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最新文章
歸檔
正文

語言和種族

(2005-04-03 20:29:21) 下一個
看了一下高勝寒先生的文章:漢語VS英語:巧奪天工的漢語,笨拙的英語,之後邊看邊有一些想法,不吐不快。再次引此文批注之。------------------------------- 漢字的構字法巧奪天工,妄自菲薄地亂講英文是先進文明的語言是根本站不住腳的。最不喜歡聽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搖的人亂講漢語的壞話。看來先生認為自己是一瓶子嘍?不過也不見得吧!而且,從第一句話,看到的隻是說英文的好,也沒有說中文的不好嘛。如果想駁斥別人的見解,應該是說漢語不好的這個見解吧,邏輯有問題。後麵雖然提了作者想駁斥的觀點,不過對於議論文來說,隻是亡羊補牢,因為第一句話給人的印象是很重要的。什麽“漢語不 精確呀”,“漢語不容易造字呀”,“漢 語不能細化呀”,“英文 是先進文明的語言呀”,“漢字不能編程序呀”......。 1、漢語是精確的  記得在本人讀初中的時候,語文課本上堂而皇之地寫著:“走拚音化道路是漢語的必然趨勢。”其中最主要的一條理由便是,英文可以打字,而漢語不能。恰巧當時班裏幾位同學有手提式的“英雄 ”牌英文打字機,他們的打印的作業總是比別人手寫的漂亮,心裏著實地羨慕了一陣兒,同時想著英美國家的學生真幸福,作業都不用手寫。現在回想起來覺得非常可笑。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漢字的鍵盤輸入速度已遠遠超過英文,而且速度還在而不斷快速提高。可英文輸入呢?確似乎滯步不前了。哦,這個和精確有關係麽?認為打印的比手寫的漂亮,是因為沒有練好書法,就像本人一樣。輸入速度的比較是沒有價值的,因為語言不同,字數不同,意義不同。舉例來說,一個法律用語Jury,漢語是陪審團,兩者輸入的速度不好說誰比誰慢。況且,在不同的場合,兩種語言都可能有不同的解釋,因此這種按照單一輸入速度的比較是沒有任何說服力的。  現代所有學科領域,中國都有很好的學者,沒聽說哪位因漢語“ 不精確”而搞不好研究的。中國的火箭照樣可以精確升空,中國的 原子彈照樣可以精確爆炸,中國的京九鐵路照樣可以精確開通..... .;所有的英文科技文獻都可以翻譯成漢語;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 漢語文獻影響力而在世界範圍越來越得到尊重。這個精確,恐怕是數字的精確。研究原子彈,大多數能夠獲得的資料是英文和俄文的;不錯,科技文獻是翻譯了不少,不過如果你不是專業人士,你是看不懂一些由於沒有中文詞匯相對應的時候,科技工作者發明的漢語。舉例:Object Oriented翻譯成“麵相對象”。實際上任何論文要發表在國際性的刊物上,要采取國際性的語言,英語來投稿。當然,一些exception是有的,不過並不多見。2、英文是笨拙的 下麵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顯示英文的笨拙:本人曾問係裏的幾個 教授“長方體”如何用英文講,可這幾位母語是英文的工科教授竟 說不知道,接下來連問幾位英文是母語的研究生,結果他們也不知 道。著實令我大吃一驚!現在我要問讀者:您知道麽?反正不是 Cube,Rectangular.....。後來,我倒是真的在字典裏找到了該詞,可現在又忘了,原因是它太生僻。感歎,英文真是“笨人”的語言,試圖給天下每一事物起一個名字。宇宙無窮,英文詞匯無窮!詞 匯如“光幻覺”、“四環素”、“變阻器”、“碳酸鈣”、“高血壓”、“腎結石”、“七邊形”、“五麵體”都隻有專業人士才會 。根本不可能象漢語那樣觸類旁通,不信?去親自問問母語是英文 的人好了。語言的廣泛和精確是對立的。從這一點上說,作者從另一個方麵在闡述英語是精確的。數學課上講過,立方體是一種長方體,不過從英文上說,cubic一定不是那個我也不記得詞。英語單詞,有時候是非常精確的。漢語正因為是符號語言才有詞的意思從字麵上去解釋的特點,但正是這種特點造就了去辨析一些精確含義的時候需要大量的字去解釋。比如Injunction,這個可以翻譯為法令,而它的精確含意是法庭作出的使某人去做或禁止某人去做某件事情,當然不能用於去罰誰誰的錢或者是一些公共的regulation。  也許對於受教育程度較低的中國人,也不能真正搞懂以上的概念 ,但至少字麵上沒有問題。但英文就不同了,基本概念如“長方體 ”等一般人是從字麵上都過不去的,搞得隻有專家才會講!怪不得 英文世界裏專家那麽多,而且都那麽自信;是啊,連人家的基本術 語如“酒精綿球”“血壓計”都不會講,信心又從何談起呢?  生活在英文世界真是對“無知”深感“無奈”!是呀,我深感同情。3、英文是一維枯燥的密碼信息,漢字是二維的形聲一體的信息  漢語就不同了,是二維的(紙麵上歐氏空間的最大維數),哥哥,什麽是歐式空間啊?我很笨啊。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紙麵的幾何空間。每個漢字就是一幅畫。試問從一幅畫 上得到的信息快,還是從一行密碼中得到的信息快?因漢字具有平麵空間最大的的表現力,故漢字閱讀起來極為方便,在一瞥之間就可捕捉其特點,映射其含義。但一維串裝的密碼型拚音文字是無論如何作不到這一點的。如果是我,我就不這麽說。漢語也是一串串的啊。漢語的信息在於形意。按你這麽說,漢語最好是橫豎一起來。  拚音文字犧牲了其表意能力,造成它的不直觀性,僅是聲音的符號,是文字的低級形式,一維的密碼而已。二維的漢字80%是形聲字,形聲字聲旁表聲,形旁表意,這種結合具有平麵空間(紙張)所 能賦予的最大表達能力,從信息的表達上無疑是優越的。漢字的二維性決定了其輸入方式的多樣性與靈活性,要遠比“一維的”密碼型拚音語言更激發人的創新開拓精神並客觀地提供了人類施展智慧的空間。總算看到了比較使人滿意的論述。  現代英美社會,有患“失讀症”得病人,患者不能對英文進行讀寫,歸根結底是英文的一維密碼性造成的。漢語世界則幾乎沒有此,目前西方流行的治療“失讀症”方法是向患者教授漢字,幫助其 逐漸樹立閱讀的信心。失讀症,是僅僅失去讀的能力還是讀寫都失去?4、英文是發散、不穩定、隨時變化的,漢字是收斂、穩定、千錘百煉的   國家漢字的掃盲標準是1500個字,理工科的大學生一般掌握2000 個漢字。就憑這2000個字,大家可以讀書、看報、搞科研。可在英 文世界裏,沒有 20000個字別想讀報,沒有 30000個字別想把周刊 讀順,大學畢業10年後的職業人士一般都懂 80000字。新事物的湧 現,總伴隨者英文新詞,例如火箭(Rocket),計算機(Computer),電影院(Cinema)等,可漢語則無須,不就是用“火”驅動的“箭” 麽,會“計算”的“機”麽!用“電”投“影”的“院”子麽。可英 文就不能這麽幹,不能靠組詞,原因是“太長”了。如火箭將成為 “ Fire- Driven- Arrow”,計算機將成為“Computational- Machine”,電影院“Hall-Where-To- See-Shade-Projected-By-Electicity”等。人的視角有限,太長的字會降低文章的可讀性與讀者的理解能力。如果非得要組詞來達到目的又不要增加長度,便隻能靠縮寫的伎倆了,例如取字頭HWTSSPBE來表示上述的電影院一詞組。英文這種組字的方法是有限度的,永遠不會像作者這樣去造字;作者隻是一廂情願的用自己的了解去理解英文罷了。  漢語是收斂的,總是可以輕易地描述新生事物,而無須製造新詞 ;漢語是穩定,所以現在中學生還可以琅琅上口地讀屈原的楚詞: “大風起兮,雲飛揚”。  目前,英文詞匯已突破40萬,預計下世紀中葉,將發散突破 100 萬大關。太不穩定。現在的人們讀沙士比亞的原著已困難重重,更不用說讀 400年前英國詩人喬叟的詩了。學GRE的時候,注意到很多韋氏字典收錄的詞匯竟是本事紀初的新詞,如“Gargantuan”取自拉伯雷的小說。這也不奇怪,畢竟英文400年前才統一了拚寫。而漢字的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河南殷墟甲骨文,5000年前山東莒縣陶器文中國的古文我就認為很好,也讀的津津有味。漢語就沒有了麽?互連網這個詞哪來得?什麽叫文化,就在於它能創新和吸收,按照作者說得,漢語文化就是死水一潭。5、漢字的構字法巧奪天工  詞頭前綴詞尾後綴是英文常用的構詞法。Saccharose(糖精)和 Saccharomyce tes (酵母菌)有相同的拉丁詞頭,但它們即便對英美 人士也非易事。一維的串狀結構是導致其不醒目不明了的直接原因 。我測試過的幾個母語是英文的工科研究生是不認識的。試問讀書至研究生,連酵母菌與糖精都不知道,又該教人如何感想呢  用漢字組詞描述起來簡潔明了。即便是沒吃過糖精、沒用過酵母菌的沒受過教育的中國人,他也明白糖精可能是糖的“精練部份” ,比糖更甜 (盡管這不確切 );酵母菌是“一種菌能引起發酵”。 但英文就不能如此簡單地組詞,即便組出來也恐怕令Yeabacteria=" Yea"st+"Bacteria"(“發酵”與“細菌”和起來) 人難以接受:Sugessece="Sug"ar+"Essence"(“糖”字與“精”合起來)  這不太不像話了?你是站在什麽角度的呢?真是太不像話了。還別說,在當今的英語社會,早期英文 造字所遵循的拉丁詞根早字法已逐漸被甩開了,類似以上造的 Sugessece,Yeabacteria可一點都不是笑話,日常生活中天天都有 ,商店裏不同品牌的巧克力、糖果總會有不同的名字,有些名字在 字典裏找不到,它們會隨某個廠家的某種巧克力糖的產生而產生, 消亡而消亡。當一個澳大利亞人讀到這個詞時,他不會意識到這是北美某個地區的很受歡迎的一種糖果,多半隻能和中國人一樣搖遙頭罷了。  與拚音文字一維串狀前後綴構詞法不同,漢字是通過二維方式構字的。例如:  “人”“囚”---“人”在無門的四堵牆內便成了“囚”;  “木”“困”---“木”在無門的四堵牆內要受“困”;  “雨”+“路”=“露”--下“雨”天在大馬“路”上要暴“露” 雨水之下了;  “米”(與糧食有關)+“唐”(表聲)=“糖”;  “禾”苗上又長“草”=“菌”;  “木”“林”“森”---分別是tree,woods,& forest意思,但比較之下那一種構詞法更好?答案一目了然。  這種說文解字法難道不比Saccharo-更靈活更高明嗎? 似乎在重複前麵的某一觀點。6、為漢字辯護  呼籲那些糟蹋漢語的人注意以下事實  (1) 聯合國5種文字的官方文件中最薄一本一定是漢語;少並不是好處吧?  (2) 漢語的精確性已為蓬勃發展的中國科技事業所證實;已駁。  (3) 計算機語音輸入最有希望的是漢語;哪裏說了?沒有邏輯的意見。  (4) 漢語是穩定的、收斂的;而英文是不穩定的、發散的;已駁。  (5) 漢語是二維信息的、形像的、生動高效的,英文是一維信息的、密碼型的、枯燥低效的。前半同意,後半已駁。  (6) 在英文世界裏能讀文學名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不是所有受過大學教育的人都能作的。如閱讀中用英文描述的澳州的一些植物真是艱澀無比,一般英美人也隻能囫圇吞棗而已,字麵上根本過不去,能猜出是植物來已是善哉;可在中文世界裏,又有誰會對僅有中學學曆的人讀完四大名著而感到驚奇?至少字麵上沒問題。那是白話文。西遊記已然比較麻煩。你去看看非白話的小說試試。已駁。  (7) 當今雖是英語文明的蓬勃期。但在曆史的長河中,英文世界的文明史遠比漢語世界的文明史短。妄自菲薄地亂講英文是先進文明的語言是根本站不住腳的。還是論不對題。已駁。-------------------------------從根本上說,看待語言的問題就像看待種族一樣。任何正確的看法都是肯定存在的價值,以及客觀的優缺點。作者的文章使人很不舒服,即沒有了解自身,又去妄自菲薄的批評不了解的另一文化,感覺就像種族歧視者。大街上對洋人媚笑的姑娘不可愛,一見黑人就跑的姑娘也不過如此。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