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概是我最近看過的最沉重的電影。後悔莫及,已經很久我不愛看這類電影。
說實話,我對Kate Winslet的演技佩服得五體投地,想象中的德國女人就是那樣硬棒棒,又一絲不苟的。
看著少年Michael因為戀愛而綻放的純真笑容,和因為愛而受傷害流下的眼淚和無助的告白。我想,這大概是人生最精彩的時候,當純真得隻因為愛而快樂,因為愛而悲傷,沒有其他的理由。。。
HANA從一開始就愛得被動,她的眼神閃爍,她的笑容一瞬既逝。她比Michael年長許多,這樣的事實,在Michael的愛情裏,似乎微不足道,他們一起出遊,在餐館裏waitress有些故意地對他說:“希望你媽媽喜歡這裏的菜“。Michael笑容滿麵地回答說:“是的,她很喜歡“。然後走到HANA身邊KISS了她。他根本不介意別人的眼光,他隻享受他的愛情給他的快樂。
而快到中年的HANA,顯然對這段感情有所顧忌和保留。她的強硬的性格總是突破她的天真和善良的本性,衝出來傷害別人,包括Michael和後來因為她而被大火燒死的猶太人。
一個有善良本性的人,會照顧一個生病的男孩,會在決定離開前給男孩洗一個幹淨的澡,會給集中營裏的女孩吃的和睡的。卻在關鍵時刻,選擇聽從於自己所受的教育,聽從於自己生活所累積的經驗,自以為是對的判斷,而忽略了做為人類,最基本的善良和同情的本能。這,算不算是人類文明進化的諷刺?
HANA說:我是看守,看守就是不能讓罪犯逃跑,我怎麽可以開門?!
再看看成年以後的Michael,同樣讓人覺得非常壓抑。
明明他一直思念著沒有告別就消失的HANA,卻因為再見麵時,HANA的特殊身份,讓他一直克製著想見她的欲望,甚至一直說服自己HANA是罪人,說服自己不能去幫助HANA,說服自己的感性,聽從自己的理性,從這裏更能看出,教育對人的思維和行為的控製,因為Michael正好是學法律的。
Michael明明知道HANA是被冤枉的,卻沒有挺身而出,去披露HANA 是文盲的事實。這裏的Michael已經長大了,不再是那個愛得簡單而熱烈的少年Michael。
可是電影對人性的諷刺卻沒有結束,中年的Michael,離異之後回到家鄉,卻再也無法抑製對HANA的想念,他瘋狂地給HANA錄製了很多書的錄音帶,寄去監獄裏的HANA。
我覺得這裏的鏡頭切換交疊得非常好。中年的Michael,對著話筒,深情地朗讀著Odyssey。。。少年的Michael,靠在床邊給HAN念書。。。HAN趴在床上,微笑的聆聽的表情。。。監獄裏的HANA聽到錄音磁帶時又驚又喜的表情。。。
中年的Michael做著少年時的Michael才會做的瘋狂的事。無數的錄音磁帶。。。這種救贖,到底是給HANA的,還是其實根本就是,給Michael自己的?!
可是中年,畢竟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年齡階段。Michael一直強迫自己,把對HANA的態度,扭轉到一個正義的律師,看待一個納粹罪犯的正道上來。所以他從來不回HANA的信。而且他認為,自己這麽做在道德上,人情上,都是正確的。
偏偏遲暮的HANA,在和Michael那次失望的會麵之後,決定聽從自己的感覺。
她坐了本來不應該屬於她的20年的牢,她沒有抱怨,也不需要別人的訓導。而偏偏,中年的,自以為,道德和人情上都很正確的Michael,問HANA,學到了什麽?!
難道,他想聽HANA的懺悔嗎?他想聽到HANA的聲淚具下的懺悔,來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到一個正確和道德的理由?!多麽自私!
人到中年的人生經驗累計,大量的道德是非觀的強迫進入,讓中年的Michael迷失了聆聽自己的心,最真切的感覺。
他幫助HANA,給她錄音磁帶,給她找出獄的住所,工作,不是因為他想給戰爭罪犯一個悔過的機會。隻是因為,他愛她,一直沒有放下。如此而已。。。
人生的路走得越多,越容易迷失自己,因為我們都越來越知道,什麽樣的事情,應該怎麽做,而忘了,去聽從自己的心,並且認為,聽從自己的心,通常是危險而不正確的。。。真的,是這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