初中升到高中要進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資格考試。高二、高三的“高考預考”,高三的“高考”,學校都沒有專門發通知,也沒有給孩子任何複習的時間。課照上,試照考,球照打,舞照跳——一切如常,全然沒有國內的“工地停工”、“禁止噪音”一類的殊死搏鬥的臨戰狀態。 除了高考成績,扮演重要角色的還有平時成績。對美國的高中生來說,如果想上大學,在高中四年裏,年年月月日日時時都得惦記著成績。考試算分,平時作業算分,做實驗算分,課堂討論算分,有的老師甚至連出不出勤都算分。平時成績日積月累,到了高校招生時,很多學校就用這個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態度。另外,大學招生辦在審核申請材料時,會注意看你的學校成績的發展趨勢:是往上走,美國“常春藤”名校在招生中使用的計算公式,是根據“高考”成績和平時成績計算的,是呈現在明麵上的、量化了的東西。而“綜合素質”則是隱藏在背後的、不易量化的東西。哈佛每年都拒收不少“高考狀元”,如1996年把165個SAT滿分的“狀元”拒之門外。理由就是對這些“狀元”的隱藏在分數後麵的“綜合素質”不滿意。越是高水平的學校,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素質”聽起來好像挺“虛”的。但又實實在在地表現出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比起幹巴巴的分數,更能表現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來。一般來說,美國高中生參與的活動可以分成體育活動、文娛活動、科技活動、校內活動、校外活動、個人興趣愛好……高校招生辦公室對學生參加哪一類活動,一般來說並沒有特殊的偏好。往往不在於參加什麽活動,而在於幹得怎麽樣。我兒子在屬假參與的夏令營助理讓他很是自豪,得到老師,學生的一致讚揚,讓他的個人簡曆上又添成果。最能引起大學招生辦注意的還是一些孩子自己搞的有創意的服務性質的活動。例如,舉辦為某個災區的義捐活動,組織一個專門幫助傷殘者的慈善團體,等等。從策劃到組織、到實施,搞“一條龍服務”。這種活動既能表現學生的領導才能,又能表現關心他人、關心社區的良好道德。許多人可能認為:做義工、義務為社會服務,是非常高尚的行為,因此,孩子隻要有了足夠的做義工或義務為社區服務的“工時”,有沒有“有償工作”的經曆都不重要。因為“有償工作”是為錢而工作,得“錢”不得“分”。其實,事情並沒有這麽簡單。義工是學校規定必須完成的“項目”;而有償打工是一種自主行為,反而能看出孩子的主動性。

美國大部分高中生都利用課餘時間打工。從高一開始,先是在快餐店、超市打幾個小時工,到了高三、高四就開口閉口“我們公司”、“我們單位”,儼然像個專職人員,實際仍是餐館服務生、商店售貨員、建築工地勞工。有的高中生甚至身兼數職,忙的時候,一天得跑兩三個“工作單位”。按照許多在美國的華人的思維,高中生處在申請大學最關鍵的時刻,打工不過是為了增加生活經驗而已,打工太多,勢必影響學習成績。美國高校招生辦審核人員的思維恰恰相反。許多大學的申請表上都有一欄“有償工作經曆”,會被認為注意學用結合、聯係實際,而且有責任感,自我管理能力和獨立生活能力強,因而受到大學招生辦的青睞。從某種意義上說,一些美國孩子在有償工作中學到的東西比在無償服務中的收獲還要多。 美國的高校錄取是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高中平時成績和個人綜合素質的全麵評定來決定。國內有學者對美國這種“三合一”的高校招生方案產生了一些疑問。認為從理論上說,這樣的錄取更為全麵、更加理想,但實際上,在目前的中國因為道德滑坡、誠信缺失卻很難做到,甚至可能危害公平競爭機製,進而影響社會穩定。我國的高考該怎樣根據國情改革呢?高考改革的核心不是由誰出題,統一出題還是自主出題的問題,而是要借鑒世界一流大學“三合一”的“既認分又認人”的人才評價理念,去改革“隻認分不認人”的評價製度。否則,是換湯不換藥。在中國,中學教育決定高校錄取。在美國,高校錄取決定中學教育。美國報考哈佛大學學生中,全國統一學習水平考試(SAT)成績達滿分(1600分)的高達300人,分數在1500分以上的就有1000人。但是,即使SAT成績達滿分的申請者也有可能進不了哈佛。因為,在美國高校錄取標準中,SAT和高中三年的學習成績雖然是重要依據,但絕對不象中國那樣占有“一錘定音”的地位。在美國,報考大學的整個過程從前一年秋天就開始了。申報一流大學的材料都是厚厚的一迭,因為學生要在這些材料中反映出自己各個方麵的素質。許多學校都要求申請材料中包括一篇考生的論文、介紹一名對考生影響最大的人、讓考生介紹自己最大的特點,也有的學校要求考生為該校製定兩條錄取新生的標準等等。如果一個人缺乏創造性,他就很難交出令人滿意的材料。另外,學校評估新生素質還有一些重要依據,即在社會活動、文藝和體育等方麵的突出成績或事跡。美國考大學是從第十一年級開始記學分和學習成績的,中學最後兩年的學習表現將決定你能上什麽樣的大學或科係。也就是說,從中學最後兩年就已經開始為上大學選擇主攻方向和學科了,這是一個漫長而又可改變的過程。盡管學習壓力不大,但想考上理想的大學也並非易事,也需要具有實力,所以必須從一開始就努力爭取好成績。美國高校對新生的錄取標準大大影響了中學教育的價值取向。 美國教師不僅在學習上鼓勵學生,而且從來都是彬彬有禮,沒有任何粗暴的言行。休息天還會教學生做比薩餅,還有一些家務課,就像一位慈祥的母親。美國的全麵發展使學生開闊了眼界,懂得了許多生活中的常識。而中國的全麵發展卻成了“全麵考試”,使學生幾乎每天都處於臨戰狀態,神經高度緊張。 要使學生廣泛地接受知識,就要創造一個愉快輕鬆的學習環境。眾所周知,一個人知識麵越廣博,其各學科領域的思想交叉碰撞,才能產生創新思維。世界上很多偉大的科學家既在科學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同時又在文化藝術領域造詣頗深。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最近就提出“大成智慧”說,明確提出:現代科學技術體係與智慧的集成“必集大成,才能得智慧!”,認清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特點及其體係結構,樹立科學技術體係觀(大科學觀),是有效地“集大成得智慧”的關鍵。而“大成智慧”的核心就是科學與藝術哲學的結合。美國中學教育非常全麵,盡可能讓學生們接觸到諸多科目,博覽群書,不論學生今後朝哪個方麵發展,都能對所要從事研究的領域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從而獲得最佳的發展狀態。發達國家很早就清醒地認識到:為保證學校教育取得成功,就要超越課堂,把眼光放到社區教育和家庭教育上。在這個理念指導下,發達國家建立了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依托的一體化“育人”格局,實現了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麵在教育方向、內容上的一致性,緊密銜接時空差距,真正發揮了各種教育的互補作用和多渠道一致影響的疊加效應,形成了一股責任分擔的強大合力。這樣,學生的在校時間就可以縮短,學生的負擔就不必那麽繁重。學生在校外的自由活動時間就有高質量的家教和豐富的社會教育來填充,責任分散,責任到位,不會出現學生放學後的真空現象。

中國高教的體製是在起跑線判“決”學生。美國高教的體製是在終點線判“斷”學生。國內的高考就是一道生死線,考上則為人上人,考不上就是人下人,頗有點勝者為侯敗者為寇的意味。但入學後相對寬鬆的畢業考試合格製度及由此而產生的惰性心態,致使大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大打折扣。與中國這種高教製度恰恰相反,美國高教則是在終點線上“判斷”學生。美國基礎教育的寬鬆自由環境和行之有效的創新能力培養,使中小學生比中國中小學生輕鬆而博學。但美國的大學生則完全不同,他們的學習壓力比中國大學生大得多。美國大學最大的特點就是入學容易畢業難。首先,大學生們的壓力來自繁雜的課外作業。大學教師講課很精,更大量的工作是讓學生課外自己去閱讀、思考、寫文章、完成各類作業。更重要的是,這些平時的學習與作業情況都要作為學生每學期總成績的重要評價標準,這使學生誰也不敢怠慢。美國大學的考試也特別多,各學科幾乎每周都有考試,如果稍不留意,考試出了麻煩,就會影響到綜合成績的高低。這種高教手段自然要比中國高教質量高得多。這種教育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潛能,憑著“寬進嚴出”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在入學的第一天起就開始有一種緊迫感,迫使他們嚴格要求自己,這是高等教育能真正發揮作用的關鍵保證。

美國高等教育實行地方分權製,組織和管理權力分屬地方政府,使大學教育得到極大的發展。聯邦政府負責鼓勵、資助和領導教育,但不直接管理教育。美國大學高度自治,使因地製宜辦學成為現實。中國高校的管理權過於集中,易產生諸多問題,不利於大學教育的發展。美國是世界上教育最發達的國家,世界公認美國大學是最具競爭力的學校,占世界最佳10所大學中的6所。不少大學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質量,培養了大量人才。哈佛大學先後培養了6名總統、29名諾貝爾獎獲得者,斯坦福大學培養了1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高等教育久盛不衰,成就輝煌,這是由於采取了自治、競爭的運行機製,使其充滿生機和活力。在美國,隻要有合法的教育目的,任何個人和團體都可以創辦大學。無論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在行政管理、教授選任、學生錄取、經費籌集與分配、學生選修課程等各方麵,都有高度自主權,不受政府控製。這使各大學擁有獨立的傳統,經費來源也具有多樣性。這種高度的自治權使各個學校能夠因地製宜地辦學,以適應地區需要。教育體製權力高度分散,也使得各類大學各具特色,可起到優勢互補的作用. 美國教育首要的目標不是將一代又一代的學生造就成某一行業的專家,而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個超越狹窄實用技能的現代社會知識分子。學校讓學生們擁有更多的自由選擇,可以在全校範圍內自由選課,還有選擇專業的自由,隻要完成該專業的教學計劃,就可取得該專業的學位證書。在這種教育理念及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學生知識結構更趨合理,思考問題更實際,綜合能力也更強。美國的教育理念是:本科教育應當承擔的任務就是打下寬厚的基礎,學習思考問題的方法,從而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能力。而對於那些更進一步的專業培養就是研究生階段的任務了。在中國時因為深深紮根的文化背景,我才能在美國這麽多年的學習工作中有一路的收獲,雖然沒能有什麽大的發明創造,但也在美國的教育體係的影響下,靈活的運用著所學之道,也衷心希望中西結合教育體係,能借鑒彼此的優劣,把教育的義務職責推向一個新的台階,走向燦爛的明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net42200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當日衝之路'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關注,
net422003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閑著不能白閑著' 的評論 : 謝謝你的關注,我記流水賬哪, 哈哈, 謝謝指正, 我今後注意改, 哈。
當日衝之路 回複 悄悄話
謝謝你,
花了很多時間吧,
寫的很好.
閑著不能白閑著 回複 悄悄話 主題應該是好主題,文章應該也是好文章,就是這個不分段落,不分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寫法讓我看到一個頭,兩個大。

還是很謝謝你的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